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3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1196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2558篇
海洋学   106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56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造使其呈现形态多样化、不连续等特征,此时传统的DEM构建方法难以满足这些区域DEM精度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模型协同构建DEM的思路,首先按照形态特征和语义信息对地形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型的地形区域,选择、设计适宜的方法分别进行DEM构建,最后将不同区域构建DEM结果融合拼接形成区域完整的DEM结果。本文选择江苏省南京市城市郊区某区域为实验区,以1:500比例尺地形图为基本数据源进行DEM构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经典DEM构建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多模型协同的DEM构建方法能够有效表达实验区域不同的地形特征,特别是对于人工改造的地形(如道路、边坡等区域),本文方法构建的DEM其形态精度优势显著;同时,基于验证点法的高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构建DEM的高程精度亦优于传统DEM构建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形态规则而高程信息相对稀少的区域,以边坡区域为例,经典DEM构建法平均误差均超过5 m,而本文构建结果平均误差为0.26 m,精度优势非常明显。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多模型协同的DEM构建方法适用于人类活动改造或显著影响的区域的DEM构建。  相似文献   
992.
水环境中氮磷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青  吴怡  廖梦霞  邓天龙 《岩矿测试》2008,27(2):137-141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环境中氮、磷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氮、磷在水环境中赋存形态的分类、分析测定方法,这对于深入揭示水环境中氮、磷的赋存形态及研究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中生代上叠火山盆地中,产于卡拉塔格铜-金矿带上,是新疆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远景的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铜-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及次火山岩侵入相关。该矿床处于东天山极端干旱荒漠地带,是东天山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最高温度达到60℃,降水量平均只有34.1mm/y。干旱少雨和极大的蒸发作用造成氧化带极其发育,厚达50m~60m,由一系列复杂罕见的硫酸盐矿物组成。通过对红山铜-金矿床中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黑云母的K-Ar年龄测定,其年龄分别为296.5±6.7Ma、232.0±3.5Ma和217.10±6.4Ma,其中黑云母花岗岩的黑云母Ar-Ar年龄为238.0±2.4Ma,相当于晚石炭世末-三叠纪。并且由于含矿火山岩含有花岗岩的角砾,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晚于上述花岗岩,应为中生代的产物。区域上,三亚、白石泉花岗岩、红柳构花岗岩年龄以及白山钼矿的辉钼矿Re-Os年龄均为三叠纪,表明东天山地区存在中生代成岩成矿事件。对红山矿区氧化带三种含钾硫酸盐矿物进行了K-Ar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现今地表以下1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56.0±4.0Ma,地表以下1.5m的高铁叶绿矾的K-Ar年龄为8.6±1.1Ma,地表以下10m的绿钾铁矾K-Ar年龄为14.7±1.7Ma,地表以下14m的斜钾铁矾K-Ar年龄为4.1±0.4Ma。因此推测红山矿床氧化带不同硫酸盐矿物的表生年龄分布在60~3.7Ma之间。不同类型矿床的氧化带年龄亦表明氧化带氧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所获得的氧化带年龄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及随后青藏高原的多期幕式隆升时限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远程效应的表现和记录。同时,本研究初步提出使用不同种类硫酸盐矿物作为气候变化指标的可能,对于新生代以来PETM等事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茜素红和铝的显色反应,在pH4.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茜素红和铝(Ⅲ)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λmax=500 nm,铝的含量在0~50 μg/25 mL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了邻苯二酚螯合树脂分离/富集-茜素红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样中铝的新方法,对茶水样中铝形态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5.
因硫碲铋矿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黄龙金矿发现了多粒碲铋矿物,根据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其中有几粒的成分与因硫碲铋矿相近,颗粒大小为十几到几十微米,与黄铁矿、闪锌矿、赤铁矿等共生。Au与Bi在矿石和围岩中的含量呈共消长关系,Te与Bi可能对Au的迁移富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批准、并于2003年度正式发表的新矿物共55种,其中硅酸盐31种,磷酸盐5种,砷酸盐2种,硫酸盐4种,硫化物3种,碳酸盐2种,钒酸盐2种,硼酸盐1种,硒化物1种,硫盐1种,氧化物1种,氢氧化物1种,复杂卤化物1种.文中表格依次列出了矿物的中外文名称及化学式、晶系及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状及共生(伴生)组合等.  相似文献   
997.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沉积物磷形态SMT提取方法,分析了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丰水季节表层沉积物、独山湖及微山湖区沉积岩芯中磷的含量及形态组成变化,研究了磷的埋藏演化过程与人为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老运河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最高,为13068.3 mg/kg,以OP及NaOH-P为主,其富集系数分别为6.5和9.0,主要是与来自济宁市的废水污染有关.其余表层沉积物以HCl-P为主;受人为污染的影响,NaOH-P、OP产生一定程度的富集,其富集系数分别为1.0.3.7、1.3~6.0;部分沉积物中高含量的有机质加重了OP的富集.独山湖及微山湖沉积岩芯中以HCl-P和OP为主;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湖泊生产力的提高及早期成岩过程中有机质的矿化分解,独山湖及微山湖沉积岩芯中TOC含量自下而上呈指数增加,这也导致了沉积物中OP的增加;独山湖及微山湖沉积岩芯6~0 cm和5~0 cm较高的OP及NaOH-P含量,指示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磷的人为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998.
西江下游溶解无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输出通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西江下游干支流6个样点进行一个完整水文年度的观测分析,利用基本水文水化学参数来揭示河水溶解无机碳(DIC)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并估算流域DIC输出通量.结果表明,西江下游干支流DIC含量受控于流域地质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于0.74~2.40 mmol/L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干支流DIC含量季节变化模式基本一致,呈现汛期(不包括受洪水影响极强的时段)较高、非汛期较低而洪水期最低的变化特征,流域水热条件的季节变化是其根本原因;河水DIC含量的空间变异基本与流域碳酸盐岩空间分布格局一致,干流DIC含量明显高于支流,且向下游呈减小趋势.西江流域DIC输出通量约4.57×1012g/a,汛期和6月洪水贡献分别达84%和40%.全流域DIC侵蚀通量约12.95 g/(m2·a),在世界各流域中居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999.
红枫湖是云贵高原上一个中等富营养化的季节性厌氧湖泊。对红枫湖流域湖水及其入湖河流河水一年内四个季节的水体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湖水硫酸盐的δ^34S值介于-8.7‰-4.9‰之间,平均-6.8‰,入湖河流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4.7‰-+0.8‰。湖水的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受煤以及大气降水的控制,硫化物和蒸发岩的贡献较小。全年内湖水的δ^34S值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特征,反映了大气降水对湖水硫酸盐贡献的季节性差异。此外,湖水垂直剖面上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春季湖水的剖面上下δ^34S值几乎没有变化,而夏季、秋季湖水表层和底层相对较高,呈规律性变化,这与湖水冬季混合、夏季分层的特点有关;夏季湖水分层期间雨水在湖泊表层的滞留,以及湖泊底层的硫酸盐细菌还原等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水体垂直剖面上δ^34S值规律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酸雨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寿喜 《贵州气象》2001,25(2):45-46
根据国家环保局前不久公布的“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资料 ,酸雨在我国正呈蔓延之势 ,中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上第 3大酸雨区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 0 %。监测表明 ,我国西南地区 (如重庆、贵阳、南宁 )酸雨较为严重 ;长江以南的上海、武汉、杭州也经常出现酸雨 ;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门和青岛 ,酸雨的量和酸性都非常突出。酸雨 ,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溶入酸性物质的雨 ,而这些配性物质则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 ,当雨水的PH <5 .6时 ,就是酸雨。随着工业的发展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