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0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600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390篇
地球物理   503篇
地质学   1818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地理   44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集合预报开创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新纪元,本论综述集合预报的进展,展望其发展趋势并对建立我国的相关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2.
在调查研究和对我国国家基本地形图及其相应编绘规范和图式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参照国外许多地形图的设计,提出改进我国国家基本地形图设计的几个方面:改进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比例尺系列及分档;地形图的设计文件需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和系列化;国家基本地形图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变我国地形图的旧面貌  相似文献   
63.
本文叙述了S系列双频道数字激电仪在使用中常遇到的问题及易发生的故障,提供了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64.
65.
八十年代以来.造山带研究领域内不断发现新的构造类型,造山带的成因机制复杂多样.很难用一种模式、一种机制予以阐明。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动态性质,随着造山过程的进行而不断演化.当前正处于新一代地质理论诞生的前夜.我国地质工作者应立足于中国独特的地质构造,从系统的角度、演化的角度,以多学科联合的方式,探索并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66.
粘性土微观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回顾了粘性土微观结构研究的发展历史, 分析了我国微观结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7.
蜡硅锰矿,粒硅锰矿,鉴别,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8.
胶东昆嵛山花岗岩的特征、成因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嵛山花岗岩是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的围岩,在其成因和定位时代上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就岩体成因及其与金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昆嵛山花岗岩是在中生代由岩浆缓慢冷凝结晶形成的大型复式岩基,并非交代成因。它由垛崮顶片麻状花岗闪长岩(147Ma)、八门邹家斑状花岗闪长岩(135Ma)、瓦善—水道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及五爪山片麻状含榴二长花岗岩(120Ma)组成,成分具贫铝富碱的特点。岩浆来源于中下地壳中酸性变质火山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其形成温度为650—750℃。岩体经历了韧性和脆性变形作用,不同方向的片麻状构造是岩浆结晶期韧性变形作用的结果。脆性变形形成的断裂和破碎带是本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花岗岩定位、韧和脆性变形作用与金矿成矿作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都匀地区镉(Cd)矿资源及其远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贵州都匀地区铅锌及多金属矿床(点)的初步总结,认为这类矿床中镉(Cd)含量大多已达到工业品位,部分甚至高出工业品位几一几十倍,且具有相当的潜力。Cd的高度富集,说明在该区有着独特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0.
南极地区大气环流的流体物理实验(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一系列物理实验,研究了南极大地形及其表面冷却对南极附近大气环流的影响.实验中的主要动力相似参数是热力Rossby数R_(OT)及Taylor数T_a.实验表明,在与大气接近的实验参数值条件下,在南极上空,在流体下层形成向外的排溢流,在中高层形成极地涡旋.极地涡旋包括3~4个沿极圈按顺时针方向东移动的低压槽,形成沿极地外围的行星波环流结构.发现东移行星波的波形及强度有准周期低频振荡,其振荡周期相当于地球大气的21d.东移的槽在110°E以东逐渐发展,在160°W的Ross海附近发展得最深,再往东则逐渐减弱.实验表明,南极大陆地形及其地面冷源强迫作用,对南极附近大气环流特征的形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