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445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308篇
地质学   602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讨论了高阶Duffing型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此类方程是二阶Duffing型方程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利用同胚延拓和不动点方法,构造处理了一类比文献所述条件更弱的Duffing型方程。通过构造一个先验界,利用Schaud-er不动点方法得到解的存在性结论,所使用的方法能广泛适用于各种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62.
该文秉承前人运用测井数据的连续小波变换进行层序地层划分的依据和思路,详细论述了测井数据连续小波变换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的具体步骤。以济阳坳陷某钻井C-P地层的测井数据为研究实例,重点探讨了测井数据连续小波变换中参数选取(小波基、最大变换尺度值和不同尺度下小波系数尺度值)的不同得出的连续小波变换波谱图和系数曲线对层序地层划分的影响;依据优选出的各种相关参数,对消除噪声以后的测井数据(自然伽马)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共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增加了应用测井数据连续小波变换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3.
魏军 《安徽地质》2017,27(4):311-313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物的沉降测量是整体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数据。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物沉降的测量方法,以及在施工期间对新建筑物和附近原有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要意义,对房屋建筑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的重要性进行叙述,及其应当进行严谨的监控管理工作。因此,本文针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沉降测量及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64.
李海丽  张陈蓉  卢恺 《岩土力学》2018,39(Z1):289-296
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不均匀沉降造成附近的地埋管线产生额外的变形,甚至破坏。被动管线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不考虑土体的刚度衰减,较大的土体弹性模量使得管线的最大弯矩计算结果过大,偏于保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被动管线Winkler地基模型分析基础上,引入土体刚度衰减模型考虑土体非线性特性,提出了隧道开挖作用下管线响应的等效线性分析方法。基于自由土体位移场计算管周土体由于隧道开挖引起的附加应变,基于水平受荷桩的环状弹性介质模型考虑由于管土相互作用引起的管周土体应变,从而对被动Winkler地基模型的土体弹性参数进行修正,计算得到管线的最大弯矩。通过与现有的弹性理论方法、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针对隧道开挖引起的被动管土相互作用问题,该方法考虑土体非线性特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65.
崔臻  盛谦  冷先伦  罗庆姿 《岩土力学》2018,39(5):1811-1824
为了评价在层间错动带C2影响下白鹤滩地下洞室群尾调室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针对其在试验中表现出来的明显的延性及法向荷载依赖性等特征,一种非线性的连续屈服(CY)模型被采用,用来描述层间错动带在静力以及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复杂力学特性。在CY模型中,非连续面的变形特性采用幂函数形式表述,并且考虑了剪切破坏过程中强度的渐进性破坏。CY模型预测的C2错动带的力学行为与试验获取的结果相比较差异非常小,证明了CY模型在静力作用下的适用性。基于位移非连续假设的应力波透射理论被用来论证CY模型在动态作用下的适用性,同时将结果与线性结构面本构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比较结果表明,CY模型预测的规律与已有文献利用其他非线性模型得到的结论基本相同,并优于线性本构模型,理论结果在数值软件中得到了验证。3条地震波在经过特殊的反应谱匹配处理后,对白鹤滩地下洞室左岸1#尾调室进行了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C2错动带在地震作用下对尾调室的变形及稳定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地震作用下洞室整体运动趋势以刚体位移为主,岩体间相对变形为辅。相对变形中,错动带C2的相对变形占据了较大的成分。C2的相对变形以接触面上下盘的切向错动变形为主,主要发生部位为洞室顺C2走向的部位;结构面上、下盘法向变形为辅,主要发生在洞室顺C2倾向部位。通过超载法,获取了洞室的地震动力安全裕度。当超载系数从2增加到3时,C2的剪切变形、洞室的塑性区指标均剧烈增加,显示洞室的安全裕度大约在2~3之间,即洞室最大可抗拒峰值加速度为438g~657g的地震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供地下洞室的抗震设计与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966.
陈建峰  田丹  柳军修 《岩土力学》2018,39(7):2353-2360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建立软土地基刚/柔性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模型,采用离散单元颗粒流程序PFC和有限差分程序FLAC分别模拟加筋土挡墙和软土地基,分析挡墙的变形、筋材拉力分布及内部破坏演化过程,并与刚性地基上挡墙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刚/柔性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的内部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吻合,其内部潜在破坏面经过连接件锚固端位置,各层筋材拉力均在连接件锚固端位置最大;软土地基上挡墙和刚性地基上挡墙的内部破坏面均一致,且筋材均由下而上依次断裂;软土地基上挡墙内部破坏面与地基圆弧滑移面贯通,为复合滑动模式,而刚性地基上挡墙整体破坏模式为折线型,连接件埋深范围内加筋体沿其底部连接件水平滑出。  相似文献   
967.
油田开发中后期持水率测井技术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田开发中后期油井水的含量上升,油田开发除单一的垂直井开采外,水平井、大斜度井开采技术应用逐渐增多,因此对持水率测井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先后研究了电磁法、电容法、电导法、光纤法等持水率测量方法.本文通过对这些方法物理基础的分析,阐述了目前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适应油田开发中后期复杂条件下持水率仪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8.
超声地震物理模型连续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绍了超声地震物理模型实验数据连续采集系统.该系统将传统使用的间断采集方式改变为连续采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此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能好以及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使用Windows98/2000连续采集应用程序模拟三维地震勘探实验只需要一个星期左右完成,将实验时间缩短了二十多天。  相似文献   
969.
水体中富营养化水平与磷元素的赋存形态密切相关。目前围绕引起富营养化关键因子之一的磷形态的垂向分布特征、各磷形态间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取得了比较明确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揭示不同磷形态在沉积物-水体系中迁移转化行为随时空的变化特征,本文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对沱江流域简阳段间隙水中可溶性活性磷(SRP)、可溶性非活性磷(SUP)及总溶解性磷(TDP)进行测定;采用SMT法和改进的沉积物无机磷形态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总无机磷(TIP)、总磷(TP)、难提取磷(Res-P)、可交换态磷(Exc-P)、铁结合态磷(Fe-P)、铝结合态磷(Al-P)、钙结合态磷(Ca-P)进行提取,磷钼蓝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揭示沉积物-水体系中磷的赋存形态垂向分布行为特征,并将实验数据与十年前该地区磷的赋存形态结果进行对比,探讨磷赋存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间隙水中SRP、SUP和TDP的含量分别为0.004~0.36mg/L、0.080~3.19mg/L和0.056~3.28mg/L;沉积物中TP、TIP、Res-P、Exc-P、Al-P、Ca-P含量分别为1235.40~1646.94mg/kg、860.00~1318.59mg/kg、130.31~537.13mg/kg、1.35~14.10mg/kg、0.007~0.12mg/kg、743.13~1109.91mg/kg,Fe-P未检出。对比十年前后沉积物-水体系中磷赋存形态的变化可知,由于受到外源磷输入的影响,间隙水中SRP、SUP以及TDP含量虽然在-10cm以上变化不明显,但在-10cm以下明显增大,且导致沉积物中TP、TIP含量增加;偏碱性的沉积环境导致Al-P的释放,其含量明显减小;Exc-P含量的减小与其转化为稳定的Ca-P或Res-P形态有关。研究认为:随着时空的变化,沱江简阳段沉积物呈现外源磷输入和内源磷释放的综合污染。总体而言,由于输入的磷形态大部分以稳定的Ca-P和Res-P形态存在于沉积物中,使得表层间隙水中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磷含量总体变化不大,该地区富营养化程度不会加重。维持沉积环境的弱碱性,有利于Al-P、Exc-P等向Ca-P的有效转换,抑制河流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