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432.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飞  莫潇杭  童磊  郑珂  曹轶蓉 《地理科学》2020,40(2):280-288
适应性思想和方法因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对实现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旅游地社区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对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文献系统分析基础上,从研究尺度、研究对象、评估方法和分析框架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评述,研究发现:研究尺度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小尺度研究居多,中尺度研究需加强,研究对象需要多维度融合;研究结合多角度框架分析,主要包括“脆弱性-适应性”“恢复力-可持续性”和“恢复力-适应性”3种类型,促进多元化评估方法在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需综合多学科领域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433.
裂腹鱼类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群鲤科鱼类,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由原始的鲃亚科鱼类逐渐演化为适应于寒冷、高海拔和急流等恶劣环境的一个自然类群,其共同特征是肛门和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列特化的鳞片(臀鳞),具有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寿命较长、繁殖力低等生活史特征。裂腹鱼类是四倍体起源,多倍体化事件在其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裂腹鱼类特殊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遗传结构和生活史对策使其成为研究多倍体鱼类和高原适应机制的重要材料,并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合分类学、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遗传学和生物学等领域,重点从考古学和系统学等多角度对裂腹鱼类的起源与进化进行论述,基于转录组学阐述裂腹鱼类高原适应的分子机制,较为全面地总结了高原多倍体鱼类的系统进化及极端环境适应。  相似文献   
434.
利用1981—2017年宁夏1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等资料以及各县市灾情和年度气候影响评估报告,以CI和MCI为干旱监测指标,从干旱日数、干旱强度、典型干旱事件3方面,对比分析2种干旱指数在宁夏气象干旱监测中的差异,探讨其适用性.结果表明:近36 a来,CI和MCI监测的宁夏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的年变化趋势一...  相似文献   
435.
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世界滨海地区城市和生活用水短缺的重要手段,地下取水系统是海水淡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充足和稳定的水源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中国海水淡化工程地下取水技术水平,在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首先对地下取水系统的类型进行了介绍;然后,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为例,采取个例分析、数据挖掘再加工、环境影响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地下取水系统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地下取水系统对不同海岸地貌的适应性以及地下取水设施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取水系统相比开敞式地表海水取水系统,具有消除海洋生物撞击和夹带、去除藻类和一些有机物、净化改善水质、替代或部分替代海水淡化预处理等优势;(2)地下取水设施因选址、建设和地下水开采运行等因素,也可能存在破坏海滩地貌形态,导致近岸海洋栖息地环境变化,引起滨海敏感地区海水入侵和地下取水水质污染等问题;(3)地下取水系统对不同海岸环境的适应性,不仅取决于海岸地貌类型,还取决于海洋水文及海岸带水文地质条件;(4)地下取水系统相比地表海水取水系统具有较强的优势,不同类型地下取水系统的投资费用取决于取水工程的建设规模、取水量...  相似文献   
436.
喀斯特山地生态系统石漠化过程及其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任海 《热带地理》2005,25(3):195-200
喀斯特石漠化一般经历顶极植被-灌草丛-石漠等3个阶段。在这一退化过程中喀斯特石漠化对环境的选择性导致喜Ca、耐旱和岩生性的植物生存,而生物量的移出和耐荫树种消退是退化的关键因素。退化过程中植被、土壤理化性质与环境形成正反馈关系,并具有退化方向上的一致性、退化过程的非同步性和退化速度的非线性等特点。喀斯特植被恢复时,其恢复对策经历了由早期更新对策向中期结构调整对策直至后期结构功能协调完善对策更替。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包括自然恢复、人工恢复与复合农林业综合治理技术。喀斯特区域恢复的核心是整体人地系统的生态优化。提出喀斯特生态系统石漠化过程及恢复研究的重点是适应性恢复与适应性管理的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3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高温热浪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致使全球极端高温灾害发生,人类健康和城市系统受到严重威胁。以中国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1960—2018年累计的高温日数、热浪频次、热浪持续时间和热浪强度表征高温热浪,并耦合人类社会因素对高温人口暴露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极端高温灾害认知经历了“天灾—人祸—共生”的转变过程,通过适应行为降低社会脆弱性提升恢复力,对缓解高温人口暴露风险尤为重要。(2)高温人口暴露风险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高风险区主要集聚在重庆、湖南、江西、浙江等南方地区;中等风险区出现在北京、河北等部分地区。(3)承灾体脆弱性是高温人口暴露风险增加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居住条件、非农人口比例、地形地貌等。  相似文献   
438.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ws)属于海洋蓝细菌,是目前已知数量最多、细胞体积最小的产氧光合微生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真光层,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参与者.原绿球藻在适应地球海洋环境的漫长过程中不断进化,是古老生命体——蓝细菌的最新进化形态之一.原绿球藻通过多样的生态型和亚生态型,提高其基因组多...  相似文献   
439.
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Cd2+对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Sargassum.hemiphyllum var.chinense)相对生长速率(RGR)及生理生化指标如丙二醛(MDA)、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的影响,探索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对污染水体中Cd2+的适应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能促进藻体的生长,但胁迫浓度为0.5 mg·L-1的相对生长速率比0.05 mg·L-1的高; MDA含量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越高的变化越明显;Chl-a和Car含量的影响呈波动状态;SOD、POD、CAT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对于对照组,胁迫组所对应的SOD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POD、CAT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可溶性糖类含量只有低浓度0.5 mg·L-1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可溶性蛋白在高浓度5.0mg·L-1和10.0 mg·L-1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适当质量浓度的Cd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有正面效应,而过高质量浓度Cd2+胁迫(≥5.0mg·L-1)对藻体生长和抗逆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选育优良海藻进行近岸海洋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0.
发育进程是作物的生理年龄,发育模式是作物生长模型的时间指针.但目前的发育模式只关注某时段(日)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的影响,其准确率也难以满足作物生长模拟的需求.根据作物发育速率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还与其所处发育期有关的理论假设,重构发育进程模式,并利用1980-2019年我国甘蔗发育实测数据进行模式适应性分析,比较传统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