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南高原乡村社会固有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花  赵雪雁  王伟军  李巍 《地理科学》2020,40(5):804-813
开展社会固有脆弱性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区域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更有助于寻求提高社会系统适应能力的恰当策略。通过构建乡村社会固有脆弱性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在分析乡村社会固有脆弱性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甘南高原乡村社会固有脆弱性呈“梭型”分异,其中,高、中、低脆弱性乡镇分别占18.95%、47.37%、33.68%。 社会固有脆弱性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从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高山峡谷区-山地丘陵区-山原区,社会固有脆弱性趋于增加;同时,随着少数民族聚居度降低、经济发展水平升高,社会固有脆弱性趋于降低。 社会固有脆弱性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不均衡分布,敏感性呈“中间高四周低”的集聚分布,适应能力呈相对均衡的“碎片化”分布。 气温、生育结构、民族结构、住房安全性、社会弱势群体比重、经济条件、信息可得性和参保比例是影响社会固有脆弱性的关键因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5'端序列PCR-RFLP以及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nternal TranlsclqIbed Sppacer,rr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进行了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分析发现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ITS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1亚系群.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进化速度快,适合于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亚系群水平的鉴定.而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多样性低,暗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3.
窦玥  戴尔阜 《地理研究》2012,31(2):311-322
本文在分析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与评价方法基础上,以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变为影响力指标,以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表征社会经济适应能力指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评价和和空间表达方法,将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拓展到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从花都区、乡镇两个空间尺度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198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5年三个时间段,耕地面积的变化对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最为显著;(2)1990~2000年和2000~2005年间,研究区社会经济适应性指数保持为正,两期平均值分别为0.391和0.374;(3)从研究区1990~2000年和2000~2005年两期脆弱性空间分布来看,虽然适应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负向影响,但总体呈现脆弱趋势,且脆弱性严重的乡镇数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是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条件进行开发、利用、改造的手段,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力,而且能增强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使原来不能利用的自然资源得到利用,缩小不利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制约作用。从而为扩大农业布局的空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米娜莎  王栋 《海洋科学》2011,35(6):96-99
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是原产于欧洲的天然良种,它的开发养殖对欧洲水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因大菱鲆具有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强,并能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速度快,品质好等特点,所以,成为各国竞相引进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适应性研究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基于对适应性概念的辨析,探讨了全球变化背景下适应性的科学内涵,总结了适应性研究的途径。通过文献分析与归纳,将适应性研究途径分为敏感性.脆弱性.适应性框架、暴露.适应能力.脆弱性框架与弹性.脆弱性.适应性框架。从“适应对象”、“适应者”以及“如何适应”的角度概述了适应性研究的实践与应用,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we proposed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cosystem strategies prepared for enhancing vulnerability reduction in the face of hazards due to climate change.The framework highlight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coupled human and natural system(CHANS) by introducing adaptive capacity as an evaluation criterion.A built-in regional vulnerability to a certain hazard was generated based upon interaction of three dimensions of vulnerability:exposure,sensitiv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We illust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framework in the temperate farming-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in the middle Inner Mongolia of the northern China,where drought hazard is the key threat to the CHANS.Specific indices were produced to translate such climate variance and social-economic differences into specific indica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exposed regions are the inner land areas,while countie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are potentially the most adaptive ones.Ordos City and Bayannur City are most frequently influenced by multiple climate variances,showing highest sensitivity.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change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spatial differences.After depiction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s and analysis of the reasons,climate zones were divided to depict the differences in facing to the drought threats.The climate zones were shown to be similar to vulnerability zone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 of indexes drafted by a triangular map.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vulnerability index showed tha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effective in validating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but potentially ineffective because of their limited time scope.This research will be a demonstration of how to combine the three dimensions by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will thus provide a guide for government to vulnerability reductio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疏勒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希科  周立华  陈勇 《中国沙漠》2011,31(5):1316-1322
疏勒河是中国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水系之一,近100 a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采用实地考察和社会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当地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而提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建设性的适应对策。研究表明,疏勒河流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明显,河流水量减少;疏勒河上游地区草场退化严重;牧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限并有所减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政策建议是: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协作和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统一利用和管理流域水资源;加强对低文化层次人群的教育工作;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继续实行生态环保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南极长城站越冬队员个性和心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研  姚真  薛全福 《极地研究》1997,9(3):47-53
本文利用个性调查、心理特点测定和行为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南极考察队长城站越冬队员在南极极端环境和长期隔离状态下的心理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越冬后期,队员出现较多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个别队员较严重。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平均标准分居中者为多数,甚至略有增加;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4个分量表得分无明显变化。越冬队员居留南极1年后,外控成分有所增加,内控者减少。对心理特点的测试表明: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无显著差异,简单反应时有明显延长;记忆力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有所提高,高级神经活动灵活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仔虾及蚤状Ⅺ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验了罗氏沼虾仔虾及Z11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试验结果表明,0.82cm的仔虾由盐度10.8‰放入淡水中及0.98cm的仔虾由淡水直接放放20‰以下盐度水中培育,对虾仔的成活影响不明显;Z11期幼体由盈度17‰直接放入7—17‰盐度水中和由盐度10.8‰放入4—10.8%盐度水中以及淡化后第二天由淡水直接放入17‰盐度水中培育,对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幼体能正常蜕皮变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