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文琦  郑殿元 《地理研究》2019,38(3):509-52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贫困地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又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如何科学识别村落类型,分类推进典型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对于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解析了乡村地域系统发展理论,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剖析了村域空间结构格局演变和城乡要素结构功能优化重组;构建了西北干旱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体系,从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资源禀赋4个子系统进行逐级分类判断,识别乡村主导类型,结合专家征询分析与村落特征,将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为集聚提升类、三产融合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结合不同乡村振兴模式提出了相应地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2.
测绘科技不断发展、创新,测绘成果越来越丰富、实用和多样化,随着多种数字产品的完成,作为基底支撑和保障的基础地理信息不断应用于各管理系统之中,不仅为政府、行业提供各种服务,而且为社会公众提供直接服务。由于测绘成果绝大部分属于国家秘密,每年大量提供用户使用,保密工作关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如何做好保密工作,是我们各级管理部门不断适应新形势所必须着力解决的新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以一管之见提出测绘保密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3.
应用有关物理和化学理论,阐述湿球温度表润湿系统(指水杯、湿球用水及纱布、球的表面、扎线等统称为润湿系统),污染的途径,对测湿影响进行了定性(理论上)和定量(实验上)分析,提出减轻影响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4.
根据我国粮食产后系统中人为损失高达1400亿kg,大大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次灾害带来的损失的严峻事实,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总结经验的方法,作出了多角度的论述,提出了“多环节减少粮食损失,全方位降低粮食消耗”的基本对策,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粮食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25.
周忠生  郎元亮 《地下水》1994,16(4):162-164
馆陶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东临卫运河,过境河道长达44.3km,卫西干渠作为卫运河的支流,从县中部北上,长达37.5km。可见有良好的地上水灌溉条件。然而,八十年代以来,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步丧失殆尽。全县迅速形成纯井溉区。年复一年地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出现了地下漏斗。不仅如此,由于机井深度的不断增加,逐渐抽汲中层微咸水和咸水,水质急剧恶化,土壤积盐,水盐运动失调,大面积耕地出现次生盐碱灾害,灌溉效益退化。这一趋势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治理措施。 1 馆陶县灌溉结构变化的回顾 馆陶县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地上水灌溉,七十年代进行大规模的机井建设,迅速开创了井渠双灌的有利局面,不仅充分利用了地上水,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土壤盐碱化基本得到控制,农业生产水平开始步出低谷。然而,七十年代末开始,地上水灌溉面积逐步减少,井灌溉面积迅速上升,农业生产在保持高产中潜伏着危机。其发展进程是:  相似文献   
26.
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前兆异常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本文试图从实际观测资料中寻找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某些前兆异常特性,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讨论。初步结果表明,瑞利面波的群速、相速及波形、频谱等在大震前均可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异常特性。  相似文献   
27.
国内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及其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背景下、开发区空间扩展与土地稀缺性矛盾目益会进一步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本文在对国内外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手段与控制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土体利用控制的实施主体、实施程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情况做了比较分析,从借鉴国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和推广总结国内开发区已有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两个角度提出了国内开发区土地进一步的集约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实现高职教育测量专业培养目标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自力 《测绘通报》2002,(Z1):78-79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职教育测量专业培养目标应该重视的几个环节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河水质盐化及改善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在1958年前是一条淡水河,河水的矿化度在各段及不同季节均未超过1.0g/L,现全河段各月平均矿化度除8月洪水季节<1.0g/L,其余各月都在1.0g/L以上。上游阿拉尔水文站平均每年有5个月为1~3g/L,4个月为3~5g/L,2个月超过5g/L,最高5月份达到6.3g/L.阿拉尔的淡水所占比例不足年平均径流量的35%.下游卡拉全部为微咸水。造成塔里木河水矿化度升高的原因,除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土壤含盐量高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灌溉、排水不合理,上游三条主要支流灌溉引水增加,使补给干流的淡水资源量由1960年前的50.0亿m3减少到1990年后的42.0亿m3;与此同时大量农田排水泄入塔里木河,每年带入盐量达467.4万t.要改善塔里木河水质,必须减少农田排水泄入,实行咸、淡分流,退耕还林;并在源流区适度开发地下水,使三源流向塔里木河输水量每年不少于46.0亿m3。  相似文献   
30.
熊远国 《地理教学》2001,(2):31-31,37
随着中学地理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地理教学研究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农村中学的地理教研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