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0篇
  免费   685篇
  国内免费   928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947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1259篇
海洋学   86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能量舌和稳定度对台风的发展及暴雨落区的关系与9608号台风对陕西“二华夹槽”地区的暴雨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用700hPa实测风场及分析,阐述了东南急流和北纬35°附近的东风对“二华夹槽”出现暴雨所起到的水汽输送和阻挡水汽北上的作用;通过对二华附近的地形分析,认为,地形对这次台风暴雨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狭管效应及地形抬升作用对台风暴雨起到增大雨强以及延长降水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李栋梁  章基嘉 《高原气象》1997,16(4):367-375
  相似文献   
993.
地表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罗列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并已得到应用的各种地表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归纳了它们的共同点,从而简述各种方案的土壤热力学和水文学方程的基本原理,并对方案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化方面,即裸地感热和潜热输送过程,植被作用进行了概括的描述。  相似文献   
994.
农田近地面层CO2和湍流通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树华  麻益民 《气象学报》1997,55(2):187-199
利用1985年5月至6月在北京郊区中国科学院农业生态试验研究站的麦田中实测的小麦不同生长期的CO2浓度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和温度、湿度及风速梯度等量的数据,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CO2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并对观测场地、仪器设备、校准方法及误差分析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从5月14日到6月15日,在1m,2m和10m处,CO2浓度振幅的日变化分别为103.4到27.5,87.5到27.3和69.8到11.5ppm;光合型和呼吸型的平均CO2浓度分别为345.3,350.6,357.5ppm和373.9,369.7,362.1ppm。在白天,CO2通量和梯度的输送方向是从大气向植被,在中午(11时到13时)输送达到负的最大值。在夜间,CO2通量和梯度输送的方向与白天相反,并且,在早晨(4时到6时)达到正的最大值。CO2通量与净辐射(Rn)、可利用能(H+LE)、光合有效辐射和动量通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5.
1991年江淮暴雨期地气通量与混合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1991年5—7月江淮及其北部地区的地面与高空资料根据3种不同的整体公式对地表通量(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混合层结构进行了研究,揭示出这次持续性特大暴雨中陆面过程的一些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地表通量依赖于大气稳定度,稳定度越强,地表通量越小。不稳定状况下平均地表动量通量为0.0154N/m2,向上的感热和潜热平均值分别为25.7W/m2和132.3W/m2;稳定状况下,地表动量通量为0.006N/m2,感热和潜热通量平均是向下输送的,分别为-1.5W/m2和2.5W/m2。2.地表通量与降水过程密切有关。雨期的动量通量略小于非雨期,而雨期的感热与潜热通量明显小于非雨期,雨量越大,这两种通量愈小。3.地表通量具有明显日变化。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2时左右。4.混合层与雨期关系密切,雨期的混合层高度较非雨期低,这时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小;而非雨期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996.
华明 《四川气象》1997,17(1):1-4
利用有青藏高原地形存在及没有青藏高原地形存在时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它们环流E—P通量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这些差异与大地形对西风气流的阻挡、抬升作用有关;也与大地形在夏季季年环流中所起的热力作用有关。同时青藏高原对中纬度地区上传的E—P通量有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尹力峰  王坚 《内陆地震》1997,11(3):218-227
根据管渠工程的实际需要,通过综合分析计算,实现其地震危险度评价,详细介绍综合分析计算的思路与方法,最后以克拉玛依水这渠工程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地震危险度评价的实用化方法,同时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首次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我国南沙永暑礁泻湖和东海大陆架沉降颗粒物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区沉降颗粒有机质在达到距海底5m以前,接近一半被消耗,消耗程度是永暑礁泻湖大于东海大陆架.烃类和脂肪酸分布指示了两地区沉降颗粒有机质来源存在着较小的差异,但是主要来自海洋浮游生物.沉降颗粒有机质的生物和生物化学强烈改造也被认识了,其强度是永暑礁泻湖大于东海大陆架.同时发现C_(25)HBI二烯化合物的存在与硅藻种属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在我国西南南盘江地区广泛分布着二叠系生物礁。可分为两种类型:1)堤礁;2)孤立礁。前者一般沿碳酸盐台地的边缘分布,后者发育于盆地内孤立碳酸盐台地的边缘。广南生物礁的礁后灰岩由浅灰色块状骨架岩组成。造架生物以串管海绵、纤维海绵、tabulozoans等为主,往往有蓝绿藻包覆。骨架生物之间有极为发育的纤状方解石胶结物。本文共描述了串管海绵8属12种,它们是Waagenella salinaria irregalaris Zhang,Waagenella sp., Rhabdactinita of columnaria Yabe and Sugiyama, Rhabdactinia sp., Intrasporeocoelia hubeiensis Fan and Zhang,Intrasporeocoelia sp., Uvanella guangnanensis sp. nov., Girtycoelia sp., Colospongia of dubia Laube, Colospongta sp., Verticillites sp.,Lichuanospongta typica Zhang.  相似文献   
1000.
镁铁-超镁铁岩铼-锇同位素体系分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通过试验建立了镁铁-超镁铁岩Re-Os同位素体系分析方法,包括Re-Os的化学分离纯化流程,Re同位素比值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方法和Os同位素比值的负离子热电离质谱测量方法。化学流程包括Carius管溶样,小型蒸馏分离Os,微蒸馏纯化Os,阴离子交换法分离、纯化Re。用该流程测定了汉诺坝幔源橄榄岩、辉石岩捕虏体和大别山饶拔寨超镁铁岩样品的Re、Os含量和Os同位素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