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9篇
  免费   1600篇
  国内免费   1446篇
测绘学   532篇
大气科学   858篇
地球物理   2314篇
地质学   3597篇
海洋学   562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487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65年   10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多普勒雷达加密资料对发生在闽南的一次台风尾流暴雨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暴雨过程由两阶段暴雨组成 :第一阶段暴雨是由海上形成的中尺度气旋造成的 ;第二阶段暴雨是由切变线上的强辐合及切变线上形成的边界层中尺度气旋造成的。暴雨雨带的形成主要与“逆风区”、气流辐合、边界层急流、切变、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42.
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地震速度—岩性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地震速度-岩性预测模型由四个子模型组成:即(1)砂泥岩压实模型;(2)地震层速度转换模型;(3)速度校正模型;(4)砂岩指数转换模型。辽东湾地区的实际资料证明,上述四个子模型不但决定了岩性预测的具体方法,而且严格控制岩性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43.
An analytical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the study of the wave defending effects of the V-type bottom-mounted breakwater. The breakwater is assumed to be rigid, thin, impermeable and vertically located in water of constant depth. The fluid domai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ub-regions by an imaginary interface. The velocity potential in each region is expanded by eigenfunctions. By satisfying the corresponding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matching conditions in and between sub-regions, a set of hnear algebraic equations can be obtained to determine the unknown coetfficients for the eigenfunction expansions for each sub-region.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model is verified by a comparison with existing results for the case of an isolated breakwater. Numerical results, in the form of contour maps of the relative wave amplitude around the breakwater, are presented for a range of wave and breakwater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type bottommounted breakwater is generally effective in defending against waves. In general, the wave height in the protected area is about 20-50 percent of the incident wave height.  相似文献   
44.
采用RAPD技术对翘嘴红鲌养殖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共采用4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其中14个引物可获得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扩增图谱,共扩增出121个RAPD位点,具有多态现象的位点为4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3.06%.翘嘴红鲌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 0.8878-0.9600,平均为0.9201,遗传变异度为0.079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8824,Shannon多样性值为0.0899.研究表明,翘嘴红鲌目前的种质资源状况令人堪忧,改变目前人工繁育模式,建立原种、良种场,丰富物种遗传多样性是资源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本文提出一种根据表面波高、周期和水深来直接计算海底波动轨迹速度的方法。本文也提出了用单频波代替全频波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中尺度涡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3~2004年卫星高度计TP/Jason-1和 ERS/ENVISAT提供的海平面异常(SLA)融合数据,分析了黑潮延伸区12年来的平均海平面异常的变化特征及中尺度涡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黑潮延伸区海平面异常(SLA)呈递增趋势,年平均上升率为8.89mm/a,显著性周期是1年、0.5年和6年;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海表面温度异常的低频分量与Nino3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说明,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变化和海表面温度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都受到黑潮变化的密切影响.在日本东部的黑潮延伸区,中尺度涡自东向西移动,寿命约为1年,移动速度大约是10经度/年.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面积呈现几乎同步增减的规律,均呈年周期变化,上半年少,下半年多.在1997~1998年,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面积显著减小,并且正好对应于Nino3指数极大值出现的年份.因此,黑潮延伸区内中尺度涡的数量和强度也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张瑰 《海洋预报》2006,23(Z1):34-41
本文考虑一维扩散方程的反问题,利用变分同化方法通过观测资料来确定方程中的未知初值,通过分析观测误差对于初值误差的影响,证明变分同化初值收敛于原问题的真实参数,并得到了参数的收敛精度。同时将得到的初值代入预报模式中,得到预报解,并分析了预报解的收敛性和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48.
福建沿海牙鲆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T.&S.)属鲽形目 ,鲆科 ,牙鲆属。南方俗称左口鱼、皇帝鱼、比目鱼 ,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为大型名贵海产鱼类 ,经济价值很高 ,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近几年牙鲆养殖在福建方兴未艾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夏季水温过高难以度夏 ,而利用地下水进行工厂化养殖投资大、成本高 ,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 ,作者于1998年利用深水沙质底池塘进行牙鲆养殖试验 ,成功解决度夏问题 ,取得了满意结果。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选择福建省莆田县南日岛垦区内池塘一个 ,面积6.7ha ,南北…  相似文献   
49.
1997年10月,在巴基斯坦外海的聚合大陆边缘得到了新的垂直入射、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似海底反射(BSR)是横穿整个大陆边缘至阿曼海湾的最突出的反射特征。一般这一反射同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的期望深度相一致。增生棱柱体上的BSR是一个清晰的反极性反射,且BSR之下的地层表现出反射率增强,这表明地层间存在被捕获的气体。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的联合反演在BSR深度处产生约200m厚的低速带。利用Born展开式,可根据反褶积和平衡处理后的单道数据来计算带限阻抗记录,结果表明BSR处的速度下降约200ms^-1。在朝海岸方向的CDP4400处,Minshull和White(1989)等人得到一个约600ms^-1的速度倒置,此结果表明BSR的特征在越过巴基斯坦外海大陆边缘时显著变化。海湾下的BSR出现在相似的海底地层深度,此处的地震反射出现亮点。然而,其反振幅异常小,且BSR下方的反射地层没有表现出反射率增强。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的联合走时反演表明:持续上升的速度暗示了有充足的甲烷以形成游离气和气体水合物,且主要受沉积物同化为增生棱柱体的限制。我们认为当沉积物同化为增生棱柱体时,这些变异与构造抬升和正在进行的沉积引起的一个渐进过程有关。沉积和抬升造成等温线向上偏移,并因此导致气体水合物的分解,释放出的甲烷气体造成BSR增强。我们的地质调查反映了深海平原以及第一个倾斜盆地内水深分别为3300m和2490m处的BSR属性。CDP4400位于近岸的一个隐伏、隆起演化的盆地内,水深为1730m。因此我们提出,在加积楔内,区域构造抬升与正进行的沉积引致稳定区域的向上偏移造成水合物循环。此外,通过甲烷的深度平流,构造脱水作用可以在稳定区域底部积聚水合物。  相似文献   
50.
海带雌配子体对吲哚乙酸反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吲哚乙酸(IAA)对高等植物细胞的刺激作用已有不少研究。它对某些藻类的效应也有一些观察。例如Provasoli(1958)的实验指出,低剂量吲哚乙酸对石尊(Ulva lactuca)有刺激生长的作用,浓度较高时(0.3mg/升)则有抑制作用。Conrad等的实验指出,吲哚乙酸(3mg/升)可以促进丝藻(Ulothrix subliblssima)的生长,提高湿重1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