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2134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许星  李智超 《地下水》2013,(1):134-137
探究南梁西区长8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为区内石油勘探及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对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样压汞等测试结果以及区内测井、录井、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展开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含有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孔及微孔。储层类型为中排驱压力-中喉型,从孔渗特征判断为低孔低渗,呈现强非均质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储层的主要相带,储层特征受控于沉积成岩作用。研究区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早成岩期A阶段形成的绿泥石膜对储层孔隙发育有利;研究区长8经历的两期溶蚀,是改善储层的重要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872.
鄂尔多斯盆地的白垩系含有丰富的地下水,文章从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及钻井剖面的研究入手,总结了含水地层的沉积建造模型和演化规律,探讨了对地下水形成的影响及富集和赋存规律,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3.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渗特征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西南部发育深湖浊流亚相.砂岩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以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岩石中胶结类型有碳酸盐胶结、自生粘土胶结、硅质胶结.通过对储层孔渗参数的研究,得出长6油层组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研究区目的层孔喉结构主要为Ⅱ类,孔喉分选差-中.成岩作用是影响其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4.
Petrel地质建模软件的核心部分是建立储层沉积体系结构.它充分利用了钻井、地震、测井以及地层对比等信息,在岩性描述曲线和孔、渗曲线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的建模方法,通过对各个随机模型进行对比评价分析,最终建立接近油藏实际地质特征的全三维精细地质模型.针对鄂尔多斯A83井块长7储层,利用Petrel软件在各类钻井、岩性以及测井曲线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的构造模型、相模型以及属性模型,为进行储层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7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不同地区其勘探成果和油藏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分析其原因,对长8油层组油藏的油源、成藏期古物性特征、毛细管力、浮力和过剩压力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过剩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力、源储压差能够克服相应储层的毛细管力从而运移成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姬塬、陇东和陕北三个地区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特征、物性及运移通道的特征,构建了三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具体表现为,姬塬地区的双向排烃、复合成藏模式:即长7段优质烃源岩异常发育,生烃增压作用强烈,使得生成的烃类流体在过剩压力的驱动下向上覆的长6-长4+5地层和下伏的长8地层中双向排烃,在多层系富集成藏;陇东地区的上生下储、下部成藏模式:长7烃源岩发育,存在较高过剩压力,下伏的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明显的要优于上覆的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利于烃类大规模向下运移,在长8聚集成藏;陕北地区的侧向运移、上部成藏模式:长7段烃源岩在该区不发育,且上覆长6储层物性远优于下伏长8储层物性,烃类优先在长6成藏,长8油藏规模有限。这三种成藏模式代表了以长7为主要烃源岩的油藏的主要成藏机理,三者在油气分布规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76.
[研究目的]野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会对气候环境产生影响.对地史时期古野火的研究可以获得野火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长期影响.[研究方法]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延安组5个主采煤层的56个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宏观煤岩观察、煤岩显微组分定量、惰质组反射率测定、微观形貌观察.[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在煤层...  相似文献   
877.
分析1970-2010年鄂尔多斯周缘发生的114次显著地震序列,结果表明,主余型序列占57%,孤立型序列占32%,多震型序列占11%.根据地震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对鄂尔多斯周缘地震进行分区,各分区主余型地震占多数,多震型地震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北缘和东缘中北段,孤立型地震在鄂尔多斯西缘南段、南缘和东缘南段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78.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层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的特点。讨论了层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的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7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9段为长7段之外另一套富含页岩气层段,然而其资源潜力长期未被重视。通过黄探1井的钻探在长9段发现了高含气量的页岩层段,初步证实了其资源潜力。本文利用黄探1井钻探成果并结合大量邻区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9段泥页岩发育特点、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成熟度、岩矿特征、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对其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总体认为:长9段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相发育,为油页岩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沉积条件;长9段总有机碳(TOC)平均质量分数3.98%,有机质丰度高,以偏腐殖Ⅱ2型混合有机质为主,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页岩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均较低,成岩矿物以石英和长石体积分数较高。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9段页岩气平均含气量高达2.92 m3/t,是鄂尔多斯盆地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88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集层普遍以低孔低渗为主要特征,但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上发育相对优质储集层。应用偏光显微镜、恒速压汞等技术手段,从碎屑岩的粒度、碎屑组分、孔隙结构等分析入手,对比神木气田、榆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3个大气田的储集层特点,并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集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高石英类矿物含量、适量的可溶性组分(包括长石、火山岩岩屑及凝灰质等)及残余少量粒间孔形成的酸性流体的渗流通道是形成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必要条件;而较高含量的千枚岩屑、泥板岩等软组分,在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被压实变形、充填孔隙,造成残余粒间孔全部丧失和酸性流体渗流通道的缺乏,因而形成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