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21.
古鄱阳湖盆地东北缘白垩系的田坂群历来趋向“二分”,但从对剖在再观察入手,认为田坂群纵向上经历了粗→细→粗的巨旋回,这种巨旋回与盆地演化规律,发展阶段相一致,因而“三分”显著,该剖面地学,9沉积学的一些新发现,不仅便于地层划分与对比,而且对盆内层序地层,岩相分析,构造演化阶段研究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鄱阳湖1998年洪水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闵骞 《水文》2001,21(3):55-58,39
分析了鄱阳湖流域1998年6-7月暴雨气象背景和时空分布特点,从五河入湖洪水过程和长江严重顶托两个方面,探讨了鄱阳湖1998年洪水成因,以都齐水位站水位变化为例,叙述了鄱阳湖1998年洪水发展过程,从降水量、洪量及水位3个方面,比较了分析了1998年洪水与1954年洪水的量级关系,表明鄱阳湖1998年洪水明显小于1954年洪水。  相似文献   
23.
地表复杂地区煤田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徐成明  王云 《物探与化探》2001,25(6):437-442
以宁夏、山东的煤矿地震勘探为例,介绍了复杂地表工区地震勘探的方法与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4.
青海湖湖区风成沙堆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师永民  宋春晖 《沉积学报》1996,14(A00):234-240
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古代沉积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风成堆积相是湖泊环境在内陆干燥气候条件下湖沉积一种重要类型。本文讨论了湖泊环境中风成堆积相沉积的气候特征,形成过程,分布范围,沉积是储层岩石特征等。  相似文献   
25.
鄱阳湖简介     
闵骞 《湖泊科学》1993,5(1):96-97
鄱阳湖(115°49′E—116°46′E、28°24′N—29°46′N)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河来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湖泊。流域面积162225km~2,湖面积和容积高水时分别为3210km~2和252×10~8m~3,低水时分别是146km~2和4.5×10~8m~3,高水呈湖相,低水呈河相,有“洪水汪洋一大片,枯水漫长一条线”的自然地理景观。平均宽度16.9km,最宽处70km,最窄处仅3km,最大长度173km,平均水深8.4m。  相似文献   
26.
鄱阳湖滨沙山地区景观结构及土地荒漠化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鄱阳湖周围分布着一系列砂山,由于历史时期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加之该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荒漠化发展迅速,其标志是流沙面积的扩大,对当地群众产生生活构成新的威胁。本文以江西星子县和都昌县砂山为例,运用卫星像片初步分析出星子县流沙面积占其砂册面积的12.08%,都昌县流沙面积比重为20.3%,处于中度荒漠化发展阶段,最后进一步分析分析了荒漠化发生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70年代,有一些国内的冰川地质研究专家,曾在长沙白沙井以及浏阳河入湘江口处,发现过冰期砾石,并确定它们来自于湘江或者其支流,但找不到砾石的来源.  相似文献   
28.
对2005—2006年采集于鄱阳湖的169尾蒙古鲐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鄱阳湖蒙古鲐样本,年龄范围0^+~5,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200—300mm(53.25%).体重分布集中在100~300g(55.03%)。结果表明: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属匀速生长,用vori 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式型。生长拐点年龄为6.24龄,对应体长为395.53mm,体重为852.90g。了解鄱阳湖蒙古鲐的生长规律,为鄱阳湖蒙古鲐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在2011年8月和2012年7月丰水期,在鄱阳湖湖区布设77个采样点,大规模采集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生物量(以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表示)在湖区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叶绿素a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丰水期水体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低,平均值为10.58μg/L;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南湖区最高,中部湖区居中,北部通江区较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透明度显著正相关,与总悬浮颗粒物含量、总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溶解性总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营养盐含量不相关。水下光照条件是限制鄱阳湖浮游植物丰水期生长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水体交换时间较短,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丰水期,高水位稀释了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从而掩盖了其对浮游植物的作用,导致营养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
水源涵养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InVEST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0—2019年产水和水源涵养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探究了高程、坡度与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多年平均产水深度为971.04 mm,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299.298 mm;②2000—2019年水源涵养深度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幅度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③水源涵养功能呈地域分布,重要区和极为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林地,一般重要区分布在鄱阳湖平原;④水源涵养与高程和坡度呈正相关,高值多出现在高海拔和坡度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