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542.
粉尘释放和沉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风蚀地表释放的粉尘气溶胶在其输送和沉积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环境效应促进了对其释放和沉积机制的研究.随着土壤风蚀研究的发展,对粉尘释放机制有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从简单的经验方程模型发展到目前考虑粉尘释放微观过程的具有清晰物理机制的释放模型,并在大尺度沙尘预报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粉尘沉积主要集中于对干沉积和云下清除过程的研究,而对云内清除过程认识不足.简要回顾了粉尘释放和沉积机制研究的发展历史,系统地评述了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粉尘释放和沉积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43.
本文收集了国外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一些引起关注的震例,包括回溯性前兆检验的震例和实际预测预报的震例,作为一个不完整的索引,以期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44.
2004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达腊岛西北近海8.7级地震。印尼8.7级地震是全球近4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并引起强烈海啸。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灾难涉及十几个国家,目前已造成超过22万多人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其中印度尼西亚损失最为严重,死亡16万余人,苏门答腊班达亚齐至米拉务沿海损失最大。全球地震活动次数处于平均18次水平,但强度或能量释放是40年来最大的。  相似文献   
545.
强震前后广义地震应变释放过程的丛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重分形奇异谱估计方法,研究了部分强震前后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晨中区附近- -定范围内地展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但多重分形维数谱随7变化复杂,在强震发生前多重分形维数谱没有明显的变化。广义地震应变释放过程的多重分形奇异谱形态和Hausdorff奇异指数范围能提供更多关于地屣活动过程的信息,特别当η取较大值时Hausdorff奇异指数范围在强晨前明显变窄。研究还表明深源地展和浅源地晨发生前广义应变释放过程多重分形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46.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石千峰组低压气藏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鄂尔多斯盆地的气源主要来自于山西组-太原组的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 上石盒子组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泥岩, 具有很强的封盖能力, 天然气很难穿层运移.近年来, 相继在盆地东部的石千峰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次生气藏, 其形成机理逐步引起了勘探家的关注.根据次生气藏的特点, 结合包裹体测试计算, 认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下部超压地层进行超压释放, 从而在区域性盖层内部形成一系列泄压通道, 原生气藏泄漏而形成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下部高温高压原生气藏的形成、原生气藏泄压与次生气藏的形成、次生气藏的长时间调整3个阶段.   相似文献   
547.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在讨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应力和位移释放的基础上,进行了隧道开挖卸荷的有限元模拟计算,讨论了开挖方式对地层位移释放的影响。模拟结果可指导隧道的施工设计。  相似文献   
548.
本文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的方法,对西安南郊和陕北长武地区土壤CO2释放量进行了昼夜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土壤CO2释放量存在差异,气候偏冷偏干地区土壤CO2 释放量较小,气候偏热偏湿地区土壤CO2释放量较大。陕北长武土壤CO2释放量变化再次证明,从当日早晨至次日早晨, CO2释放量具有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规律; CO2释放量相对于大气温度的日变化具有滞后性,滞后时间为4~6小时;土壤CO2释放量白天较少,夜间较多; CO2释放量变化显示,在土层深厚的地区,土壤微生物夜间活动强度总体应比白天大。   相似文献   
549.
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形成与相关河流的发育贯通相辅相成。不同的岩溶水系统模式表现出不同的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岩溶水径流带控制的岩溶水网络系统是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基本特征。天然状态下,华北型煤田煤层顶板砂岩地下水系统与底板岩溶地下水系统有水力联系的区域,是矿井岩溶水涌(突)出的危险区。煤矿采掘工程打破了煤层顶、底板地下水系统水压力平衡,在压差作用下,承压岩溶水的"压裂"作用对构造煤系发育层段的疏通有着重要作用。承压岩溶水的释放或涌(突)出,是岩溶承压含水层弹性贮存量的释放,岩溶水运动属非稳定流。将断层等线形过水断面概化成环状井(孔)过水断面,则可用定降深非稳定流承压井流方程,预测可能的岩溶水涌(突)水流量及其变化规律。对流量函数Q(t)定积分,则可预测任意延续时间段的涌(突)水量。基于承压岩溶水弹性释放的非稳定流矿井岩溶水涌(突)水量预测方法,突破了岩溶水涌(突)水量无法预测的禁锢,对提升矿井岩溶水防治水平,解放华北型煤田下组煤有积极、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0.
损伤梁单元及其在RC结构构件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损伤力学、断裂力学以及集中塑性理论建立的简化损伤梁单元模型。采用此单元模型,分析了实验梁在单凋加载下的受力性能,并与材料模型和弹塑性单分量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算例表明简化损伤粱单元模型对于RC结构构件的非线性分析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有效地模拟构件的开裂、屈服和失效全过程;得到直接从力学意义出发的反映结构损伤的损伤内变量,对结构的损伤评估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