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7篇
  免费   3056篇
  国内免费   2857篇
测绘学   1090篇
大气科学   2195篇
地球物理   5200篇
地质学   7419篇
海洋学   1497篇
天文学   198篇
综合类   829篇
自然地理   352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875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823篇
  2011年   786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687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93篇
  2004年   564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440篇
  2001年   521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561篇
  1998年   534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375篇
  1994年   365篇
  1993年   296篇
  1992年   311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72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58年   10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蔡家雄 《湖南地质》1994,13(3):155-162
在△T异常解释课题中,一个新的角度参量─—视磁化特征角的拟定,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球体磁场表达式。从而才有可能通过特殊解法,给出了球体磁场的极值与拐点公式。作者据此建立了四种不受正常场制约、仅需异常的局部持征曲线即可全面解释三度异常的解释方法。屏障分解、叠加判别、三元迭代的设计,为解释三度体叠加异常给出了简单而易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28.
为了解释太阳观测中磁流浮现形成活动区的主要特征——AFS弧顶的上升运动和弧脚的下沉运动,谱斑,Ellerman炸弹等,我们采用了MHD-Lagrangian数值模拟法计算了重力分层(压力密度指数递减),太阳大气中同基底磁场反向和同向的磁偶极子从光球下浮出时产生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计算证明:反向的偶极子会导致流体产生会聚和下降运动,为了能让反向偶极子浮出必须适当增压,演化的结果形成电流片,因而有可能引起如Ellerman炸弹等小型爆发现象.还证明了:在浮现处一定产生加热增温,即导致谱斑发亮现象.在弧顶气体是上升运动,速度小;弧脚处气体作下降运动,速度较大,这主要是重力分层气体压力密度非均匀引起的,和Brunt-Vaisala振动有同一的起因.我们还模拟了通常活动区形成时的初期现象:1500高斯强磁偶极子浮进100高斯的弱光球色球基底场时产生的动力学现象.计算表明:为了不致产生激波必须减压浮出,即类似于黑子降温式的浮现,浮现时间应是小时的量级,浮现后确实在色球里导致强的电流片,当这电流片升至低日冕后,会成为Heyvaerts,Priest等人期望的耀斑发生源,因而浮现过程有可能是耀斑储能和触发机理之一.另外我们利用计算结果试解释了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流浮现资料,即文[1]和文[2]的一些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9.
地球物理的测深方法广泛使用于水电工程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工作中。应用差分法原理进行数据处理,信息提取是提高电阻率测深的解释推断,它具有去掉背景场,突出局部场的作用;ρm测深断面正演概念形象鲜明,能提供各种地质体的电场信息,从而有利于从场的形态、场的结构来研究异常性质。文中探索了二阶、三阶差分法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水电工程坝址勘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