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416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秦宇  杨博逍  李哲  赫斌  杜海龙 《湖泊科学》2017,29(4):991-999
河流是连接大陆和海洋两大碳库的桥梁,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金沙江作为长江的上游段,对区域碳循环及区域化学风化的影响非常重要.于2015年8月8-18日对金沙江下游水-气界面CO_2与CH_4通量特征进行监测与分析.采用顶空平衡法结合薄边界层模型估算法计算表层水体CO_2与CH_4的分压以及水-气界面的交换通量,并分析环境变量与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金沙江下游表层水体p(CO_2)平均值为2724.84±477.18μatm,表层水体p(CH_4)平均值为59.96±6.74μatm;水-气界面CO_2通量平均值为2.24±0.50 mmol/(m2·h),CH_4通量平均值为0.000163±0.00009 mmol/(m2·h),通量与分压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表层水体p(CO_2)与溶解性无机碳浓度、碱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p(CH_4)与水温、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CO_2通量与p(CO_2)、溶解性无机碳浓度、碱度均呈正相关,CH_4通量与p(CH_4)、风速均呈正相关,其他环境因素对通量的影响不明显,仍需进一步研究.金沙江下游水-气界面CH_4扩散通量较低,而CO_2扩散通量在世界主要河流中属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金沙江涛源盆地东缘断裂活动性的调查和探测,在该盆地内发现许多有地震地质意义的构造现象。分析显示:涛源盆地东缘的金沙江河谷断裂是由一组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铲式正断层组成,以粘滑为主,距今大约4.5万年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6 mm/a;盆地内的NW—NWW向断层是一组与金沙江河谷断裂共轭活动的正断层,距今2.2~4.4万年发生过一次7级左右的地震位错事件;程海—宾川断裂中段的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宜取7.5级。  相似文献   
93.
金沙江缝合带是特提斯东段重要的缝合带之一,羊拉地区的金沙江缝合带处在青藏高原东构造结东侧,是研究金沙江古洋盆的碰撞闭合过程等构造事件的重要窗口。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系统观察取样,结合花岗岩侵入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结果,对金沙江古洋盆的碰撞闭合过程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南部加仁岩体的通吉格花岗闪长岩(加仁岩体之一部分),经中部的路农—里农—江边岩体的花岗闪长岩,到北部的贝吾花岗闪长岩,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通吉格(246.1±3.5) Ma、路农花岗闪长岩(238.1±5.3) Ma、里农花岗闪长岩(239.0±5.7) Ma、江边岗闪长岩(227.9±5.1) Ma和贝吾花岗闪长岩(213.6±6.9) Ma,表明金沙江缝合带的碰撞关闭是从南向北逐渐闭合的,闭合的时限可达33 Ma,但闭合碰撞不是连续而是幕式的,碰撞闭合作用主要发生在约246 Ma、239 Ma、228 Ma、213 Ma 4个幕次。里农大沟还出现222 Ma的辉绿岩脉,与江边岩体时间上较为接近,似乎表明江边岩体侵入时期本区处于局部拉张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4.
西藏玉曲河下游河谷由板岩组成的岸坡普遍发生倾倒变形,其变形特征在青藏高原东南部"三江"地区具有典型性。随着该地区水利水电项目的不断开发,倾倒变形边坡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倾倒变形边坡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勘探和原位试验的方法,重点对边坡变形特征与板岩变形特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3种倾倒类型:倾倒折断型呈脆性破坏,破坏模式主要为由前部向后部逐级后退式破坏,适合采用极限平衡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倾倒弯曲型属延性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边坡浅部的坠覆和松驰,适合采用建立在非连续介质模型基础上的应力应变分析方法;倾倒揉皱弯曲型与倾倒弯曲型类似,仅是在倾倒弯曲的基础上叠加了冰川的推覆作用而发生褶曲。  相似文献   
95.
塔里木河下游河岸带地下水埋深对生态输水的响应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多年响应变化过程,得出地下水埋深对生态输水的响应变化规律,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为研究区,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不同输水差异(包括零输水年即2008年、输水极少年即2009年、输水较多年2011年等),对2000-2015年英苏断面1 050 m范围内地下水埋深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断面内地下水埋深在各年份总体呈现比较平稳的递减趋势,年内个别月具有较大的增幅,另外由于冻土消融等因素影响,地下水埋深在2~3月有一定的增幅;离河较近区域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对生态输水的响应具有时间同步性,而离河道较远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在响应时间上存在滞后性,本研究断面1 050 m范围内地下水埋深响应时间维持在1 a内;经过多年生态输水过程,英苏监测断面距离河道约750 m范围内地下水平均埋深维持在2~6 m范围内,基本达到植物生长所需地下水埋深水平;另外,综合分析研究断面多年输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响应过程,为获得生态输水过程所带来的最大生态效益,生态输水不仅要保持一定的输水量,还要保持输水年周期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6.
台风与中纬度槽的相互作用对其转向之后的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华  王凯 《热带气象学报》2015,31(2):145-152
选取三个台风个例(2004年“桑达”、2005年“彩蝶”、2009年“彩云”),分别以多个相邻时次作为初始时刻进行一系列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热带气旋(TC)与上游槽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的预报误差与TC转向后的路径预报误差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以2010年“马勒卡”台风为个例的敏感性试验证实了中纬度下游环流的发展及TC转向之后的移动路径对TC的强度和TC相对于上游槽的位置很敏感,这个结果给出了TC路径对TC-槽相互作用的敏感性的一个例子或一种方式。若TC增强或更接近上游槽,TC与上游槽的相互作用增强,TC向中纬度输出低PV空气的能力增强,由此导致下游区域的PV梯度增大,同时TC对中纬度梯度的扰动也会加强,因而会引起中纬度下游环流发展增强,且偏经向,TC在转向之后的路径偏北偏西;反之则下游环流偏纬向,路径偏南偏东。   相似文献   
97.
<正>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在6.76亿千瓦以上,为世界之最,有"中国水电甲天下"之说。而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2亿多千瓦,占全国的约30%,居各省区市之首,可以说"西藏水电甲中国"。西藏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其中,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资源最丰富,理论蕴藏量1.14  相似文献   
98.
对塔里木河下游自2000年以来的4次生态输水的地下水位变化与地下水监测井的水化学资料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特征随4次生态输水,在时间与空间上发生明显变化.沿输水河道方向(纵向),下游上段的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受输水的影响明显早于下游下段的水化学特征,且变化幅度也较大.沿垂直河道的方向(横向),距输水河道不同距离处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先后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即:在受输水影响的初期,地下水化学成分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和矿化度都明显上升,随着生态输水的继续进行而逐步下降.同时,地下水化学的变化特征反映出生态输水的影响范围在逐渐扩大,4次输水后地下水的响应范围在距离输水 000 m左右态输水虽然对地下水中盐分浓度起到了暂时冲淡和区域盐分再分配作用,但要使下游水质真正好转只有采取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
克里雅河下游及圆沙古城脊椎动物考察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脉,位置在新疆的南部。2001年10月18-11月22日,中法联合考察队对克里雅河下游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根据标本采集与资料统计,克里雅河流域的野生脊椎动物约有98种(包括已绝迹的几种),隶属于5纲,24目,48科。其中,鱼类约4种;两柄类1种;爬行类约4种;鸟类70种;兽类约19种。有一些动物的遗骸发掘自圆沙古城及附近的古墓地。本文探讨了物种绝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
金沙江雅砻江河口-金坪子河段贯通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沙江雅砻江河口-金坪子段的地貌、沉积和年代学的研究, 结合区域地貌和新生代沉积, 初步认为该区域河流发育经历了4个阶段:高原面解体河流发育期(7~4.2Ma)、高原湖泊和盆地形成期(4.2~1.1 Ma)、古雅砻江和古金沙江期(1.1~0.73 Ma)和金沙江贯通东流期(0.73 Ma至今)。7~4.2Ma, 高原面解体发育河流, 攀枝花地区河流形成两级陡坎, 并形成昔格达组下伏的卵石层; 古鲹鱼河开始发育形成, 可能越过现代金沙江的位置进入古掌鸠河, 汇合到昆明盆地。4.2~1.1 Ma, 昔格达组、会理、会东盆地均发育; 古城河可能流入元谋盆地; 攀西地区的湖泊和元谋的湖泊可能不相连; 古鲹鱼河在1.1Ma前改道东流, 并未贯通为金沙江。1.1~0.73 Ma, 古鲹鱼河贯通为金沙江, 不断地向古城河方向溯源侵蚀; 古雅砻江和古城河入元谋盆地; 0.73 Ma, 金沙江袭夺古城河、古雅砻江而贯通, 元谋组堆积结束。0.73 Ma以来, 金沙江快速深切; 中晚更新世开始发育阶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