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41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3 毫秒
901.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对氮、磷营养盐的滞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是水域重要的营养或污染物质,大型水库修建将对江河氮、磷物质的输运产生重要影响.以金沙江华弹、向家坝水文站2006-2016年实测水质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污染物浓度与流量比值(TN/Q、TP/Q)与含沙量(S)的关系式,对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蓄水前后进出库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华弹站不受蓄水影响,TN和TP浓度在0.38~1.41和0.01~0.73 mg/L之间变化,向家坝站蓄水前TN和TP浓度在0.32~1.33和0.03~0.42 mg/L之间变化,蓄水后在0.35~1.29和0.01~0.05 mg/L之间变化,蓄水后TN浓度较蓄水前略有升高,但TP浓度较蓄水前约降低75%;(2)蓄水前华弹站TN浓度与向家坝站基本接近,TP浓度总体低于向家坝站,蓄水后华弹站TN浓度低于向家坝站,TP浓度明显高于向家坝站;(3)金沙江TN以硝态氮(NO3--N)为主,占TN浓度的67.3%~91.8%;(4)两站的TN浓度随流量和含沙量变化较小,TP浓度与流量和含沙量均呈正相关关系;(5)华弹站TN、TP年通量在48357~135827和4720~14163 t之间变化,年均值分别为90337和8932 t,向家坝站蓄水前后TN年通量在64232~130966和71675~149647 t之间变化,蓄水后通量总体高于蓄水前,TP年通量在8851~18624和3131~7300 t之间变化,蓄水后通量远低于蓄水前;(6)水库蓄水对出库TN浓度与通量无明显影响,但TP浓度与通量较蓄水前明显降低,其中通量年均滞留率约为67.0%.  相似文献   
902.
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相当于两座三峡水库,是“西电东送”中部地区的源头工程,工程效益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2012年以来,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等陆续蓄水运行,层层拦截金沙江的泥沙,2013—2020年向家坝出库年输沙量均值下降至152万t,减幅超过99%。大量泥沙淤积在梯级水库内,同时向家坝以下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本文以自金沙江下游工程筹建以来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针对梯级水库的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道冲刷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电站自建成运行至2020年底,累计淤积泥沙约5.98亿m3,其中溪洛渡库区淤积量占比达92.5%,2013-2020年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排沙比分别为2.64%和22.2%,其水库泥沙主要淤积在常年回水区的干流河道内,以死库容内淤积为主,侵占有效库容的比例小于1.3%。金沙江下游库区干流河道的峡谷特征明显,淤积多表现为主河槽的平铺式淤高。溪洛渡和向家坝库区淤积的泥沙沿程分选特征明显,越靠近坝前,中数粒径减小、细颗粒泥沙沙量百分数增加,极细颗粒泥沙会在库区一定范围内大量沉积。向家坝下游河床普遍冲刷,但...  相似文献   
903.
金沙江中游云南龙街粉砂层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金沙江攀枝花三堆子至武定县白马口段河谷两岸分布一套以灰黑色、灰黄色、灰白色粉砂、粘土质粉砂和粘土为主的湖相地层,尤以云南省元谋县龙街盆地内最为发育,被称为龙街粉砂层。通过龙街YA钻孔和龙街、白泥湾剖面的磁性地层学和光释光年代学的研究,探讨龙街粉砂层的时代与归属。龙街YA钻孔地层厚度101.18m,其中龙街粉砂层厚92.96m,上覆7.5m的红棕色细砂和砂砾石层,下伏厚度大于0.72m的灰绿色含角砾粗砂。综合分析YA钻孔的磁性地层学和光释光年龄,认为获取龙街粉砂层的沉积时代为150~30ka BP,属于晚更新世。通过地层沉积特征变化,反演晚更新世以来湖泊的形成及沉积环境变化,探讨晚更新世以来区域新构造的活动阶段及其对河流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04.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河床冲刷粗化严重、水流阻力变化十分明显。为定量描述小浪底水库运用对水流阻力的影响,基于黄河下游水文站流速、河宽、床沙粒径、曼宁系数等实测数据分析,结合床面形态控制数理论及实测床面形态资料,建立了包含床面形态因子的动床阻力计算公式,计算精度得到了黄河下游水文站1 508组实测数据的验证。分析计算表明:黄河下游床沙粒径上段粗、下段细的特征更加突出,高村以上游荡型河段沙垄发育、动床阻力增加明显;高村以下河段,河床冲刷粗化程度明显减少,动床阻力变化相对较小,但河槽断面趋于窄深,洪水期岸壁阻力增大明显。小浪底水库运用促进了黄河下游床面形态的发育,增大了各河段的水流阻力。  相似文献   
905.
母猪河为文登第一大河,干流总长62.6km,流域面积1115.8km^2,占文登市总面积的62%。由于母猪河下游河道多年没有治理,防洪标准低,给沿河两岸群众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07年的“8·10”特大暴雨,文登市损失达7亿元。近年,文登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母猪河下游进行综合治理,清除河道淤积,新建和加固母猪河下游河道堤坝,  相似文献   
906.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并结合遥感解译、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矮子沟巨型古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运动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矮子沟古滑坡的形成条件为:滑坡剪出口与坡脚之间存在巨大的高差,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临空条件;顺向岸坡结构以及坡体内发育的多组控制性结构面是滑坡发生的结构基础;玄武岩系中的凝灰岩软弱夹层削弱了岩体的完整性,地表水及地下水长期入渗,水的软化作用降低了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地震作用是造成岩体最终滑动失稳的关键因素。该滑坡的动力学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启程活动阶段。斜坡地形效应使得地震波在斜坡上部表现出异常放大现象,当短时间内积聚的振动能量超过岩土体的强度时,易形成高位滑坡,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拉裂-滑移;(2)近程活动阶段。近3.82×108 m3的滑坡物质高位高速下滑,与矮子沟右岸坡体发生猛烈碰撞后进一步碎裂解体;(3)高速远程碎屑流阶段。碎屑流继续沿矮子沟高速运动约3 km;(4)堆积堵江阶段。滑坡物质最终形成体积为2.73×108 m3的巨型堰塞坝,堵塞金沙江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