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冯静 《岩矿测试》2005,24(2):138-140
应用甲基膦酸二甲庚脂(P350 )萃取分离干扰元素,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铟。方法检出限为0. 022×10-6,对铟含量为0. 064μg/g和4. 1μg/g的样品进行11次测定,RSD分别为12. 2%和6. 4%。经过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符合。  相似文献   
33.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n analysis of sampling error uncertainties in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Tmax and Tmin) carried out on monthly,seasonal and annual scales,including an examination of homogenized and original data collected at 73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cross China for the period 1951-2004.Uncertainties of the gridded data and national average,linear trends and their uncertainties,as well as the homogenization effect on uncertainties are assessed.It is shown that the sampling error variances of homogenized Tmax and Tmin,which are larg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have a marked northwest-southeast gradient distribution,while the sampling error variances of the original data are found to be larger and irregular.Tmax and Tmin increase in all months of the year in the study period 1951-2004,with the largest warming and uncertainties being 0.400℃ (10 yr)-1 + 0.269℃ (10 yr)-1 and 0.578℃ (10 yr)-1 + 0.211℃ (10 yr)-1 in February,and the least being 0.022℃ (10 yr)-1 + 0.085℃ (10 yr)-1 and 0.104℃ (10 yr)-1 +0.070℃ (10 yr)-1 in August.Homogenization can remove large uncertainties in the original records resulting from various non-natural chang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34.
大厂矿田铟、镉资源储量规模均达到特大型,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文章在归纳总结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稀散金属铟、镉的富集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伴生铟、镉矿床的成矿模式,并概括出成矿元素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5.
分散元素铟的富集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矿床类型、矿物专属性、地球化学背景等方面分析综述了铟的富集规律及研究进展,同时指出有待加强研究的几方面问题,以指导铟的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36.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缘之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锡锌铟多金属资源产地,构造控矿特征明显。对铜街、曼家寨两个典型矿段及外围构造变形分析及控矿构造解析表明:区内各地质体之间均为构造接触,构造变形主要存在伸展滑脱及左行走滑等构造样式;F0、F1、F2三条南北向断裂组成的早白垩世伸展滑脱构造控制了矿区的矿化蚀变及矿体空间产出形态,是矿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成矿后北西向马关—都龙左行走滑断裂为破矿构造,但其正断的性质使矿区受剥蚀程度相对较低,对矿床保存有利。根据控矿构造组合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建立了构造控矿模式,认为矿区南部深部、西部寒武系地层与新寨岩组深部为进一步寻找锡锌铟矿的有利区域,矿区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7.
关键矿产资源铟:主要成矿类型及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晓峰  徐净  朱艺婷  吕友虎 《岩石学报》2019,35(11):3292-3302
关键矿产资源(Critical Minerals)是国家经济繁荣、国防安全和技术飞跃的重要保障,是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洁净能源产业、光伏太阳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等)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金属原材料。世界主要经济发达体(如: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均开展了关键矿产资源的评价,制定了相应的关键矿产资源发展战略,其评价方式也由一维向多维发展,并且把环境因素和资源的循环回收利用列入关键的评价指标。铟作为关键矿产资源之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和ITO靶材主要的金属材料。它一般易于在岩浆结晶的晚期富集,但近年来发现它在一些镁铁质岩石中也有高度富集的现象,显示出铟地球化学性质的两面性,因此,全面评价不同地质体中铟的富集规律是解决未来铟资源安全稳定供给的主要途径。预料未来若干年SEDEX和VMS矿床有可能成为铟资源的主要来源,火山岩中的铟异常富集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铟的主要载体矿物是硫化物。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中,铟的富集对矿物有选择性。铟的选择性超常富集(如铟窗、铟爆)机制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铟成矿作用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而铟的原位定量分析技术的突破是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锡-银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银多金属成矿系统主要产于主动大陆边缘、板内伸展和造山后伸展等构造背景中。全球典型成矿带包括玻利维亚南部带、俄罗斯远东Sikhote-Alin带、我国大兴安岭南段、南岭和欧洲Erzgebirge地区。成矿相关岩浆岩主要为浅成中酸性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包括流纹英安-流纹质火山/次火山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并与同期火山岩和碱性基性岩脉密切共生。岩浆源区不仅有大量地壳物质的参与,还普遍存在不同比例地幔物质成分的加入。围岩蚀变由早到晚、由成矿中心向外依次发育电气石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和高级泥化,金属矿化组合相应的依次为Sn(-W)→Zn-CuPb-Sn→Ag-Pb-Zn-Sb-Sn→Ag-Sb-Pb,锡矿化产于电气石和云英岩化带内,银矿化产于伊利石化和高级泥化带内。以银为主矿体多在浅部呈多条陡立脉状产出,以锡为主的矿体在深部呈大脉状和热液角砾岩体产出,也可呈浸染状或细网脉状产出(此时称为斑岩型锡矿)。此类矿床还常伴生In、Cd、Ga等矿化,主要产于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为主的硫化物成矿阶段。对成矿金属起源的研究显示锡可能主要来自中上地壳富锡的变质沉积岩,但银的来源尚无明确解释,沉积岩、地幔、围岩地层可能都有贡献。岩浆较低的氧逸度条件和富Cl的成分有利于形成富锡和其它金属的成矿流体,成矿早期流体常具有较高的盐度,伴随温度的降低和天水流体的稀释过程,流体由早期的高温高盐度逐渐演化到晚期的低温低盐度,并伴随不同金属的依次沉淀,这一过程中,可能多期次流体的叠加作用对大型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本类型矿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1)普遍存在的壳幔相互作用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地幔物质可能是重要的热源、硫和金属的来源;(2)火山作用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起的作用;(3)在同一锡-银多金属成矿带中,富锡贫银、富银贫锡、富锡又富银这三类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如何?造成它们金属组合差异的原因如何?可能需要从岩体侵位深度、矿床剥蚀程度、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4)不同金属元素的起源与耦合成矿作用,Sn-Ag-In等重要的成矿元素可能不是相同的起源,其进入流体的时间及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它们在同一矿床中耦合成矿的详细过程与机制尚不清楚,原位微区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硫化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原位分析和面扫描技术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上述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提高对锡-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还可为相关矿床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9.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位于著名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之老君山矿集区,成矿与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活动关系密切,沿隐伏花岗岩接触带周边发育石榴子石、透辉-透闪石等矽卡岩蚀变和条带状(似层状)、脉状(囊状)的锡石、闪锌矿及磁铁矿、辉钼矿、黄铁黄铜矿等矿化,形成超大规模的岩浆热液-矽卡岩成矿系统。野外观测及研究发现,早期(矽卡岩期)高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可分为I阶段交代型磁铁矿(I-Mag)和II阶段充填型磁铁矿(II-Mag)两类:前者多呈囊状、条带状,与矽卡岩矿物共生;后者为脉状,与金属硫化矿物共生。利用ICP-AES、ICP-MS对两类磁铁矿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从I-Mag到II-Mag,Si、Ca、Mn及ΣREE、Pb、Zn、Ti含量增加,Mg及Sn、W、In、V、Cr、Ga含量减少,REE配分型式也由平缓向右倾的逐渐变化。TiO 2-Al 2 O 3-(MgO+MnO)、(Ti+V)-(Ca+Al+Mn)、Ni/Cr-Ti、(Ti+V)-Ni/(Cr+Mn)成因判别图解表明,磁铁矿属岩浆热液-矽卡岩成因类型;Ti、V与Zr、Hf、Nb、Ta,以及Y/Ho(24~3414)、Ni/Co(<2→>2)、Ti/V(<25→>25)、Hf/Zr(003~006→004~005)存在着线性关系和规律变化特征,指示两类型磁铁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为同一成矿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而代表成矿流体REE组成的II-Mag的REE组成继承了老君山花岗岩REE配分趋势和Eu负异常特征,表明磁铁矿与白垩纪老君山花岗岩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Cr-V、(Ti+V)-(Al+Mn)、Ga-Mg及Ga-Sn图解显示相同的成因类型和一致的线性关系,指示磁铁矿主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和温度(约300℃)的成矿环境下,并且从I-Mag到II-Mag,存在着氧逸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40.
从铅碱性精炼钠浮渣中湿法回收铟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预处理水洗,硫酸熟化,浸出液还原净化,P204萃取,盐酸反萃取,反铟液调酸除杂质,锌置换铟和碱覆盖熔炼的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冶炼厂含铟碱性钠浮渣,可获得合格粗铟产品,铟的总回收率达8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