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24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本研究从条斑紫菜中克隆了一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基因,命名为PyMAPK3。该基因全长2155bp,开放阅读框(ORF)1401bp,编码466个氨基酸,含有两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yMAPK3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基序为TDY,其等电点为7.17,蛋白分子量为51.6KDa,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转录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极端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对蛋白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其翻译水平的表达模式表现出与转录水平的不一致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条斑紫菜在逆境适应机制中MAPK蛋白的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为条斑紫菜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02.
为探讨在不同程度的盐度降低下对驼背鲈(Cromilepptes altivelis♀)与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品种(鼠龙斑幼鱼)摄食、抗氧化和消化生理的影响,本实验设置盐度突变组:5×10~(–3)、10×10~(–3)、15×10~(–3)、20×10~(–3)、25×10~(–3)、30×10~(–3)(对照组);盐度渐变组(每天盐度降低5×10~(–3))。在第0、3、7天时分别取样,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活力;胃组织中的胃蛋白酶、肠道中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盐度突变组中,盐度降低幅度越大对酶活性的影响越大,尤其5×10~(–3)~15×10~(–3),3种抗氧化性酶活性在肝脏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清中的SOD、CAT在第3、7天活性相似,均显著高于其他同时期各组,MDA在第7天显著升高;3种消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盐度越低,下降幅度越显著;其他各组的抗氧化性酶和消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盐度突变组各组的摄食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5×10~(–3)组最低。盐度渐变组SOD、CAT活性呈持续上升趋势,MDA先上升再下降,胃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是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持续下降;其摄食量下降后又恢复至胁迫前。综上,鼠龙斑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当盐度突变为较低的水平(15×10~(–3))时,对鼠龙斑的抗氧化性及消化生理的影响较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可能对鱼体肝脏抗氧化系统具有损害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可通过逐渐降低盐度的方式对鼠龙斑进行驯养,以达到降低应激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3.
植物在逆境下产生活性氧,诱导抗氧化酶活性、抗逆基因表达上调。采用梯度盐度胁迫的方法处理条斑紫菜,发现高盐胁迫下细胞内脱落酸(ABA)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条斑紫菜中可能存在ABA介导的抗氧化代谢通路。利用ABA间接合成途径相关的几种抑制剂处理条斑紫菜叶状体,高盐胁迫诱导氧自由基产生,在藻体复苏过程中通过测定光合作用参数的恢复情况,探测藻体受到的氧化伤害,从而证明条斑紫菜中ABA生物合成的可能路径。结果显示多效唑显著降低了光系统II的电子传递能力,说明条斑紫菜中C5前体的合成是通过类似真菌的MVA途径;萘普生减缓了光合参数的恢复,说明条斑紫菜中ABA合成途径类似于类胡萝卜素参与的间接途径;然而,间接途径合成最后一步的抑制剂钨酸钠却没有影响条斑紫菜胁迫后光合作用参数的恢复,说明条斑紫菜中可能存在经由脱落醇生成ABA的支路途径,而脱落醇可作为活性分子,调控抗氧化酶的表达。烯唑醇则可能引起ABA的分解代谢受到抑制,导致过氧化氢的过度产生,并最终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的结果为后续条斑紫菜ABA介导的抗氧化机制解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04.
为了研究密度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鱼苗运输水质、存活率、免疫酶活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运输密度,为卵形鲳鲹鱼苗的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对卵形鲳鲹鱼苗(体长为5.36cm±0.60cm,质量为3.04g±0.71g)采用塑料袋密闭充氧运输方式,在3个不同运输密度下(D1=9 kg/m~3、D2=12 kg/m~3、D3=15 kg/m~3)模拟运输8 h,对比运输不同密度卵形鲳鲹鱼苗对运输水质、鱼苗存活率、肝脏免疫酶活力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3个密度组的卵形鲳鲹鱼苗的存活率均为100%,经运输后暂养72 h的存活率仍为100%。经塑料袋密闭充氧运输8 h后, 3个密度组的运输水体的DO含量无显著变化,运输水体温度(T)和pH值随运输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NH_4-N含量随运输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其中NH_4-N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组织中, D1、D2、D3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高运输密度组(D3)对比对照组,两组的T-SOD活力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密度运输胁迫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D2、D3无显著差异,显著差异于D1组。过氧化物酶(POD)活力D1、D2、D3组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组实验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清中, D1、D2组的CRE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但D3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D1、D2、D3的血清中皮质醇(COR)活力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D2、D3的葡萄糖(GLU)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D1显著低于对照组。D1、D2、D3 3个运输密度组的谷丙转氨酶(GPT)与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 D1与D2组的GPT活力显著低于于D3组,但GOT活力显著高于D3组。密度胁迫对卵形鲳鲹鱼苗的运输存活率无影响,但对运输其的水质、免疫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有影响。在实际运输中,采用塑料袋密闭充氧运输,运输时间时长为8 h以内,运输密度设定为15 kg/m~3的卵形鲳鲹鱼苗为宜。  相似文献   
605.
本文研究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及不同浓度的氨氮溶液(22、47.5、102和220 mg/L)对其体内六种免疫酶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强,方斑东风螺死亡率越高;500mg/L氨氮处理组于24h便出现(20.3±2.1)%死亡率,并且96h后存活率降为0。而相同条件下,随试验时间的延长,方斑东风螺死亡率也越高。氨氮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力有显著的影响(P 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CAT和AKP活性均表现出"诱导-抑制"的趋势, ACP和T-SOD活性表现出"抑制-诱导"的趋势, CSH-PX活性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趋势,而氨氮对处理个体POD活性的影响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可见,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会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从生态现象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个体的致毒特性,将对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具有实用意义,同时丰富了氨氮对贝类毒理实验免疫性能层面的基础数据,并为其他贝类氨氮胁迫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6.
盐度胁迫对香港牡蛎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盐度胁迫下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了解盐度适应过程中牡蛎的代谢机制,本研究以盐度0、8、16、32、40为胁迫盐度,以正常海水(盐度24)为对照,开展香港牡蛎对盐度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各实验盐度组糖原含量在盐度胁迫0~8 h内下降,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糖原含量降幅越大,胁迫8 h后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组蛋白/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和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0~8 h内,各实验组酶活力均急剧下降(SIRT1上升);8~48 h内,酶活力上升;48~120 h内,酶活力逐渐趋于平稳状态,总体表现为盐度越高,酶活力越强,并与胁迫前有明显差异,且盐度胁迫幅度越高,差异越明显。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体表现出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T-AOC活力的变化幅度越大。实验结果初步表明,香港牡蛎糖原含量与渗透压调节存在一定的关系,AMPK、SIRT1、Na~+/K~+-ATP酶活力及T-AOC均与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且在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07.
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Cd2+对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Sargassum.hemiphyllum var.chinense)相对生长速率(RGR)及生理生化指标如丙二醛(MDA)、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的影响,探索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对污染水体中Cd2+的适应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能促进藻体的生长,但胁迫浓度为0.5 mg·L-1的相对生长速率比0.05 mg·L-1的高; MDA含量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越高的变化越明显;Chl-a和Car含量的影响呈波动状态;SOD、POD、CAT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对于对照组,胁迫组所对应的SOD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POD、CAT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可溶性糖类含量只有低浓度0.5 mg·L-1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可溶性蛋白在高浓度5.0mg·L-1和10.0 mg·L-1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适当质量浓度的Cd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有正面效应,而过高质量浓度Cd2+胁迫(≥5.0mg·L-1)对藻体生长和抗逆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选育优良海藻进行近岸海洋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8.
水分是黄河三角洲贝壳堤滩脊地带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以4年生杠柳(Periploca sepium)苗木为对象,模拟贝壳砂干旱生境,设定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为77.72%)、轻度(RWC为58.16%)、中度(RWC为42.98%)及重度(RWC为32.39%)干旱胁迫4组水分梯度,测定分析杠柳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光响应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水分条件可显著影响贝壳砂生境杠柳叶片的光合效率。随干旱胁迫的加重,杠柳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Pn最小,为0.62μmol·m^-2·s^-1,仅是对照的5%。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暗呼吸速率随干旱胁迫的加重逐渐降低,而光补偿点逐渐升高。干旱胁迫导致杠柳叶片光照生态幅变窄,光能利用率降低。(2)随干旱胁迫加重,杠柳蒸腾速率显著下降。适度干旱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维持较高值,而对照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杠柳Pn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而重度干旱胁迫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3)随干旱胁迫加重,杠柳叶片潜在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下降,受到光抑制,电子传递效率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增加,光能热耗散增多。杠柳叶片通过调节光合效能来适应干旱胁迫逆境,对干旱逆境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609.
乌裕尔河流域水环境的变化导致下游湿地迅速退化。探讨了近65 a(1951—2015)扎龙湿地系统对乌裕尔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乌裕尔河中下游的径流量急剧减少给下游湿地的演替带来明显的影响,上游来水供给不足导致湿地长期处于干旱缺水的状态,湿地水面面积与蓄水量显著减少,并导致扎龙湿地地下水位显著降低(P<0.05)。湿地持续干旱缺水引发此区域大面积的沼泽退化并发生次生盐渍化。近年来,扎龙湿地发育的盐渍土面积达到250 km2以上,并且向核心区蔓延。湿地持续退化对在湿地栖息和繁殖的珍稀水禽带来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610.
为了研究不同盐度对小黄鱼生理的影响,以人工养殖的4月龄小黄鱼(体质量为(12.6±3.1)g)为实验对象,将在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为22.1)中养殖的小黄鱼转入到盐度为5(低盐组)和34.5(高盐组)的海水中进行急性盐度胁迫处理10 d,测定并分析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