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400篇
地质学   944篇
海洋学   105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结合对孔雀河流域水系分布和工程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河-湖-库水系连通的孔雀河流域抢救胡杨林生态系统的输水方案,并对输水水源、输水路线、输水水量以及输水最佳时间进行了探讨。提出采取跨流域河-河、河-湖、河-库水系连通的方式,提升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当博斯腾湖水位在1046.5 m以上时,可以从博斯腾湖调水,分西线和东线两条路线,分别向孔雀河中游和下游输生态水,输水量在(0.8-1.0)×108 m3;而当博斯腾湖处于低水位运行时,建议从塔里木河调水,“引塔济孔”,由中线和南线两条路线分别向孔雀河中下游和下游输生态水,输水量在1.0×108 m3左右;输水时间以8月底-9月为宜,在输水过程中,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扩大输水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92.
本次研究通过对乌尔禾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乌尔禾组3套烃源岩的萜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和C30~C32羊毛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对比分析,发现上述3套烃源岩的萜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分布特征相似,常规的分子地球化学指标难以满足精细油源对比需要.但C30~C32羊毛甾烷系列化合物在风城组烃源岩中分布完整,而在佳木河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中则基本不含有此类化合物,展示出其在该地区精细油源对比的潜力.此外,生物降解原油中的C30~C32羊毛甾烷系列分布完整,表明此类化合物在油气运移和成藏中具有较高稳定性.风城组烃源岩生物来源以褐藻、蓝绿藻等菌藻类水生生物为主,以富含C29规则甾烷和C30~C32羊毛甾烷系列为特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30~C32羊毛甾烷浓度与姥植比成负相关,与伽马蜡烷指数和C35升藿烷指数成正相关,表明C30~C32羊毛甾烷系列可能形成于高盐度、强还原和水体明显分层的沉积环境,进而说明风城组烃源岩沉积时湖泊水体含盐度很高,从分子标志物角度证明风城组为一套碱湖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993.
钙华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尔斯湖内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广泛发育钙华丘,丘状体的高度从几厘米至45 m不等,通常高度为5~12 m。钙华丘内存在4种沉积相,分别为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结壳状钙华沉积相、柱状钙华沉积相和薄层结壳状钙华沉积相。从时空分布来讲,钙华呈两种沉积层序,分别为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结壳状钙华沉积相-薄层结壳状钙华沉积相-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和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柱状钙华沉积相-薄层结壳状钙华沉积相-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这些钙华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从微观尺度来讲,主要由纳米球晶体和棒状晶体组成,被解释为是微生物作用活动的结果。钙华沉积相中δ~(13)C的测定结果均为正值,表明西尔斯湖钙华属于热成因钙华。对西尔斯湖钙华主要沉积类型及沉积成因的讨论,可以为我国钙华研究提供对比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94.
滕卫卫  王辉 《新疆地质》2021,(1):99-103
玛湖西部斜坡区二叠系乌尔禾组发育厚层砂砾岩储层,且油气储量巨大,但目前对于该套砂砾岩储层成因的认识尚不统一。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区乌尔禾组发育冲积扇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冲积扇分布在乌尔禾组下部,由于扇体不断前积,形成进积型冲积扇,纵向上沉积物粒度呈反韵律。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分布在乌尔禾组上部,划分为平原和前缘亚相,其中平原亚相以数层煤层和碳质泥岩为特征。乌尔禾组沉积过程为湖平面不断上升的过程,表现为由下部冲积扇相向上变为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相类型对储层物性具明显的控制作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较好,冲积扇储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995.
利用被动微波探测青海湖湖冰物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湖冰物候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不仅能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还可以反映区域气候与湖泊相互作用。利用长时间序列(1978—2018年)被动微波遥感18 GHz和19 GHz亮度温度数据、MODIS数据(2000—2018年)、实测湖冰厚度数据(1983—2018年)和气温、风速、降水(雪)数据(1961—2018年),分析青海湖湖冰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呈现显著的变暖趋势(1961—2018年),气温上升2.85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青海湖湖冰封冻日推迟(0.23 d·a-1),消融日呈现明显的提前趋势(0.33 d·a-1),湖冰封冻期天数明显减少,减少速率为0.57 d·a-1;同时,湖冰厚度以0.29 cm·a-1的速率减薄。此外,总结归纳了青海湖冻结-融化空间特征,青海湖主要由东部海晏湾地区开始冻结,从西部黑马河等地区开始消融,冻结和消融过程存在空间差异。通过分析湖冰冻融特征和气候因子关系发现,青海湖流域冬季气温是影响青海湖湖冰物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风速和降水(雪)也是影响湖冰发育和消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入湖冰川受冰湖作用影响,物质损失速率高于其他类型冰川,并导致冰湖进一步扩张,冰湖溃决风险增加。建立入湖冰川物质变化序列,对揭示不同类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评估冰湖溃决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和实测气象数据,采用冰川表面能量-物质平衡模型估算了冰川表面物质变化,并结合冰川流动和末端退缩特征,重建了1989-2018年龙巴萨巴冰川物质变化序列。结果表明,近30a龙巴萨巴冰川总物质损失为0.315km^(3)w.e.,平均物质变化速率为-0.114km^(3)w.e.·a^(-1)。冰川平均表面物质平衡为-0.26m w.e.·a^(-1),表面消融是冰川物质亏损的主要贡献因素。气温变化对冰川表面物质损失的影响高于降水;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对夏季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强于其他季节;表碛覆盖加速了冰川表面消融,且较薄的表碛厚度会加剧冰川表面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997.
岩溶管道结构特征对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取用、保护及地下工程安全施工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在利用示踪试验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结构特征时,难以通过曲线叠加、钝锋、不规则上升和下降等形态准确解释多条岩溶管道连接关系、地下湖所处位置和地下水状态。运用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推导出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三维溶质运移形态和理论时间-浓度曲线,结合水力学相关知识,对岩溶管道连接关系、地下湖位置及岩溶管道流形态变化对应的时间-浓度曲线进行解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曲线出峰个数对应岩溶管道条数,由于管道径流长度及流速存在差异,双管道并联曲线存在3种模型,分别为2个孤立的单峰、下降曲线存在双峰叠加和2个连续上升的叠加峰;(2)单管道曲线下降梯度个数对应地下湖个数,多管道需结合管道个数和地下湖位置具体分析下降梯度和地下湖个数关系,根据地下湖位置将双管道并联岩溶管道划分4种类型,即地下湖存在于未分支管道、主管道、支管道、主管道和分支管道上;(3)曲线形态极速变化标志着管道流发生表流和承压流的相互转化。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地区地下水保护及地下工程安全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目的】天津市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蓟县系雾迷山组三、四段白云岩热储是目前的主力开采层位,随着开发强度不断增大,部分地区开采潜力已达极限。探测深部地热资源、增加可开采资源量,成为保障天津地区地热可持续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以东丽湖为重点研究区,开展深部热储地球物理探测,实施地热科学钻探CGSD-01井。【研究结果】主要结果包括:(1)CGSD-01井在3715m钻遇雾迷山组二段,上覆雾迷山组三段底部发育一套紫红色泥质白云岩夹浅灰色细晶白云岩,厚度约73m,裂隙不发育,具有隔水-弱透水性质;(2)CGSD-01井成井深度4051.68m,孔底温度105℃,单位涌水量1.53m3/h·m,渗透系数0.40m/d,导水系数48.69m2/d;(3)雾迷山组二段地热水类型为Cl·SO4·HCO3-Na型,矿化度1.7g/L,初步推断地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主要发生混合、阳离子交替吸附、碳酸盐岩溶解、硫酸盐还原等作用,且未达到平衡;(4)蓟县系雾迷山组二段单井最大涌水量可达130m3/h,出水温度100℃,单井可满足约30万m2建筑物供暖需求。【结论】在天津地区深部热储第二空间首次探获高产能雾迷山组二段新储层,探明了热储结构和主要参数,显示出良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999.
田飞  王永  袁路朋  汤文坤 《地学前缘》2022,29(2):317-326
本文选择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濒临干涸的碱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湖泊及流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及其同位素(δ13CTOC)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湖泊水域区及滩地区的黏土与粉砂组分含量高,TOC含量多低于1%,而东缘的盐生草甸砂组增加,同时TOC含量升高至10.75%;δ13CTOC值表现为从西向东,即水域区(-24.88‰)、滩地区(-25.17‰)、盐生草甸(-27.93‰)呈逐渐偏负的趋势。水域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端员组分分析表明,粗粒端员(近源风成组分及洪积组分)含量的增加指示湖泊退缩及流域植被退化;水域区低TOC指示水生植物基本消失,陆源C3植物成为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控制了δ13CTOC的波动。当湖泊彻底干涸,裸露滩地的粒度初始以细粒组分(黏土、粉砂)为主,而后强烈的风蚀作用将富盐细粒带走,沉积物的粒度变粗,盐度降低,盐生植被入侵。此后沉积物的TOC含量显著增加,而δ13CTOC值逐渐偏负可能与上覆盐生植被演替过程中C3植物生物量增加有关。因此,乌日图音淖尔现代沉积过程及机理的研究,加深了对浑善达克沙地碱湖干涸过程中沉积及生态演化过程的认识,也为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99-503
遥感技术在高海拔低覆被地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基于ASTER数据,针对双湖赞宗错地区,利用常见矿物矿化蚀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在研究区内进行遥感地质特征解译和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3化蚀变信息提取,综合遥感地质解译结果和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及化探异常进行分析,圈定了5个找矿靶区,为高海拔地区矿产资源调查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