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95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岩土力学》2017,(10):3000-3008
在抗滑桩内力与变形计算中,当前理论分析多将滑床岩体等效成均质体或水平的非均质体,而三峡库区大部分滑床多为复合倾斜岩体。通过3DEC数值试验,研究了抗滑桩的有效影响范围与桩截面宽度、深度的关系,确定了抗滑桩有效影响范围的上、下限;利用面积等效,在桩的有效影响范围内提出了滑床复合倾斜岩体综合地基系数K_(Zi)的公式;推导了基于K_(Zi)的弹性抗滑桩嵌固段受力特征研究的计算公式并编写了MATLAB计算程序。以马家沟滑坡为例,采用等效法、水平层状地基系数法和基于K_(Zi)的计算方法分别进行了抗滑桩嵌固段内力、位移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K_(Zi)的计算方法与水平层状地基系数法相比,滑面处位移增大14.6%,内力相差较小;同时,基于K_(Zi)的计算方法根据滑动面处的位移反求桩顶的位移与现场监测位移较为接近,而利用传统方法计算位移偏小,设计偏于危险。该方法可为复合倾斜岩体地区的抗滑桩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82.
《岩土力学》2017,(Z2):304-310
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在软岩基坑中具有安全可靠、工期短、造价低的优点,已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实际中。针对压力型预应力锚杆在城市基坑项目中具有可拔除、节省土地资源的优势,结合大连胜利广场深基坑项目,研发了压力型预应力锚杆深基坑离心模型的制作方法,开展了应用压力型锚杆的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作用于深基坑的离心模型试验,并采用FLAC程度建立了数值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对基坑的变形、水平土压力、锚杆形式对锚杆预应力设计值的影响及其对滑移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自由段长度导致压力型锚杆比拉力型锚杆要求具有更大的预应力设计值;压力型预应力锚杆离心模型与拉力型锚杆的FLAC数值模型都得到位置类似的直线型滑移带,二者进行了相互验证并说明压力型锚杆与拉力型锚杆这两种锚杆受力形式上的不同并没有对基坑的破坏机理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83.
为确定煤巷不同围岩条件下锚杆的合理锚固长度,基于锚固剂-围岩界面滑移脱黏失效模式,推导出弹性阶段锚杆极限承载力、界面剪应力分布计算公式。在分析锚固剂-围岩界面发生滑移脱黏发生条件基础上,提出既安全经济,又能充分发挥围岩可锚性和锚杆材质性能的锚杆合理锚固长度确定原则,分析了合理锚固长度的影响因素和设计流程。研究表明,锚杆弹性极限承载力主要受锚固剂-围岩界面抗剪强度[τ]影响,界面剪切刚度K_1是临界锚固长度的关键控制因素。短锚拉拔试验测取的不同围岩条件下界面参数[τ]、K_1,可为锚杆设计载荷、合理锚固长度设计提供指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锚固剂-围岩界面滑移脱黏设计的锚杆锚固长度与目前煤巷锚杆采用的锚固长度基本一致,验证了锚杆合理锚固长度计算方法与设计流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4.
《岩土力学》2017,(2):462-470
基于原型边坡设计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监测锚索轴力、桩身土压力、坡体加速度和坡面位移时程,研究多级锚索框架梁与双排抗滑桩组合结构加固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地震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0.15g El Centro地震波激振时锚索预应力产生损失,最大损失比为23%,建议对变形等级要求较高的边坡在锚索抗震设计时适当提高预应力初始值1.2~1.3倍;沿边坡不同高度布置的锚索其轴力响应峰值几乎同一时刻到达,而峰值增加比例呈现出空间非一致性,在锚索抗震设计时应以坡体中部抗滑桩为界将边坡分为上、下区分别考虑;坡脚抗滑桩受荷段、锚固段土压力均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将由"上小下大"转变成"上大下小"的形状,被动土压力Ⅰ、Ⅱ区的分界点将向桩体下部发展;锚索与抗滑桩在地震时表现为协同工作机制,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震效应对桩锚下滑力分担比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更加合理地考虑地震区锚索框架梁与抗滑桩组合支护结构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85.
考虑施工过程的基坑锚杆支护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范秋雁  陈波  沈冰 《岩土力学》2005,26(12):1874-1878
通过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土质基坑在开挖和预应力锚杆施工过程中土中应力、锚固段应力及基坑壁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壁附近的土体应力状态变化显著;锚杆锚固段应力呈非线性递减分布;基坑壁侧向位移随施工过程的进行而呈增大的趋势。在模型试验基础上,对土层锚杆的锚固和变形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基坑周围土体以及锚杆等在内的完整力学模型,且考虑施工过程,才能较精确地求解基坑周围应力场和位移场。  相似文献   
986.
岩锚吊车梁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丰年  翁杰  许宏发 《岩土力学》2005,26(Z1):175-179
通过对现有岩锚梁设计计算方法的分析,指出了设计的基本假设中存在的缺陷,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岩壁变形、锚杆变形和岩锚吊车梁变位的岩锚吊车梁设计计算方法。同时,建议了岩壁弹性抗力系数的取值方法,并采用数值方法模拟锚杆拉拔试验,建立了岩石锚杆水平弹性刚度系数的求算公式。最后,按一般方法和改进方法针对3个不同实例分别进行了计算,并与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87.
为研究水的作用下,土层锚杆的预应力损失,作者进行了土层锚杆抗拔模型试验。利用所得数据,得到了锚杆预应力损失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预应力锚杆的锚头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等。在对所得曲线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黄土土层锚杆的预应力损失主要是由于锚固段土层的蠕变引起的,而且随着土体含水量增加,土体的蠕变性也愈加明显,使得锚杆最终因锚固力不足而被拔出破坏。并提出施工过程中,注意排水、选择优质材料、保证安装质量,同时注重超张拉和二次张拉,是补偿预应力损失,确保工程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88.
高切坡超前支护锚杆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思明  李新坡  王成华 《岩土力学》2007,28(5):1050-1054
人工高切坡开挖常常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甚至诱发滑坡发生,为此提出了高切坡超前锚杆支护的设计新方法。超前支护锚杆能够约束边坡变形和开挖卸荷带的发展,维持边坡的稳定,对超前支护锚杆的作用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超前支护锚杆的荷载传递特性,为超前支护锚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9.
张玉军 《岩土力学》2006,27(2):233-237
从建立应力平衡方程、水连续性方程入手,采用Galerkin方法将各控制方程分别在空间域和时间域进行离散,开发出了一个用于分析饱和-非饱和岩土介质中水-应力耦合弹塑性问题的二维有限元程序。然后就一个假定的处于渗流场中的饱和-非饱和土体使用预应力锚杆的支护效果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有地下水赋存的饱和-非饱和条件下,预应力锚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少了土体中的塑性区,而对位移的约束依部位而异,其对渗流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0.
贺若兰  张平  刘宝琛 《岩土力学》2006,27(Z1):855-859
详细分析了现场锚杆拉拔试验的实测数据,说明了传统设计中认为界面抗剪应力平均分布的简化假定与近似服从负指数分布的实测结果存在误差。考虑界面黏结强度中化学胶着力、机械咬合力和界面摩擦力逐渐丧失的过程,建立了一个可以通过现场拉拔试验得到的极限荷载反算出界面抗剪强度和解耦长度的理论模型。引入一种可以模拟锚杆与岩土界面复 杂力学特性的摩擦-接触型界面单元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再现了现场试验全过程的力学响应。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