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5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1304篇
测绘学   237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314篇
地质学   2396篇
海洋学   1541篇
天文学   166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42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4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为探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壳黑选育品系规模化繁育适宜的培育密度和投饵量,本研究以长牡蛎野生群体幼虫为对照组,分析了不同培育密度(3、7和15个/mL)和不同初始投饵量(0.4、0.8和1.6×10~3cells·ind-1·d-1)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存活及附着的影响。研究显示,培育密度和投饵量对长牡蛎幼虫的生长速率、存活率和附着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在培育密度3和7个/mL实验组,长牡蛎幼虫生长速率随投饵量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并在培育密度7个/mL、投饵量1.6×10~3cells·ind-1·d-1实验组达到最大值。而在培育密度15个/mL实验组,投饵量增加对长牡蛎幼虫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P> 0.05)。且在培育密度15个/mL、投饵量1.6×10~3cells·ind-1·d-1实验组长牡蛎壳黑品系幼虫存活率和附着率最低。但在培育密度15个/mL实验组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的壳高始终高于野生群体幼虫。且除投饵量0.4×10~3cells·ind-1·d-1实验组外,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速率、存活率和附着率均高于野生群体幼虫。研究结果表明,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最适培育条件为培育密度7个/mL、投饵量1.6×10~3cells·ind-1·d-1,增加投饵量可促进长牡蛎幼虫生长,但过高的培育密度会与投饵量产生拮抗作用,抑制幼虫生长,不利于幼虫存活和附着。与长牡蛎野生群体相比,壳黑选育品系幼虫能适应更高的培育密度环境,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其幼虫的生长、存活及附着性状均优于野生群体。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单一的GPS技术并不能准确地确定地球质心,无法真正地实现地心坐标参考框架,为了满足CGCS2000坐标框架对高精度地球质心和高精度尺度基准的需求,未来的CGCS2000坐标框架将是多源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融合的组合框架,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GCS2000坐标框架,并基于GPS、VLBI、SLR等大地测量技术的数据融合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多源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融合得到组合坐标框架,将得到的结果与ITRF综合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PS、VLBI、SLR测站各方向坐标平均误差值约20mm,速度场各方向平均误差约1mm/a,水平方向速度场误差小于垂直方向速度场误差,误差较大的测站多居于板块分界带及其边缘。基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CGCS2000坐标框架对多源数据融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3.
994.
通过对延长油矿延223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孢粉植物化石组合的地层学和古气候意义。根据孢粉化石主要属种的时代分布及其在各样品中百分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rites minimus组合、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和Lueckeisporites permianus-Platysaccus radialis组合。根据对划分孢粉组合的特征分析,通过与邻区及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的对比,探讨了孢粉组合的时代意义。通过孢粉组合,推测了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在相同地质时期所建立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研究区二叠纪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反映了一种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二叠纪晚期随着松柏类植物所占比例的增加,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不同提取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提取时间对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氢氧化钠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58.5℃、氢氧化钠浓度0.305mol/L、提取时间68 min,此时提多糖取率为11.86%,与模型预测值11.93%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提取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和提取时间对波吉卵囊藻多糖的提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浮游病毒是指游离在水体中的各类病毒,被认为是水体微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分.浮游病毒在微食物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浮游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如何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是近几年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浮游病毒主要类群藻病毒、噬藻体和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宿主、水层、季节等对浮游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介绍了浮游病毒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常用的DNA聚合酶基因、结构蛋白基因等靶标基因及PFGE、RFLP、DGGE、DNA微阵列和宏基因组等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997.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自然群体生化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筛选了天冬氨酸转氨酶(AAT)、腺苷酸激酶(AK)、肌酸激酶(CK)、果糖二磷酸激酶(FBP)、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3PDH)、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谷胱甘肽还原酶(GRS)、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MPI)和核苷磷酸化酶(NP)等10种同工酶,并以短蛸Octopus ocellatus和目乌贼Sepia aculeata为外群,研究了长蛸Octopus variabilis大连(DLC)、烟台(YTC)和莱州(LZC)3个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DLC、YTC、LZC 3个长蛸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较高,分别为20%,30%和30%(P_(0.99));群体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014,0.153,0.09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2,1.4,1.3.烟台长蛸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对3个种5个群体构建UPGMA系统树,并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磷酸盐(PO4-P)、硝酸盐(NO3-N)对新月菱形藻粒度分布类型和MESD的影响,分别从μmax或ε与MESD的关系2个角度研究了细胞生长过程中的粒径效应.结果表明,在生长过程中粒径分布类型没有变化,均符合Gauss分布.增大PO4-P浓度,MESD整体上呈现减小趋势;随NO3-N浓度增加,MESD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最大生长速率随细胞中值粒径的增大而降低,μmax与MESD的关系符合Allometric函数模型:μmax=1133*MESD-5.61(非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为0.85).吸光系数ε与溶液中的N:P存在指数正相关关系;细胞即时吸光系数与MESD呈现波动下降的关系,ε最大值出现在3.5~3.7um粒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9.
《地图》2009,(5):10-10
近日,在美国夏威夷附近的太平洋海域,潜水员碰上了一群座头鲸。在经历了繁殖季节的疯狂追逐和被追逐之后,座头鲸又回复温柔性情,这只雌性的座头鲸甚至非常“乐意”地让潜水员枕在它的前翅上共同游弋。座头鲸是地球第五大巨型动物,最长寿命可到60-70年,体长达11.5-19米,体重约为40-50吨。  相似文献   
1000.
小波变换应用于日长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空间测地技术的发展,日长变化的观测资料已经达到了空前高的程度,迫切需要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从这些高精度的观测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近些年,小波变换被应用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资料分析中,它通过伸缩和平移等运算对时间信号进行多尺度的细化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本文主要介绍了小波变换应用于日长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该领域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