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508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818篇
海洋学   57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5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近20年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趋势季度预报的检验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群 《大气科学》1990,14(1):93-101
本文就作者近20年(1968—1987)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趋势季度预报作了检验,预报评分显著超过了气候期望。通过对预报因子的分析,作者认为季度长期预报能达到基本可行的程度,关键是预报方法应建立在对长期天气过程形成和发展的物理分析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2.
143.
长江三峡地区第四纪以来新构造上升速度和形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谢明 《第四纪研究》1990,10(4):308-315
本文以长江三峡地区各级夷平面和阶地作为重要标志,用地层学、古地磁测年、热释光测年和14C测年等手段,确定了它们的时代,从而分别计算2Ma、0.73Ma和0.2Ma以来的新构造上升速度。本文还探讨了新构造上升的特征:(1)长江三峡是一个以巴东为中心的不对称的新构造穹形隆起区,宜昌以东和万县以西是相对坳陷区;(2)2Ma以来,新构造上升节奏为缓慢—较快—较慢;(3)0.73Ma以来,新构造上升中心有向东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4.
145.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仙女山断裂北延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6.
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连晴天气业务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国华 《气象》1991,17(5):35-38
  相似文献   
147.
148.
长江峡东地区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峡东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演化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形变、水系分布、震源机制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应力实测、模拟实验等多种途径综合分析了现代构造应力环境,认为本区现今处在大范围引张力背景上迭加了北东-南亚向压应力的联合作用,由此决定了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及其发震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49.
长江三峡是瞿墉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但三峡旅游区今泛指三峡为中心,西起忠县石宝寨,东至宜昌葛洲坝,北及大宁河小三峡、包括三个大峡间的大宁河、香溪河两个宽谷区。今三峡工程将正式开工,这片绵延千里的名胜景地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今夏我乘江轮夜停昼航、浏览这闻名国内、饮誉世界的灿烂明珠——长江三峡区。  相似文献   
150.
长江中下游近期河道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立  蔡鹤生 《地球科学》1995,20(4):427-432
长江河道变迁直接影响其两岩的经济开发和人民生活。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长江中下游近期江岸的冲淤变化、江心洲的演变及岸崩塌变形的特征及规律,分析了影响其演变的主要因素,进而预测了江岸的冲淤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