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1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长白山景区东岗气象站1957-2014年11月至次年3月气温、降雪、风速资料,长白山景区2009-2013年逐日旅游人数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气候倾向值、相关系数、显示性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长白山景区冬季降雪、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变化特征及旅游人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景区降雪量呈增加趋势,趋势值为0.88mm/10a,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同样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升温趋势高于最高气温;进入21世纪以来,最低、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达到-0.70℃/10a和-0.67℃/10a;降雪的变化幅度比较大;旅游人数与降雪存在负相关,特别是中雪以上量级的降雪,相关性更好,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最高气温小于等于-11℃是旅游人数的高值区,当最高气温达到-18℃以下,旅游人数达到最低值。在最低气温大于等于-20℃是旅游人数相对的高值,-20℃以下旅游人数随着最低气温的下降,旅游的人数减少。平均气温与旅游人数的相关性不明显。旅游人数与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都呈负相关。在工作日期间风速在2m/s-7m/s之间是旅游人数的相对最大值,从7m/s以上随着风速的增大,旅游人数呈下降趋势,当风速在11m/s以上时人数达到最少。在公休日期间风速≤2m/s是旅游人数相对最大值,次大值出现在8m/s,从8m/s开始随着风速的增大,旅游人数呈下降趋势,在12m/s以上时人数达到最少。  相似文献   
22.
辽宁千山系长白山支脉,辽河与鸭绿江的分水岭,是辽东半岛的脊骨。据地质考察,大约4亿年前,千山一带是一片海洋,到古生代末期开始隆起露出水面形成陆地。经历海陆沧桑5次变迁,1.8亿年前,形成现在典型的粗粒花岗岩地貌……  相似文献   
23.
Land use changes are known to alter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however, information about how conversion of natural forest to agricultural land use as well as plantations affects SOC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in the Changbai Moun- tains of Northeast China is meager. Soil carbon content,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 basal respiration and soil carbon mineraliza- tion were studied in five selected types of land use: natural old-growth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mixed forest (NF); spruce plantation (SP) established following clear-cutting of NF; cropland (CL); ginseng farmland (GF) previously under NF; and a five-year Mongolian oak young forest (YF) reforested on an abandoned GF,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of Northeast China in 2011. Results showed that SOC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P, CL, GF, and YF than in NF. MBC ranged from 304.4 mg/kg in CL to 1350.3 mg/kg in NF,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oil of NF than any soil of the other four land use types. The SOC and MBC contents were higher in SP soil than in CL, GF, and YF soils, yield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P and CL. The value of basal respiration was also higher in NF than in SP, CL, GF, and YF. Simultaneously, higher values of the metabolic quotient were detected in CL, GF, and YF soils, indicat- ing low substrate utilization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ared with that in NF and SP soil. The values of cumulative mineral- ized carbon and potentially mineralized carbon (Co) in N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L and GF,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 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NF and SP. In addition, YF had higher values of Co and C mineralization rate compared with GF.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version from NF into agricultural land (CL and GF) uses and plantation may lead to a reduction in soil nutrients (SOC and MBC) and substrat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By contrast, soils below SP were more conducive to the preserv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hich was reflected in the comparison of microbial indicators among CL, GF, and YF land use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data for evaluating soils nutrient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and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the rational land use of natural forest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24.
《国土资源情报》2014,(2):F0002-F0002
正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面积约439km~2,1000年前世界规模大爆发造就了雄伟的长白山火山—长白山山脉的主峰。它是一座现代休眠火山,海拔高度2749.2m。园区内典型独特的地质遗迹,享誉世界的长白山火山,充满神秘色彩的火山口湖—天池,落差68m的长白火山瀑布,炽热的火山温泉群,规模宏大的古冰川峡谷,鬼斧神工的鸭绿江峡谷、锦江峡谷及浮石林峡谷,神秘莫测的火山熔洞,奇特的梯子河裂谷……  相似文献   
25.
杨凡  张涵  李娟  王新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2):4406-4424
地幔转换带是上下地幔物质运移和能量交换的必经通道,其速度结构和上下界面的起伏能够为认识地幔内部的温度和物质变化、地幔对流模式等地球演化相关的科学问题提供关键约束.本文利用布设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密度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所记录的远震体波接收函数,采用Ps散射核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获得了台站下方地幔转换带界面及其内部速度间断面的三维精细图像.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上下界面在地幔转换带内清晰可见,在高纬度(44°N)区域存在约 30°的倾角;660-km间断面的深度起伏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与俯冲板片相交处以西 200~300 km,界面出现约 20~40 km的下沉,而长白山和龙岗火山的西北区域存在约 5~15 km的抬升,分别与板片滞留引起的低温异常和局部热物质上涌相对应;410-km间断面的起伏形态较复杂,在大部分区域观测到大于 10 km的下沉,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横向变化,与深俯冲动力学背景下冷的温度异常造成的影响不一致.我们认为板片俯冲、停滞和海沟后撤过程中引起的地幔转换带物质异常、含水状态及分布的变化是显著改变410-km间断面形态的主要原因.本文获得的高精度地幔转换带界面三维形态为更好地认识东北亚地区俯冲板片在地幔物质分布和能量交换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6.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山,是我国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本文在介绍了长白山的研究史和保护史之后,提出了长白山的五大旅游资源特色:火山锥体,高大雄伟;垂直分带,景观各异;天池火口,神秘莫测;急流飞瀑,谷底森林;冷热矿泉,可饮可浴。并根据为长白山“五绝”:火山锥、垂直景观带、火口湖、瀑布、矿泉。将长白山火山区旅游资源划分为3大类和若干类型。在旅游区划分中包括3条登山线路、6个景区和若干景点。最后提出了关于长白山火山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划、开发保护、改善交通和火山区建设等建议,特别提出了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为了进一步了解天池火山黑石沟地区与中晚更新世火山活动有关的玄武岩墙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在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全岩Sr-Nd同位素和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1)玄武岩墙主量元素具有偏高的MgO、CaO质量分数和低的Na2O质量分数,属于钾质、准铝质、亚碱性玄武岩系列。其显著富集Li、Cs、Be、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弱富集Nb、Ta、Zr、Hf、U、Th等高场强元素(HFSE),对应高场强元素Zr/Hf、Nb/Ta和Th/U值分别为40.92~45.10、15.77~16.34和3.49~3.76。2)全岩中的(87Sr/86Sr)i与(143Nd/144Nd)i值范围分别为0.704 570~0.704 690和0.512 552~0.512 571,对应的εNd(t)值范围在0.87~1.45之间。岩墙中K-Ar成岩年龄(0.35~0.34 Ma)及火山区...  相似文献   
28.
长白山地区火山活动划分二个发展阶段:以点一线形式喷发形成的广阔玄武岩台地阶段一焊缝构造发展阶段;中心式大规模喷发形成的锥状火山机构一焊点构造发展阶段,长白山地区乃至吉林东部地区中一新生代以来抬升平均速率81m/Ma及白头山一泉阳一露水河一带中生代以来存在一个火山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29.
选取长白山火山碎屑喷出物(火山灰)和熔岩(浮岩、碱流岩、黑曜岩),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其源区、演化过程和构造环境。研究表明,长白山火山碎屑喷出物和熔岩属于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富K_2O+Na_2O,并具有高K_2O以及较高的Fe_2O_3含量,低CaO、MgO、TiO_2、P_2O_5和MnO含量,Mg#值变化范围为0.02~0.10,A/CNK的平均值为0.82,属于偏铝质岩石,稀土元素(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强烈、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亏损,铕负异常[δ(Eu)=0.04~0.15],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K、Sr、Ba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Th、U、Ta、Nb、Hf相对富集,P、Ti等强烈亏损,Rb/Sr比值为3.23~93.33,在岩浆岩成因类型判别图上,所有样品均落在A型花岗岩区域内,说明其具有A型花岗岩成分特征。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文所述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可以说明长白山火山碎屑喷出物和熔岩可能起源于幔源岩浆的分异演化,在上侵时混染了地壳组分。长白山火山碎屑喷出物和熔岩形成于非造山板内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30.
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灰覆盖面积极广,广泛分布于日本海及日本半岛等地,在9 000km以外的格陵兰地区也有这层火山灰的产出,是1个非常重要的等时标志层。文中在长白山NW约45km泉阳泥炭沉积物(64cm)中发现一火山灰层,放射性14C定年结果为886—1013cal AD(95. 4%),火山玻璃主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碱流质,与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灰碱流质端元十分吻合,确定为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的产物。文中的研究结果说明,这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向NW向已经飘散至约45km以外的泉阳地区,另外,鉴于火山灰中浮岩颗粒粒径可达0. 3cm,说明此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可能向W飘散至更远的地区,从而在更广大的区域上形成等时标志层。千年大喷发泉阳泥炭火山灰与四海龙湾、日本等地以及格陵兰冰芯中的火山灰具有不完全一致的火山玻璃主量元素组成,泉阳泥炭中的火山物质在成分上与典型的空降浮岩有所不同,而是与此次火山喷发的松散火山碎屑流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