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42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圆形硐室岩爆的折迭突变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潘岳  王志强 《岩土力学》2005,26(2):175-181
均匀围压下圆形硐室岩爆是传统意义上的软化区内岩环经过塑性变形局部化阶段完成的。当处于极限状态的塑性变形集中区承载能力下降时, 岩环中相对完好部分以弹性方式卸载,当后者释放的弹性能超过前者塑性变形所耗散的能量时便发生岩爆。简捷地通过等效应力 和等效应变 关系建立突变模型对硐室岩爆进行了分析, 将状态变量 用软化区半径 来表示。分析表明: 岩爆发生条件与硐室岩体的升降模量比 和岩体裂隙发育程度 的乘积有关; 对于特定冲击倾性的岩体,存在对应的临界软化区深度 , 即软化区深度达到 时便发生岩爆;还给出硐室岩爆释放地震能等计算式,岩爆释放的地震能量级则与硐室软化区深入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2.
土工格室对黄土路堤边坡抗冲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土地区,植被恢复很慢,由于黄土本身的特性以及突发性的暴雨,对路堤边坡的冲蚀作用十分明显,甚至造成路基的坍塌。用格室防护黄土路堤边坡的冲刷试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并详尽分析,发现土工格室对黄土路堤边坡冲刷防护的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土工格室的冲刷防护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3.
字源释义     
《湖南地质》2014,(7):2-2
房·二十八星宿之一·拼音:fang·释义住人或放东西的建筑物。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房,室在傍者也。从户方声。——《说文解字》房,室旁夹室也——《六书故》·汉字门房是形声字。在小篆文中,其字形外围很像一扇门,表明‘房'字与房子有关;右边的‘方',表示字音。同时,‘方'有并列的含义,这是说正室两旁的房间位置是并列的。现在,‘房'泛指房子、房间。此外,‘房'也指家族的一支,如远房亲戚。按《说文解字》,房本只是正室旁边的偏房,现在却成了所有人最关心、最纠结的问题——在自己想要的地方买一套房子,是人们所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2011年,第11版《新华字典》中,新增‘房奴'一词,意为‘为了支付贷款等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54.
《海洋世界》2008,(11):9-9
最近,一项新研究表明,斑马鱼幼仔有一种神经节拍器,这使它们可以躲开捕食者的攻击。在实验中,研究者用闪烁的灯光照射斑马鱼幼仔:每次灯光照射时,它们都会摆动尾巴,其大脑中处理视觉信息的部位开始活动;当关闭灯光时,它们继续摆尾,其大脑活动继续进行。斑马鱼幼仔大脑活动的变化与灯光闪烁的节奏渐趋一致。在灯光闪烁结束后,它们对这种照射方式的记忆时间达20秒。  相似文献   
155.
LaBr3(Ce)闪烁体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伽马射线探测器。然而,以它的能量分辨性能还不能获得含铀矿体精细伽马谱,其仪器谱反映不出与铀含量直接相关的特征峰,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一种直接获取含铀矿体铀含量的方法。采用国产LaBr3(Ce)探头对系列硬岩型放射性矿体进行测量,通过234Pam之1.001 MeV伽马特征能量以能量窗结合线性回归的相对分析法直接求取铀等目标核素的含量,获得了良好效果,对硬岩型铀矿含铀99×10^-6以上相对误差不超过10.0%,对矿体中其他主要核素的定量分析误差也在8.5%以内。  相似文献   
156.
喀斯特洞穴系统碳循环的烟囱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球碳循环的系统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取得很多重要成果,但对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约10%的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的研究却在近10~20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岩溶作用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科学家们对影响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的各种因素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碳源或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然而,与非喀斯特地区不同,喀斯特地区普遍发育着大小和形态各异的溶洞/裂隙,为喀斯特地区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窗口),其在喀斯特地区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至今还少有报道。已有研究显示,喀斯特洞穴具有明显的烟囱效应,是不可忽略的。综述前人的研究发现,洞穴系统碳循环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烟囱效应对区域和全球大气CO2的贡献;烟囱效应的区域差异、季节变化及其原因(驱动力);烟囱效应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如涡度相关、大孔径闪烁和同位素)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有必要运用现有的先进手段对洞穴系统碳循环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和研究,这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甚至全球碳循环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7.
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孔径闪烁仪被广泛用于大尺度水热通量的测量,其观测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大孔径闪烁仪观测场地的选取,仪器的安装、调试,观测数据的采集及仪器的维护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其观测方法,为以后相关观测实验的顺利进行和观测资料的质量保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8.
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洁  刘绍民  丁晓萍  卢俐 《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1):1148-1165
大孔径闪烁仪可以获取公里级尺度的显热/潜热通量,其观测数据在农林业、水文、气象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海河流域2008年密云站和馆陶站大孔径闪烁仪的观测数据为例,讨论了数据筛选与处理方法,以及大气不稳定状态下不同处理方法对显热通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应结合电压信号的方差进行计算、采用逐日的日平均波文比系数进行湿度订正、结合空间权重函数计算有效高度、选取Andreas(1988)稳定度函数计算显热通量等是可信的.通过对不同插补方法的比较可知,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和以零值替代的方法对不稳定状态和稳定状态下30 min缺失的显热通量进行插补,采用动态线性回归方法对日显热通量的缺失进行插补是可行的.为了解决由于冬天净辐射和显热通量较小,造成能量平衡方程余项法计算的蒸散量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可采用根据大孔径闪烁仪与涡动相关仪观测的日蒸散量建立的关系式进行估算.基于上述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的处理流程,保证了在不同下垫面、不同的天气状况条件下都能获取质量可靠、数据连续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的显热/潜热通量.  相似文献   
159.
白洁  刘绍民  丁晓萍 《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1):1187-1198
基于海河流域密云站、馆陶站和大兴站2008-2009年大孔径闪烁仪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仪和自动气象站的同步观测,经过数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处理及插补等步骤,得到了3个站点不同时间尺度的显热通量和蒸散量.首先分析了3个站点1月、4月、7月、10月不稳定状态下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的空间代表性及源区内不同下垫面的通量贡献率,并结合下垫面作物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了3个站点不同季节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显热通量与净辐射的月平均日变化趋势,不同下垫面上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且馆陶站的显热通量在各月中都为最低,1月、7月密云站的显热通量与大兴站较为接近.同时3个站点2008-2009年9:00~15:00显热通量日平均值的季节变化趋势表明,相对于密云站单峰状的季节变化,源区内下垫面的植被类型和植被生长状况导致馆陶站和大兴站的显热通量都表现出明显的三峰变化.最后,以馆陶站大孔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观测的30 min显热通量数据为例,结合涡动相关仪的能量闭合率,大孔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通量足迹源区的重叠程度和非重叠部分的地面非均一性,对不同尺度显热通量观测的差异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0.
危岩体硐室爆破一次排险量大,施工速度快,是大方量应急排险的首选爆破方案。本次巫山山体危岩硐室爆破排险,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地形地貌测绘,采取信息化指导施工,安全、快速地完成了应急排险任务,一次排险28.7万m^3,历时46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述了本次爆破方案的设计、爆破参数的选择以及施工技术,介绍了爆破效果,总结了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