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832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387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根据雷电灾害现场实地勘查的结果,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天气雷达回波、地理信息资料以及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2010年6月2日发生在湟中县大磨石沟村雷电灾害事故的天气过程以及造成雷灾事故的成因。得出此次雷击事故是雷电流经崖壁泄放入地时,由于旁侧闪络作用,导致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0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承担科技部奥运攻关课题“奥运会雷电监测预警和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和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雷电预警和预报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以及业务建设项目等,针对北京地区强对流活动的特点,结合闪电定位系统和地面大气电场仪网对雷电活动的监测,以及卫星和雷达资料,提出典型区域强对流天气的闪电特征诊断和短时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203.
一次雷击事故的天气形势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形势图、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07年8月13日下午揭阳市一宗雷击事故的天气条件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雷击事故的强对流天气是由于地面低压槽和高空槽的激发而引起的。发生雷击事故时,闪电频数达到26.3次/min,电流幅值均值为21.2kA,由于发生雷击事故的岐山塔处在雷电高发区,地势突出,具备了先导放电的条件,而且该塔没有任何防雷设施,从而导致了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4.
南京地区闪电定位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朱飙  黄兴友  王世文 《气象科学》2008,28(6):659-662
利用江苏省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资料,结合南京探空资料,分析了以南京探空站为中心的1°×1°的经纬度范围内,在两次探空放球时间段内所发生的闪电情况.分析表明,沙氏指数、700 hPa与1000 hPa假相当位温θse差、500 hPa与700 hPa假相当位温θse差、1000 hPa温度、500 hPa温度对南京地区闪电活动的实时预警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并定义了闪电概率指数,可用于预报0~30 min内闪电的发生概率.本研究对南京地区雷电实时监测与预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5.
大庆长垣南部白垩纪断裂活动及对浅层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庆长垣南部包括葡北、敖包塔和葡两3个局部构造.黑帝庙油层的形成与3种不同演化历史断层有关:反转期断裂(Ⅲ犁)、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均活动的断裂(Ⅰ-Ⅱ-Ⅲ型)和坳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断裂(Ⅱ-Ⅲ型);其中连通气源岩且活动期与大量生排气期相匹配的Ⅰ-Ⅱ-Ⅲ型和Ⅱ-Ⅲ型断裂是生物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Ⅰ-Ⅱ-Ⅲ型断裂是深部CO2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这些断层均是“似花状”断层组合的边界断层,对倾边界断层控制背斜和鼻状构造形成.数值模拟表明:对倾的气源断层与地层产状的配置关系共同控制天然气运移方向和聚集的部位,由于葡萄花和敖包塔构造西缓东陡,因此天然气主要富集在背斜东翼和背斜之间的断块上.  相似文献   
206.
青藏铁路沿线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搭载于卫星上的闪电探测仪所获取的8年闪电资料,对青藏铁路沿线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青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主要发生在4~9月,其中以5~7月最为频繁,到10月份迅速消亡,而且闪电分布在南北向上变化较明显;青藏铁路沿线闪电活动在12:00~16:00(地方时,下同)最易发生。日闪电密度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以那曲为最大,分别向南、北减小。另外,2003年夏季的地面观测资料还表明,那曲地区在傍晚还有一闪电活动峰值。  相似文献   
207.
宇宙信息     
《天文爱好者》2008,(1):26-27
金星上发现闪电;“勇气”号的新发现;表里不一的白矮星;白矮星家族的特殊成员;比炮弹速度更快的恒星;像火箭一样被加速的白矮星;第一代恒星原来又大又暗;  相似文献   
208.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油气运移示踪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油田水化学、原油中的有机物质及原油含氮化合物等油气运移示踪标志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的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示踪分析,结果显示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沿齐家古龙凹陷—新店—白音诺勒方向展布,之后分为两支,其一继续向西部的平洋方向运移,其二穿过阿拉新向北部的富拉尔基方向运移,而油气从齐家古龙凹陷穿过敖古拉—他拉哈断层直接向西部斜坡带的运移是非常局限的。该主输导通道同该区已发现的油气资源的匹配较完美。重点讨论了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结果与其它示踪标志分析结果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指出对油气运移路径的分析应综合利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而不应该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两种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209.
2004年6月,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下村庄的蓝一龙(化名)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花了一笔积蓄建起来的新屋还不到两年,却因为占了0.8米的公共通道,以致引发争端,不仅让邻居死于非命,自己的弟弟也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而身陷囹圄。  相似文献   
210.
为系统研究近直立煤储层裂隙系统发育特征,利用新疆库拜煤田中部近直立煤储层地表出露良好和生产矿井煤储层裂隙便于观测的有利条件,采用地表高精度构造裂隙填图和矿井煤储层裂隙观测技术,结合实验室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观测方法,研究了近直立煤储层宏观和微观裂隙系统的发育特征。研究发现该区层面裂隙和外生裂隙延伸长、宽度大,是煤层气运移的优势渗流通道。同时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地应力场状态,阐明了研究区3种优势渗流通道分布特征为:(1)670 m以浅,优势渗流方向为NNW、NNE向;(2)670 m左右,优势渗流方向为近EW、NNW和NNE向;(3)670 m以深,优势渗流方向为近EW向。解释了层面裂隙、外生裂隙、内生裂隙和微裂隙的形成原因,揭示了渗流通道的形成模式,为研究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