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360篇
地球物理   299篇
地质学   227篇
海洋学   118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从1996年3月19日-1997年4月16日,新疆南部阿图什,伽师地区连续发生6级以上强烈地震8次,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共有46人死亡,323人受伤,约2.7万间房屋倒塌。文章综合介绍了新疆伽师地震序列,发震背景,震源参数及抗震求灾情况等。  相似文献   
922.
日本兵库县南部大震灾对太原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阪神地区和太原市的活动断层、地震活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老旧城区、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震灾预测、防震意识等9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提出太原市在防震减灾中应引以为鉴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23.
1996年12月21日在四川省白玉、巴塘县间发生了5.5级地震。文中给出了主震和余震序列的参数及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前兆异常特征和短临预报依据。这次地震 震部门有准确的短临预报,并且省、地、县各级政府采取了系列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24.
讨论了秦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的特征,运用环境地貌、波谱分析、历史地理等方法分析了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指出该流域的旱灾是大面积的黄土岗地区蓄水不足和提水能力有限所致;涝灾则是排水系统不畅所致。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该流域水旱灾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25.
防灾减灾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贵州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区,自然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发生率高。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持续发展影响极大。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的抵御能力不仅薄弱,而且由于违反生态规律盲目索取,更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诱发和加重了灾情。1995年7月贵州因暴雨成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0.69亿元,农作物受灾42.34万公顷,成灾23.16万公顷,绝收5.1万公顷。由此可见,搞好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已成为一些地区长期农业生产起伏…  相似文献   
926.
城市震灾特点与江西省城镇抗震防灾工作中的地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黎珍 《江西地质》1996,10(4):309-317
本文根据历史地震记载,现代地震台网记录资料和近年来的地震活动,工程地震和地震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述了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介绍了江西省境内城镇震灾概况和省境内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我省城市城镇抗震防灾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地震问题,即城市地区地震预测的基础研究,基岩山区的山崩,滑坡,沿江(河,湖)地区沉陷,砂土液化和水库下游城市的次生灾害等。  相似文献   
927.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紧紧抓在手上不放松,多措并举,以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和科学技术支撑体系,构建起“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防灾”的新格局,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通过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全省共避免3万多人伤亡;通过实施搬迁重建,有近20万群众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居;通过实施地灾工程治理和应急降险处置,使数十万居住在地灾危险区附近的群众受益。  相似文献   
928.
2016年,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省气象部门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有效抗御了“妮妲”、“海马”等强台风、30次大范围暴雨、强寒潮等重大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保障服务成效显著;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署了新一轮气象现代化合作备忘录,印发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考核评价办法和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气象现代化迈上了新征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被评为全国创新工作项目,在防雷减灾体制、综合预算管理改革等方面的探索获得中国气象局充分肯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相似文献   
929.
开展广西气候可行性论证发展与对策研究,对进一步促进广西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高效、快速地发展,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气候可行性论证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气象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合理开发和保护气候资源、评估气候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并正在逐步规范起来的一项技术咨询工作。广西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暴雨洪涝、大风、雷暴等气象灾害的多发区,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广西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大工程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灾害性气象因子是影响工程安全性设计、投资成本和运营效益的关键因子。部分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区域开发项目等在规划和建设之初因没有充分考虑气候影响,当面临不利的天气或气候考验时极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30.
以Twitter、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防灾减灾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近年来,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让中国的社交媒体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借鉴国外社交媒体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中国的社交媒体在海洋防灾减灾中同样拥有巨大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几个国家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情况,随后总结了当前中国在海洋灾害预警、灾害信息传播及灾害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最后,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交媒体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启示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