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277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75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71.
通过对马元矿床矿石组构研究,总结归纳矿床矿石主要结构包括自形晶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构、包含结构、压碎结构;构造主要以角砾状为主,其次有浸染状、脉状构造、晶洞构造、雪顶构造。根据矿床矿体野外地质现象并结合镜下矿石组构和电子探针分析,认为马元铅锌矿床为典型的与后生热液有关的MVT铅锌矿床;热液期是其主要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将热液期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白云石-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对矿体大量发育于角砾岩中、矿体中发育大量有机质进行探讨,总结角砾岩化、有机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出露较好,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合,岩性组合可划分为3段:藻白云岩段、高家山段和碑湾段,其中高家山段风暴沉积发育,为本文研究重点。风暴沉积构造特征在高家山剖面和狮子崖剖面各不相同,高家山剖面丘状交错层理发育,为风暴沉积典型特征;狮子崖剖面碎屑岩沉积可见底面构造、粒序层、水平层理现象等,灰岩层发育水平层理。通过野外实测、室内薄片鉴定等,认为高家山剖面高家山段中部化石层位为海水较浅的近源风暴沉积,而狮子崖相应层位为相对海水较深的远源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73.
王鹏 《江苏地质》2021,45(4):349-365
南秦岭柞水银洞子—山阳桐木沟铅银锌矿带地处陕西柞山地区中部,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的柞水—山阳矿集区内。该带东西长约71 km,南北宽1~7 km。对带内银洞子(铜)铅银菱铁矿床、黑沟铅锌菱铁矿床、桐木沟锌矿床、南沟(银)铅矿床和松林沟铅矿点的地质、矿体、蚀变、矿化规律进行总结,发现矿体均严格产于中-上泥盆统青石垭组,具有明显的时控、层控、岩控及后期热液改造成矿特征,属典型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层控矿床,构成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作用有关的铅锌银成矿系列。建立以层控+热液改造为主控矿条件,以青石垭组热水沉积岩+断裂+化探异常+硫化物、重晶石、菱铁矿蚀变分带为组合的找矿模型,对柞山地区金属矿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四川地质学报》2021,(1):154-160
本文选择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研究区,基于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貌、岩性、汛期降雨量、人口密度和崩滑密度8个要素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贡献,开展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沿龙泉山西翼呈条带集中分布,易发等级总体上由东向西递减分布,灾害点空间分布与易发等级呈正相关性,信息量模型应用评价结论,可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开展了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评价因素主要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以及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共12个影响因子,并依据评价因素的关联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赋值,进而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对沈抚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沈抚新区以稳定区和次稳定区为主,面积为728.9 km2,占总面积的81.07%,有利于规划和建设。建议在地下工程穿越不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时,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基础和边坡的稳定性。规划的地铁9号线主要穿越次不稳定区和次稳定区。施工带在埋深15~25 m之间,该段地层主要为卵砾石堆积层、泥包砾堆积层与变质片麻岩强风化带及其交接部位,施工带处于地下水浸没带或变动带,其支护比较困难,建议尽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顺利和安全,此外还需要采取一定降水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76.
韩涛  王垒 《陕西气象》2019,(1):41-44
近年来,陕西气象信息化工作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陕西气象信息化现状分析,得出陕西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信息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支撑不足、气象业务数据支撑能力有待提升,气象数据服务精准供给水平不足,气象信息安全保障防护能力不足,气象信息综合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气象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有待加强。根据信息化工作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探讨陕西气象信息化发展方向,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7.
2017年7月25—30日,陕西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降水落区位于陕北和关中北部。强降水时段集中在7月25日晚到27日,具有累计雨量大、小时雨强大、范围广、极端性强、受灾严重、影响严重等特点,此次降雨过程为1961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属特大型暴雨过程。针对本次过程,陕西省气象局预报预警准确、信息发布及时、决策服务到位、现场保障有力、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通力合作,决策材料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批示,为抗洪抢险、转移被困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保障。通过评估分析暴雨过程中预报预警、应急决策、信息发布等各环节的工作及成效,总结服务特点,以期为今后类似重大气象事件气象服务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陕西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探测资料,对2018年7月10—11日陕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简称“7·11”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总结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属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远距离台风共同影响型;低层东路弱冷空气及高空槽携带西北路冷空气先后入侵暴雨区,共同起到了冷垫作用;西北路冷空气是暴雨的触发机制,而东路弱冷空气对暴雨雨带东移有阻挡作用;偏南气流突然加强对暴雨有先兆作用,大气整层水汽通量大值区、850hPa的θse低能干冷空气夹击能量舌的位置,均可判断强降水落区位置;地面辐合线的形成时间、移动速度及移动方向是此类暴雨起始时间和落区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79.
吴晔  马亮 《湖南地质》2010,(2):12-12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病逝,儿子周幽王继位。周幽王即位不久,陕西泾河、渭水、洛水就发生了地震,因为地震导致山体垮塌,可能堵塞了河流的源头或者上游,导致河流干枯,土地得不到滋润,接着又发生了旱灾,老百姓缺少钱财物用,没饭吃。地震对于土地资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再加上那时人们对天地力量有一种绝对的敬畏和迷信,百姓认为要大难临头了,国家形势很是危急。  相似文献   
80.
本文依据大量测试数据,对金堆城地区花岗岩类主要造岩矿物学特征同钼迁移富集成矿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异常晶胞条纹长石和正长石以及富重稀土和具明显负铕异常的黑云母是含钼花岗岩类标型矿物,并且可作为花岗岩类岩石发育地区寻找隐伏钼矿体的指示性矿物。钾钠长石和斜长石的结构状态和成分不仅可以提供有关花岗岩类成因演化的信息,其矿物本身亦可成为钼的载体矿物。岩浆期后,强烈的热液蚀变作用可造成钾钠长石和斜长石分解,并且引起钼的释放,从而形成高品位钼矿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