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47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3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李军  董小平 《安徽地质》2001,11(1):71-73
重铬酸钾容量法测铁中,二氯化锡超量产生黑色汞沉淀,严重影响测定。利用空气氧化作用,无须添加任何试剂,在8-12min内解除汞的影响,较“弃之重来”的传统做法省时省力,用于铁矿样测定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92.
任荣珠 《海洋通报》1994,13(2):40-49
根据1990-1992年莱州湾部分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利用模糊综合海水水质级数法,对该海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分布、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评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的综合水质符合二类水质标准;湾内主要污染源是来自小清河、虞河、弥河、白浪河及三山岛的工业与生活污水,其中以小清河、弥河及三山岛为重;该海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无机氮、COD;水质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较明显,而年际变化则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贵阳雨水无机氮沉降的氮、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中氮沉降主要以铵盐(NH+4)和硝酸盐(NO-3)形式存在,这与地表生态氮循环和酸雨等环境问题直接相连.我们测定了贵阳地区雨水中的NH+4和NO-3的氮氧同位素值,讨论了氮素形态分布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雨水中溶解无机氮的成因.雨水中的NH+4和NO-3平均值分别为0.81和o.51mg N/L;铵盐的δ15N平均值为-4.7‰,较硝酸盐的δ15N平均值负,雨水中硝酸盐δ18O值为25.2‰~40.1‰,平均值为34.2±4.3‰,季节性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2006年我局承担壳牌公司油页岩勘探钻探工程项目.由于岩心采取率要求高达90%以上,且设计钻孔深度大,最大孔深达到1 050 m.所以采用了先进的ψ98绳索取心钻进方法.该方法要求冲洗液固相质量分数低(减少钻杆内壁结泥皮),粘度低,失水量低,护壁性能好.  相似文献   
997.
报道了新显色剂1-偶氮苯-3-(5-氯-2-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10. 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和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 1-偶氮苯-3-(5-氯-2-吡啶)-三氮烯可与镍发生显色反应,生成3∶1的红色配合物,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的方法。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 62×105 L·mol-1·cm-1。Ni2+的质量浓度在0~480μg/L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合金中的微量镍,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2%。  相似文献   
998.
太湖北部底泥中氮、磷的空间变化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形态N,P的含量,揭示太湖北部底泥N,P的区域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太湖北部底泥N,P的高值区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北部和竺山湖北部,有效氮的分布与总氮的分布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磷与无机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N,P的含量还与粘土矿物的含量成正比。柱状样的N,P垂直变化显示,数千年人类的活动并未明显影响底泥中N,P的含量,而在近代则明显增加。底泥中大量的N,P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其次是农田肥料和围网养殖。  相似文献   
999.
广西龙滩电站订村砂石系统溜井导孔钻探存在对孔斜和岩心采取率要求高、施工条件极差、工期要求紧的施工难点,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介绍了该溜井导孔的防斜、取心、扩孔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晏维金  章申  王嘉慧 《地理学报》2001,56(5):505-514
通过研究长江流域 1 968~ 1 997年氮的输入、输出、平衡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表明长江流域 1 997年氮的输入量、输出量和储存量分别为 1 0 .0× 1 0 9、 6.7× 1 0 9、和 3.5× 1 0 9kg,分别是 1 968年氮输入量、输出量和储存量的 4、 5和 3倍。在氮的输入中 ,1 977年以前 ,长江流域氮输入主要是生物固氮 ,年均固氮量约 1 .0× 1 0 9kg;而在 1 985年后 ,化学氮肥年均输入量约5 .0× 1 0 9kg,占总氮输入的 5 0 %以上。在氮的输出中 ,1 997年通过长江大通站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 ( DIN)的浓度和通量分别是 1 .60 mg/ L和 1 .40× 1 0 9kg,从 1 968年到 1 997年约增加了1 0倍 ;大约 2 5 %的氮输入通过长江输送到东海 ,约 33%的氮输入通过反硝化和氨挥发进入大气中 ,剩余 42 %的氮输入储存在流域内。研究发现 ,长江流域的氮输入量 ,特别是化肥氮的输入量 ,是造成长江输送无机氮通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