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2篇
  免费   1432篇
  国内免费   1101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274篇
地质学   4687篇
海洋学   249篇
综合类   454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论新疆深大断裂特征与地震的关系(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和平 《内陆地震》2005,19(3):193-202
新疆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地质构造运动非常强烈、复杂,由此而发育形成了许多规模巨大的深大断裂.这些断裂对于区域构造环境、构造运动方式以及变形特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深大断裂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和大地震孕育发生的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江绍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江绍断裂带两侧前寒武纪地质认识的差异,特别是对浙东南陈蔡群、八都群变质岩时代、大地构造属性、构造演化等问题各家有不同看法,对江绍断裂带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演化认识也不尽一致.文章对新元古代形成的作为江南古岛弧与华夏地块碰撞造山地缝合带的江绍断裂,在显生宙经历的多次构造变动演化进行探讨,提出碰撞拼接实现于距今8亿年前后,加里东、印支,特别是燕山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变动,至鞔近期尚有活动.  相似文献   
993.
2017年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之后,青藏高原东缘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发生的第三个震级MS7.0以上的强震.这次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东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与东端其它构造之间的转换关系仍不清楚,因区内地质构造和地形复杂,东昆仑断裂带东端的主要构造仍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区域地震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基础上,通过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已有的和最近开展的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结果,并结合现今GPS变形场资料和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灾害特征分析,发现东昆仑断裂带最东段塔藏断裂上的左旋走滑除了一小部分继续向东传播转移到文县断裂带上外,大部分转化为其南侧的龙日坝断裂带北段、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上的近东西向地壳缩短,这可能是岷山隆起的构造机制,而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正是左旋走滑的东昆仑断裂带在东端继续向东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995.
选取2014—2020年共计7年的石泉流体井水位整点值数据,结合小波分析方法及区域构造分析,研究石泉井水位长期异常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石泉水位异常活跃主要发生在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之后,利用小波分析提取高频异常信息效果较好,九寨沟7.0级地震后的区域断裂活动加强或九寨沟地震造成的断裂周边含水层渗透性发生变化可能为导致石泉井水位长期异常的直接原因,未来月河断裂石泉段附近断层活动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96.
李飞 《地质与勘探》2020,56(3):566-579
本文依据江苏如东滩涂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对小洋口地区断裂构造空间展布进行了解译,分析了解译断裂与栟茶河断裂的关系。解译结果主要参考实测无人机航磁资料,辅以浅层地震和电磁法资料。综合两个子测区的断裂构造解译结果,同时参考华东地区航磁和重力资料,对栟茶河断裂的空间展布位置进行了推断,认为其是近EW向大型断裂,延伸距离长,同时控制测区其他断裂的展布。实测数据未发现金坛—如皋断裂在测区范围内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分析认为其未发育至栟茶河断裂以北。  相似文献   
997.
金的地球化学勘查基于金的准确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金含量通常处于ng/g水平,需先进行分离富集,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进行测定。当前,隐伏矿床勘查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的发展前沿,金活动态提取技术是寻找隐伏金矿的有效手段之一。相比于全量分析,金的活动态含量更低,需要解决选择性提取、高效预富集与准确测定等一系列难题。本文采用柠檬酸铵与土壤中黏土矿物及次生矿物作用促使吸附和可交换组分的金进入提取液,以硫脲和硫代硫酸钠络合金使活动态金向提取液中扩散,达到选择性提取的目的,建立了提取液中金的预富集及ICP-MS测定方法。实验确定的分析条件为:采用5g/L柠檬酸铵-2g/L硫脲-5g/L硫代硫酸钠为提取剂,提取时间24h,在酸性硫脲介质下用活性炭富集金,金吸附率可达89.6%~109.2%,灰化解吸温度为650~700℃。本方法检出限为0.05ng/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9.4%~10.2%,加标回收率为91.2%~93.4%。与已报道的硫酸铁-硫脲-硫代硫酸钠溶液提取再GFAAS测定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检出限低、测试线性范围宽、测试速度快的优势;应用于森林覆盖区黑龙江东安金矿区地球化学探测试验,金活动态异常与隐伏金矿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998.
999.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其位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在铁路规划建设中面临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 区域性活动断裂与断错影响、地质灾害、高地应力及其引起的岩爆和大变形、高温热害、断裂带高压水与涌水突泥、高陡边坡稳定性等。为满足技术支撑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地质调查工程”,聚焦制约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对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支撑作用。2019年主要完成铁路沿线1:5万区域地质调查1 350 km2、1:5万地质灾害调查5 000 km2,建设6口大地热流地质参数井、8个地温监测站,完成地应力测量20孔,编制完成11份地质调查专报,提出的大渡河大桥段、理塘车站段、毛垭坝盆地段等线路优化建议/防灾建议被采纳; 首次将1:5 000大比例尺航空物探技术引入复杂山地铁路工程勘察,创新形成千米级超长水平钻孔定向取心钻进技术,实现500 m深的水平孔地应力测量突破等。该工程通过2019年调查研究,全力提升了铁路沿线地质调查程度与精度,并创新了复杂艰险山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探测技术、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理论与减灾关键技术,有效支撑服务了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000.
甘肃金川超大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经过50多年的开采,在深边部寻找新的矿体,特别是富矿,以保持生产效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需要解决找矿方向问题。金川矿床的4个主要矿体不仅在空间上是相互独立的,空间分布格局还与矿区的成矿后断裂系统关系密切。在前人对各个主要矿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矿区断裂构造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基础上,提出金川矿床的岩浆通道系统存在多个岩浆通道分枝,且每个分枝的启动时间不同,因此,每个矿体不仅成矿过程存在差异,也存在先后次序。在分析成矿后断裂对金川岩体和矿体空间分布状态的影响基础上,还对深部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深部找矿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