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雷州半岛—琼北地区中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瑜 《华南地震》1997,17(3):87-91
在研究雷州半岛-琼北地区中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时,发现人有可公度性特征,着重探讨了雷州半岛-琼北地区中强震活动时间的可公度性,得到该区从1509年以来Ms≥43/4级地震具有6.85年的可公度值,并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活动周期,与东南沿海地区历史地震活动周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62.
63.
北京拗陷构造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良谋  徐杰 《中国地震》1990,6(2):25-36
本文据地质历史和构造变形对北京拗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性作了分析。地质历史分析表明北京拗陷在横向上介于京西隆起和大兴隆起之间的一个中新生代拗陷。在纵向上由几个相间排列的凹陷和凸起组成。中生代沉降中心表现出由北向南迁移,新生代以来则表现出自南向北迁移。从地貌水系所反映的构造运动来看,北京拗陷的中段和南段表现出间歇性均匀抬升性质,北段垂直差异运动明显。断裂活动时间在南段和中段主要为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北段活动时间可延续到晚更新世,甚至全新世。北段第四纪时新发育的断陷盆地可能与北西向断层的左旋走滑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4.
根据天然气热发光、微量元素、微体古生物等资料的对比,二连盆地可划分为南北两个拗陷体系。二连-贺根山岩石圈断裂和西拉木伦岩石圈断裂对拗陷体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拗陷的形态、延伸均依附于此两断裂。南北带的油源同属下白垩统,但成熟度不同,南带有上二叠统油混入的可能。上二叠统或古生界地层的油源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历史事件(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的不平衡发展是地槽褶皱带的普遍规律。在古生界找油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本文通过沉积环境、岩性组合、水化学、碳同位素等的论证,将川西拗陷上三叠统划分为须家河组须二段、四段、六段3个主要含水系统,须一段、三段、五段3个相对隔水系统;通过地壳运动、水动力条件、地球物理场等论证了各含水系统经历的水文地质期的次数和型式."统序"和"期序"的建立,从宏观上构建了深层水形成演化的模式,为深层水及其与聚气成藏之间规律性联系指示了研究的思路、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67.
琼东北晚新生代断裂活动及其对东寨港沉降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北的1605年琼州7.5级大地震曾导致大面积陆陷成海。前人研究多关注陆陷成海机制,但对该区晚新生代断裂活动及其控制下的沉降过程与构造机制一直缺乏深入研究。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钻孔揭露和大地电磁探测(EH4)结果等资料发现,东寨港地区自西向东可分为演丰火山岩台地、东寨港潟湖平原和锦山剥蚀台地三个构造地貌单元,并且不同地貌单元间明显受到区域上北西向正断层活动的控制。根据86个钻孔资料制作的东寨港地区新近纪以来不同时期沉积物等厚度图显示,该区的沉积中心从新近纪以来存在由西向东迁移过程,沉积速率也存在明显的变化。中—上新世、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2 mm/ka、10 mm/ka、67 mm/ka和1 922 mm/ka,显示中更新世之后沉积速率骤然增大,并在全新世达到最大。综合分析认为,北西向铺前—清澜断裂第四纪正断层活动控制了东寨港地堑的发育与东寨港陆陷成海及其震后地壳持续下沉;东寨港凹陷晚更新世以来处于快速加积过程中;相邻的锦山剥蚀台地长期以来处于相对稳定或微隆升状态,并很可能属于雷琼凹陷之外的构造地块,雷琼凹陷是否应囊括锦山剥蚀台地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相似文献   
68.
燕辽裂陷带辽西拗陷多口钻井钻遇油气显示,使得该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古老海相地层再次成为油气勘探及研究的焦点.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辽凌地1井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岩心样品开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据此分析了其生源信息、沉积环境及生烃潜力.综合分析认为,辽凌地1井高于庄组属于差-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II1型,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已大量生排烃.高于庄组烃源岩饱和烃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呈前单峰型,主峰碳多为nC17,具有C27规则甾烷优势,指示其母质输入以低等生物为主.综合萜烷类化合物分布特征,推测高于庄组生源主要为低等菌藻类.另外,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较低的Pr/Ph比值,反映出高于庄组烃源岩主体形成于咸水还原环境,个别层位可能为强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69.
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存在较强的有机非均质性,利用有限的测试样品难以表征整套烃源岩层的生烃潜力.以辽西拗陷辽凌地2井为研究对象,对蓟县系主要烃源岩层铁岭组与洪水庄组进行剖析,在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变系数ΔlogR技术刻画该井烃源岩TOC,进而实现烃源岩分级评价,得到不同丰度级别烃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洪水庄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一般在2%以上,明显高于铁岭组,有机质类型都以Ⅱ型为主并含少量Ⅰ型干酪根,烃源岩都处于生气高峰期的过成熟阶段,应为蓟县系主力烃源岩层.  相似文献   
70.
内蒙古西部狼山以北的测老庙拗陷中主要充填着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陆相碎屑岩。拗陷的西部边缘主要出露灰黑色页岩,偶见巨厚层砂砾岩为主构成的河流相三角洲入湖沉积体。一条近南北向延伸100多米、深达20余米的冲沟切割出一个非常完整的三角洲入湖砂体纵剖面,从下而上依次显示出由灰黑色页岩夹泥灰岩组成的底积层,由砂砾岩组成的前积层和相似组分的顶积层,而在顶积层之上还见上覆旋回的部分前积层下部层序。根据顶积层和前积层产状判断,露头点处古流向为SSW,说明物源区在北侧,而湖泊主体在南部。根据三角洲顶积层和前积层特征判断,该早白垩世入湖三角洲应为辫状河三角洲。完整的三角洲天然露头十分罕见,研究者往往借助于地震或雷达等手段间接地探讨三角洲的结构特征,而本露头为人们野外现场观察三角洲的结构层特征提供了最为直观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