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098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山东省雷电监测网采用LD-Ⅱ雷电定位仪组建,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有效维护是发挥其效益的关键,从LD-Ⅱ雷电定位仪的构成、原理、日常维修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供各级业务人员在使用和维修中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刘宏 《陕西气象》2012,(5):33-35
2011年是陕西省雷电天气频发的一年,通过对全年雷电监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全省共发生闪电152 818次,集中发生在7—8月;陕北南部、渭北和陕南西南部为陕西省雷电高发区;全省100个县中镇巴县发生雷电最多,武功、杨凌、兴平最少;雷电流强度在20~50kA的闪电占总闪数的69%;陕西雷电以负闪为主,但正闪雷电流强度明显高于负闪,正负闪雷电流强度分布呈单峰型;8月14—17日大范围强雷电天气过程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共同影响造成的;蒙古冷涡是7月13—24日局地强雷电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993.
2006年7月30日和2010年8月11日为有陕西省闪电定位监测网以来最强的两次雷电天气过程,两次过程24h全省闪电分别达18258次和19678次。通过对这两次强雷电过程的闪电特征、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槽是强雷电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其发生与西太平洋剐热带高压的位置及西风槽东移南下关系密切;产生的强雷电以负闪为主,闪电数量大、频次高,并伴随较强暴雨;对局地性特点明显的暴雨,暴雨落区与闪电密集区对应较好,闪电集中区域也是暴雨落区,对区域性暴雨,闪电密集区一定有暴雨发生,但暴雨发生区域不一定是闪电密集区;最强正闪出现在中层相对湿度大于50%的区域内,相对湿度急剧增大时,最强正闪出现时垂直上升运动较强;而负闪出现在中层相对湿度大于80%的区域内,中层相对湿度减小梯度较大处或者相对湿度增大梯度较小时,最强负闪出现时垂直上升运动较弱;雷电密度较大区域灾害明显。  相似文献   
994.
山东人工引发雷电综合观测实验及回击电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东人工引发雷电实验 (SHATLE) 自2005年开始, 六年来共成功引发负极性雷电22次, 包含大电流回击过程88次, 实验获取了包括雷电放电通道底部电流、近距离电磁场、 高速摄像等在内的高质量同步观测资料。对36次实测回击电流的统计分析表明, 回击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为12.1 kA, 最大值为41.6 kA, 最小值为4.4 kA。回击电流波形的半峰值宽度范围在1~68 μs之间, 电流10%~90%峰值的上升时间几何平均值为1.9 μs, 中和电荷量为0.86 C, 作用积分(action integral, 或称比能量) 为2.6 ×103A2?s。人工触发闪电峰值电流约16.5 kA的回击在30 m处产生的电场变化可达56.0 kV/m, 60 m处的磁场几何平均值为52 μT。一些强烈的M分量可以具有与回击相当的电流峰值和中和电荷量。人工引雷初始阶段上行正先导的发展速度约为0.96×105 m/s。  相似文献   
995.
利用2001~2010年韶关地区雷电灾害资料,对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韶关雷电灾害次数呈双峰型趋势分布;6~8月是韶关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月份,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1%;年平均雷暴日市区和各县(区)分布较均衡,大约在60到80 d,呈线性递增趋势;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呈三峰双谷型;社会经济损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领域性,电子电器设备和供电系统受雷灾的比例最大。通过对韶关最近10年的雷电灾害特征分析,为当地的防雷减灾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江苏洋口港区雷电特性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洋口港区所在的江苏如东县地面观测站1959—2009年的雷暴日资料和洋口港区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闪电定位数据,对港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洋口港区雷电发生的规律:闪电集中在6—8月份,港区陆地的闪电密度高于水域,而海上的闪电强度高于陆地。并通过计算气象指标、地物环境指标、承灾体的风险指标和建筑物的防护指标,对洋口港区人工岛进行雷击风险计算和雷击风险区等级划分,得出人工岛干散货及杂货作业区为高风险区,液体散货罐区和LNG接收站区域为中等风险区,公共设施区为低风险区,整个人工岛的雷击风险综合等级为中等。  相似文献   
997.
以宁夏雷暴、闪电观测资料和ECMWF、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采用VB、VC语言和MS SQL Server数据库等编程技术,研制开发了基于相似预报法的宁夏雷电潜势预报业务系统。系统在客观形势相似和影响系统判别的基础上进行物理量相似离度分析,可提供0~168h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相似预报结果,并以相似离度最小的前10(20)个最佳相似个例中的一个作为预报蓝本,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完成0~12h雷电潜势预报的制作与分发,增强了雷电潜势预报的客观化和自动化;实现了历史雷电数据的查询、统计、输出、保存、添加入库及闪电信息的统计显示等功能,成为宁夏雷电潜势预报制作发布的主要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998.
河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综合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角度出发,利用河北省11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雷暴日资料和2003—2009年雷电灾害数据,结合河北省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选取雷击大地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4个指标,采用灾后分析法对河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唐山、保定、秦皇岛为高易损区,邢台、衡水、廊坊、张家口、石家庄为较高易损区,承德为中易损区,沧州、邯郸为低易损区。初步形成了各地易损性结构和河北省雷灾易损度区划,绘制了河北省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图,为河北省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防御雷电灾害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基于Scott提出的土壤电参数等效模型和二维分形布朗运动粗糙地表模型,利用Cooray和Wait近似算法,研究了地表湿度引起的土壤电参数变化对雷电回击电磁场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的增加引起垂直电场和水平磁场的上升随时间减小,对峰值影响不太明显;土壤湿度对水平电场的影响很大,水平电场的峰值与湿度成反比.实际上,雷暴天气往往伴随降水,因此对雷电电磁辐射环境的研究应该考虑土壤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高山古建筑物易受雷击特点,经过实地堪察对那坡县弄平炮台边防哨所的防雷措施进行了设计及方案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弄平炮台边防哨所多年来受雷击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