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1.
重力变化与海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城地震前后重力重复测量结果表明:在极震区及其附近地区重力场发生了显著的有规律性的变化. 1972年6月建立北镇-庄河重力复测剖面开始重力观测,同年11月及1973年5月进行了两次复测,发现辽东半岛地区重力场减小,最大达-352微伽.1975年3月震后进行了第一次复测,重力场却已基本回升到1972年6月建点时的水平.7月份再次复测,其结果表明重力场继续升高,最大达+382微伽.其后直至1976年12月多次进行复测,重力场基本保持在1975年7月的水平.因此,震中区震前重力场下降、震后上升的特征相当清楚. 通过对工作方法和观测精度的分析,说明重力测量成果是可靠的,重力场变化的原因与地震的孕育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唐山7.8级地震的地壳垂直形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后的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了这次地震前后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的特点。结果表明,在震前震中区地壳运动有一个长期缓慢运动-活跃-“平静”-发震的过程。地震前后的地形变资料表明,地壳形变与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震后形变与以往强烈地震的震后形变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乌溪江水库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溪江水库区原被认为是一稳定地区,但蓄水后库区中段发生了频繁的小震。本文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和测震资料,对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库区地质环境、震中区地质条件和水库地震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论证,并与新丰江水库的诱震条件作了对比,运用地震地质类比法,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评价。1983年汛期该库首次蓄至正常高水位,地震的发展没有超出本文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1970年通海地震序列与1976年唐山地震序列的对比表明,两次地震的余震衰减,余震强度和频度,余震分布区的形状等有区别.对此提出了一种解释:若余震分布区域的长轴长度a与短轴长度b之比a/b越大,则震源体越接近于一个面,在一个面上进行的调整过程应当比较简单,余震的衰减比较快,强余震比较少而小;反之则震源体越表现出一个体的形态,在一个体内进行的调整过程应当比较复杂,余震衰减比较慢,强余震比较多而大.对于那些在主震后能够很快进行定位并勾画出余震区域轮廓的情况,可以尝试利用a/b快速判断后面强余震的多少以及余震衰减的快慢.  相似文献   
15.
1125年兰州7级地震震中位置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史料考证 ,确定了 112 5年兰州 7级大震时被震毁的益机滩堡的位置 .根据史料记载的该次地震的破坏范围及实地考察结果 ,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可能在现今河口及八盘峡、西固、阿干镇一带 ,在这一范围内 ,黄土滑坡密集分布 .  相似文献   
16.
用余震的活动性测定预报参数——在靠近震中区进行测量的可能性很小.震中区有何特点,越靠近震中区的这种效应越强的假设是否合理?直接靠近震中区进行测量是极少的.这些想法是1984年4月20日加兹利地震后余震活动期间在震源进行试验的基础.对电磁辐射异常的观测是在200—1000赫;3—9千赫和80.5千赫((?)f=100赫)3个频段上进行的.高频信号包络线的记录接到КГП—4多频道自动记录仪上,走纸速度为每小时60毫米,每72秒钟在每一通道上取样一次.1984年9月16日~10月18日观测地震活动时发现,余震活动性与前几个月相比呈衰减趋势;但有感地震在几天之内仍不少于1次.在弱震群中1984年9月27日当地时间  相似文献   
17.
A query regarding the now commonly accepted epicentral location of the 1216 Mahu earthquake in Leibo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s proposed after examination of local historical records of earthquakes,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Mahu barrier lake, study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earthquake and the available data then a relocation of the earthquake epicenter is suggest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8.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土层水平最大剪应变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层应变仪观测网的观测结果表明:土层水平最大剪应变在唐山地震前有异常,异常后便发生了主震;异常时间等值线从震中向外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为每天0.1—6.6公里,从震中区向外围加快,以沿着通过唐山主震震中区的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带的传播速度为最快;最高等值线圈闭震中或在震中附近  相似文献   
19.
地震发生前的地下水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列举了中国境內一系列大地震发生前地下水位发生变化的事实。这些事实說明了大地震发生前震中区的地层已有变形。  相似文献   
20.
张立  赵洪声  陈静  刘耀炜 《地震》2008,28(4):52-58
通过对2000年以来云南地区MS≥6.0强震震中区(大姚、 永胜、 宁洱)水位观测资料的分析, 发现震中区水位在强震发生前具有一种共同变化特征, 即强震大多发生在水位上升至最高水位后的反向下降过程中。 震中区水位的这一异常共性, 有助于今后对云南强震的地点判定。 而强震震中区这种震前高水位的形成, 借助统计分析确定为降水所致。 水位上升使地壳构造应力得以积累, 水位下降使积累的应力骤然释放, 导致强震发生, 该项研究也为地球表层水运动的致震机制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