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1篇
  免费   2454篇
  国内免费   3466篇
测绘学   2391篇
大气科学   848篇
地球物理   3100篇
地质学   8705篇
海洋学   905篇
天文学   194篇
综合类   1473篇
自然地理   1085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644篇
  2022年   721篇
  2021年   688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557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656篇
  2012年   891篇
  2011年   865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866篇
  2008年   855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573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624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346篇
  1996年   341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参数的期望估计及其在形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参数的期望估计”能准确定位、定量粗差及参数的期望估计不受粗差影响折特殊性质,寻找地壳变形区域和不变形区域,以确定拟稳点,进而进行拟稳变换,分析地菜变,将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2.
对东北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才  修春亮 《地理科学》1995,15(3):217-225
  相似文献   
173.
相山高位岩浆房分异机制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夏林圻  夏祖春 《岩石学报》1992,8(3):205-221,T001
  相似文献   
174.
内蒙古正镶白旗碎斑熔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岩相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旗碎斑熔岩为不规则穹状体,可分为边缘玻质碎斑熔岩、过渡霏细碎斑熔岩、中心粒状碎斑熔岩和根部花岗斑岩四个岩性带。从玻质碎斑熔岩到粒状碎斑熔岩,斑晶碎裂度逐渐减弱,珠边结构在粒状碎斑熔岩中最发育,根部花岗斑岩与正常次火山岩相近。碎斑熔岩中钾长石有序度低,指示了岩石高温成因特征。白旌碎斑熔岩属太平洋岩系钙碱质系列,原始岩浆由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熔体的混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75.
1786年康定地震形变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断裂地震的形变带进行了分析。认为,地震形变带主要由发育于地形斜坡上的线性坡中槽或垄岗组成。形变带具分段特点,单条长850—1500米,呈右阶“斜列式”展布,中段(极震区)一带为现状型。其中的破裂面具正断兼扭动特点。空间特征上,坡中槽一侧的交替上升变化是依次、轮换出现的,它是地震断层运动屈曲作用(Fault buckling)导致地表变形的反映。这种形变现象与该带北西段(炉霍段)走滑型地震的形变带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也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南东两段的地震破裂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它为同一走滑带不同地段运动特征的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6.
中国三个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地震矩、应力降等参数,不(又对认识地震的破裂过程,而且对预报强地面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文章对板内地震应力降的特点、地震矩与高频源谱的关系及区域特征的讨论,使我们可直接由长周期体波或面波得出的地震矩M0估计出不同地区中大地震的高频源谱,以供强地面运动预报参考。 由于对发生在中国板内的1976年11月6日盐源地震(Ms=6.5)和1976年11月15日宁河地震(Ms=6.3)的震源参数还没有详尽的报道;另外,对1973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177.
论中国郯庐断裂带的活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卫星影像、断层泥的分布和特征、重力资料、地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资料以及其他某些地质资料,讨论了郯庐断裂带前震旦亚代以来的活动情况和现代活动性,并认为沿此断裂带现存达几百公里的左旋走滑位移量,应是地史上历次断裂运动的最终结果。指出了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8.
关于华北地区几个古地震遗迹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报导华北地区几个古地震实例:1.内蒙磴口西北地震毁坏的汉代古城废墟;2.宁夏平罗西北红果子沟长城错开及古地震断层陡坎;3.宁夏中宁古城子古地震断层及沙基液化变形;4.天水—宝鸡—常兴古地震黄土滑坡带;5.辽宁海城黑音寺山地震裂缝及岩崩;6. 山东临朐山旺湖相硅藻土层中地震引起的揉皱变形;7.江苏新沂嶂山闸古地震裂缝  相似文献   
179.
个旧矿集区锡铜多金属多因复成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地槽及地槽阶段、地台阶段和地洼阶段。地槽演化阶段即有锡的初步富集;地台演化阶段的早期即初“定”期,由于受基底活动余波的影响,地壳仍有较大的活动性,在滇东南一带产生了强烈的断拉谷运动及与之伴生的海底火山成矿作用,造成锡铜多金属的再次富集;当壳体演化至燕山期地洼阶段,早期北东向断拉谷系统再次活化,形成大规模的深部壳源重熔岩浆,岩浆重熔及上侵定位过程中同熔或萃取了大量的深源锡铜等成矿元素,在构造有利部位对先成矿体或矿化体进行再造和叠加富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具后生成矿特征的矿化类型。文章阐述了个旧矿集区锡铜多金属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多因复成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80.
Mt. Amiata (Southern Tuscany, Central Italy) is an extinct Quaternary volcano located in an area still marked by high heat-flow that is caused by deep seated (6-10 km) hot masses related to Pliocene magmatic activity. The anomalous geothermal gradient gives rise, within the Mesozoic limestone formation (Tuscan series), to geothermal systems that fed the Ca-SO4 thermal springs characterizing this area. Besides of thermal fluids, several cold, dry CO2-rich gas emissions seep out on the NE flank of the volcano. These gas vents mostly consist of large sub-circular craters at variable depth and diameter (5-15 m and 10-50 m, respectively), and represent a serious hazard for the local population, as testified by the several asphyxia casualties that have been repeatedly occurred within these morphological depressions. In this work, the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Mt. Amiata "CO2-rich gas vents" and the estimation of both the CO2 flux from the soil and the CO2 distribution in air of their surrounding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1) assess the origin of gases, (2) recognize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for these gas emiss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ocal tectonics, and (3) to evaluate the CO2 hazard in the high flux emanation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gases is largely dominated by CO2 (up to 98 % by vol) and shows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2, CH4 and H2S (up to 1.1%, 0.9% and 3.9 % by vol, respectively). These features, coupled with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signatures, suggest that the origin of the main gas compounds may be related to the contribution of deep (i.e., thermometamorphic processes on carbonate formations for CO2) and shallow (i.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erial for CH4, N2 and H2S)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