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NTRODUCTIONDigital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in China has had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especiallysince the last five years(Liu Ruifeng,et al.,2003).For further development,it isnecessarytoassessthe monitoringcapabilityof the existingseismological network.One of theimportantassessments is the estimation of regionalizedlocation accuracy.Upto present,several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ssess the location accuracy,such asthe groundtruth event approach(e.g.,Lienert,199…  相似文献   
12.
地震监测预报是震灾综合防御的基础,而短临预报在整个防震减灾工作中是一项难度大、反响大、社会显示度很高的工作。地震预报作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一方面因其科学魅力和社会减灾的迫切需要,吸引众多科学家投身于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但另一方面因其难度太大,加之成功...  相似文献   
13.
正《应用气象学报》(双月刊)是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反映新理论与新技术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大气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各个有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业务系统和研究简报;国内外大气科学与应用气象科学发展中的新动态与新问题的探讨与评论;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或研究、业务活动的报道;气象书刊评介。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摘要请按文摘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撰写,列出3~8个关键词,作者姓名请附汉语拼  相似文献   
14.
正《应用气象学报》(双月刊)是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反映新理论与新技术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大气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各个有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业务系统和研究简报;国内外大气科学与应用气象科学发展中的新动态与新问题的探讨与评论;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或研究、业务活动的报道;气象书刊评介。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摘要请按文摘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撰写,列出3~8个关键词,作者姓名请附汉语拼  相似文献   
15.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进一步提升震情服务水平和能力,拓宽地震信息发布手段和渠道,扩展服务覆盖范围,智能化、规范化震情值班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B/S架构,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3层框架结构,结合API混合加密和数据源监控技术,设计开发震情值守信息服务平台。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地震信息的多渠道发布和接收,增加了地震信息服务产品种类,使震情值班工作更加智能、规范,有效提高了地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新北京市地震局从组建开始,就把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体系。1 前兆监测台网的组成及完善11 前兆监测台网的构成北京市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由专业台站和地方观测点共同组成。北京市地震局现有专业台站8个,共22种主要前兆观测方法(见表1)。这8个台站都为有人值守台站,观测仪器设备为中国地震局认可的专业仪器设备,专业观测人员进行观测及维护,观测程序按照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各方法观测规范进行,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地震局利用Arcgis平台开发震情灾情分析和输出系统,该系统具有用户管理、震情灾情信息汇总、震情灾情信息查询与分析、震情灾情信息输出4大功能。通过该系统,地震应急和指挥部门能充分利用震情灾情信息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并为政府提供科学的救灾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ESEP3.0专家系统在新疆年度地震形势预测中的应用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5,19(1):74-80
使用2000—2003年度新疆地震局震情研究报告中的资料建立异常证据文件,应用ESEP3.0专家系统进行了推理预测,将其中的1年以内的预测意见与这4年新疆“震情研究报告”的预测意见及实际发生的地震情况进行了对比,并按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地震预报评分办法”进行了评分,最后认为:ESEP3.0专家系统目前可以用于新疆的年度地震趋势和地震危险区预测。  相似文献   
19.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跟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震临震微波动是强震临震阶段优势频率集中在11~16 Hz、频谱形态较为整齐的临震异常脉动记录,在汶川、玉树、青川等不同强震前有重现,可用于强震临震判定。为了对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进行跟踪检验,利用"兰州地脉动实时监控技术系统"分析2015—2016年间发生在青藏块体和新疆的4次5.5级以上地震震前3个月地脉动连续记录,通过临震微波动事件活动度异常幅度变化和持续时间验证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重现性,跟踪检验结果符合杨立明等基于临震微波动提炼的震情跟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震情会商实时异常分类记录的综合异常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琼  曲延军  王海涛 《地震研究》2004,27(3):219-224
为进行异常特征或异常判据的定量分析,在多种预测手段(方法)的异常隶属度转换的基础上生成单项异常指数时间序列,再通过将多种预测手段(方法)单项异常指数时间序列逐时段累加取均值,得到综合异常指数时间序列,实现前兆信息的定量化。研究中根据新疆台站分布、历史地震及地震构造背景等,选定7个研究区进行应用研究。各研究区综合异常指数时间进程曲线分析表明,台站相对密集的北天山3个研究区综合异常指数在中等地震前出现较明显的短期异常,而台站相对稀疏的南天山地区几个研究区除柯坪块体的阿克苏-乌什-阿合奇地区的综合异常指数在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短期异常外,其它地区综合异常指数时间进程曲线稳定性及异常对应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