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6篇
  免费   3019篇
  国内免费   2925篇
测绘学   1015篇
大气科学   1462篇
地球物理   6046篇
地质学   6066篇
海洋学   2112篇
天文学   310篇
综合类   966篇
自然地理   1723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90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482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854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779篇
  2011年   765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729篇
  2005年   689篇
  2004年   619篇
  2003年   740篇
  2002年   750篇
  2001年   688篇
  2000年   509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463篇
  1996年   422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70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2 毫秒
81.
东海速率结构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2.
对东白令海水域双线鲽(Lepidopsetta bilineata)、太平洋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elassodon)和阿拉斯加鲽(Pleuronectes quadrituberculata)等三种经济鲽类的捕捞群体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1)捕捞群体结构复杂;(2)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较大、寿命长、K值小;(3)雌鱼比雄鱼个体大、生长快、寿命长;(4)三种鲽类的捕捞群体结构和生长特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3.
黄鳍鲷视网膜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83—1984年,作者以光镜和电镜对采集于厦门海区的黄鳍鲷(Sparus latusHouttuyn)视网膜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视网膜中存在大量视锥和视杆细胞,其视锥细胞可分为单锥(SC)和双锥(TC)两种;视网膜颞侧边缘区为视锥、双极、无长突和神经节细胞的高密度区,该区单位面积(0.01mm~2)有双锥169—177个,单锥80—86个;双锥与单锥之比约为2:1。视网膜中央区到背-鼻侧边缘区为视杆细胞高密度区,该区单位面积(0.0lmm~2)有视杆细胞5017—4883个。水平细胞四层,最外一层水平细胞与单锥有一对一对应联系。 视锥细胞中,微管存在于椭圆体边缘区和肌样体;微丝分布于细胞内向突起中。视锥带状突触,在明适应视网膜中数量增加;在暗适应视网膜中数量减少。突触小泡密度在明、暗适应视网膜中未见有明显差异。色素上皮细胞中存在多种形态的溶酶体,黑色素颗粒与微丝相联系。  相似文献   
84.
85.
86.
本文分析了9219号台风登陆前后的动力结构及其变化,得出其动力结构具有明显不对称,并对其结构的成因作了物理解释,最后得出该台风的不对称结构有利于减小动能消耗。  相似文献   
87.
马蹄礁底栖海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and biomass of benthic algae of Qingdao Mati Reef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of 1981 to April of 1982.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 as follows: 1. 83 species of benthic algae of Qingdao Mati Reef were found,and they are indentified as: 13 Chlorophyta, 16 Phaeophyta and 54 Rhodo-phyta.2. According to the flora of 83 species of benthic algae in Qingdao Mati Reef, it seems that they belong to warm temperate.3. The annual biomass and biomass variation of benthic algae in March were hightest of the west part of Qingdao Mati Reef.  相似文献   
88.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浅地层剖面仪测量技术在世界各大陆架海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专家们取得了大量实际资料,并发表了多篇调査报告和研究成果(赵松龄,1991;秦蕴珊、赵松龄,1991;赵松龄、于洪军,1993),为查明世界各大陆架海的形成过程、地层结构、环境变迁、海面变化、岸线变迁、河道跟踪、以及地貌类型的划分等提供了新的信息,推动了世界大陆架地质学的发展。在应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技术所取得的多种成果中,最为突出的研究,莫过于在世界上的若干大陆架区发现了古河道及其沉积,通过古河道的追踪又可以了解大陆架环境的变迁和海面变化的过程。所以,这项大陆架勘察技术问世以来,一直是大陆架地质勘察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我国大约在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浅地层剖面仪,并制成了第一批产品,进人80年代以来,又逐渐引进了国外的新产品用于中国大陆架的勘察。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利用这种勘察仪器,在南黄海和渤海海域已经获得了数千公里的测量记录。浅地层剖面仪测量资料中大量信息的提取是运用这项技术的关键。本文根据作者所获得的测量资料,对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浅地层结构及古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休闲渔业的发展不仅能拓展渔业发展的空间,开创新的渔业增长点,还能带动旅游等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对地方经济的总体效益远高于渔业本身,这在国内外休闲渔业的发展中得到了验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休闲渔业发展的回顾以及对青岛市海洋渔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反思了青岛市海洋渔业转型期休闲渔业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休闲渔业(leisurefishing)或娱乐渔业(recreationalfish-ing)的概念涵义相对广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理解。狭义上说,休闲渔业指所有以娱乐或健身为目的的渔业行为,包括陆上或海上运动垂钓、休闲采集、家庭娱…  相似文献   
90.
A novel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a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CRCB)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Nin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hich had been working in an aggressive environment for more than 10 years, were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Comprehensive tests, including flexural test, strength test for corroded concrete and rusty rebar, and pullout test for bond strength between concrete and rebar, were condueted. The flexural test results of CRCBs reveal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cracks on the beams shows a fractal behavi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RCBs is then studied. A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is established by the use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as the corrosion index, together with the basic intbrmation of the beam. The validity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satisfactory resuits a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