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6篇
  免费   1841篇
  国内免费   2757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151篇
地质学   9036篇
海洋学   670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596篇
自然地理   259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8篇
  1954年   5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桩土接触面单元参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桩的抗拔特性与接触面的特性密切相关,正确选定接触面的力学参数对于分析桩的抗拔机理有重要意义。根据桩土接触面点面接触模型和库仑摩擦变形原理,在10组土-结构(钢、混凝土)剪切摩擦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桩土接触面摩擦参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对于桩土接触面力学参数正确取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2.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以双河油田为例,重点分析解剖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探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的关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3.
TBM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区内主要含气层系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一段以及下石盒子组盒一段。根据岩心分析结果统计,该地区属中一低孔、低一特征渗地层。在充分研究该地区最新测试分析等资料基础上,通过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藏地质特性与测井响应特征的映射关系,确定测井储层参数转换模型,划分渗透性地层,计算反映储集层基本特性的地质参数;并以测井解释成果为基础,以试气证实的气层、水层及干层为标准,建立气层、水层及干层的测井模式,制作测井参数图版,采用地质、测井、气测相结合的方式,逐层逐井对未试气的储层重新进行气层、水层及干层判识。  相似文献   
144.
张宝水 《山东地质》2002,18(1):45-49
在介绍波动方程储层物性参数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煤田地震资料进行了参数反演处理,获得了多参数、高分辨率反演资料。利用该资料对煤层附近岩浆岩侵入范围和薄煤层分布情况进行解释,并对第四系的含、隔水性进行划分,均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采用劈裂拉伸和三点弯曲法研究了Bukit Timah 花岗岩的动态拉伸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加载速率每增加一个量级,用两种方法得到的花岗岩抗拉强度增加10%.实验结果还表明,对于同种加载速率的花岗岩试样,由三点弯曲法得到的岩石抗拉强度约为劈裂拉伸法得到的2.5倍.与抗拉强度相比,实验得到的花岗岩弹性模量数据比较离散,变化幅度也不大.基于实验结果,本文还对岩石拉伸力学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6.
泥页岩吸水扩散系数测量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模拟井下温压条件下泥页岩吸水扩散系数测量的新方法及共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回归处理技术.利用该装置对泥页岩的扩散系数值进行了测定,并据此对泥浆滤液在泥页岩井壁中的渗透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使用结果表明,该种测量方法新颖科学、数据可靠,且大大的简化了实验过程,缩短了实验时间,所得结果更符合现场实际,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7.
首次对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分析, 其基本特征是与深部流体有关的微量元素明显富集, Th/U和Th/Sc等元素比值降低; 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轻稀土富集程度降低, Eu负异常减小, Ce具有明显的负异常; 铂族和Au元素含量增高. 这些特点表明黑色页岩沉积时, 盆内有富铁镁质的深部物源的存在. 这种深部物源的存在通常指示岩石圈拉张的构造背景. 微量元素、铂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表明, 该黑色页岩沉积的早期, 来自地球深部的物源不断增加, 至4号样品达到高峰, 此后逐渐降低. 这种现象可能指示本区早寒武世早期岩石圈具有幕式拉张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8.
华北岩石圈三维流变结构的一种初步模型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利用华北地区(105~124°E, 30~42°N)的地震P波速度资料和大地热流资料建立了华北岩石圈的三维波速分布及温度分布. 考虑了摩擦滑动、脆性破裂及蠕变三 种主要的流变机制在岩石圈中的作用. 计算了华北岩石圈流变强度及粘度的三维分布. 结果表明, 岩石圈的流变强度和粘度有着明显的分层特征. 在应变率为 的情况下, 上地壳上部为脆性区, 下部有可能是以蠕变为主的延性区; 中地壳可以是以脆性破裂为主的脆性区, 也可以是上层以脆性破裂为主而大部分是以蠕变为主的延性区; 而下地壳几乎均是以蠕变为主的延性区; 壳下岩石圈上部是以脆性破裂为主或以蠕变为主的高强度区. 同时可以看出, 流变强度在水平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 与大地构造有着明显的联系. 讨论了岩石圈波速结构, 温度分布对流变结构的影响, 并对改进岩石圈流变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9.
脊柱创伤的影像诊断技术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柱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对脊柱损伤给出正确的影像学评价,是临床医生与影像医生面临的共同课题,影像学的任务是建立创伤的诊断,分类、判断属稳定与不稳定性骨折,当影像诊断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时给出符合实际的评价,骨质畸形最好的诊断方法是螺旋CT,其次是平片上,软组织损伤,如脊髓损伤,韧带断裂最好的评价手段是MRI,骨折分类依赖于损伤的力学机制与骨折部位,正确合理及时选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才可能及时,准确地做出脊柱创伤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0.
地震前兆时空非均匀性指标Cv值的实验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双向加载条件下,对两种构造和介质不同的岩石标本进行变形实验,测量了标本表面不同部位的应变.在此基础上,利用王晓青和陈学忠等提出的描述地震前兆非均匀分布的参量————Cv值,分析了标本变形失稳过程中应变异常的分布,以期从实验角度检验Cv值方法并探讨其物理意义.研究表明,Cv值的变化与岩石变形特征的变化有关,是描述前兆分布非均匀性的一种有效指标;Cv值在失稳发生前先异常上升,然后下降,并在Cv值恢复过程中或恢复后伴随着失稳事件的发生.因此,Cv值是一种有效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