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了阐明岩溶区地下水中Ca2+、HCO3-质量浓度野外测试与实验室测试结果间的差异,于2011年至2013年先后在遵义、河池、娄底3个城市采集枯、丰水期地下水样品85组,通过比值法对3个地区干湿季节岩溶地下水样中Ca2+、HCO3-质量浓度野外与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85组样品中有88.2%的采样点存在Ca2+野外值(CaY)大于实验值(CaS),64.7%的采样点存在HCO3-的野外值(HCO3Y)大于实验值(HCO3S); (CaY/ CaS)平均值为1.11,主要集中在1.0~1.2之间(占总数的70%);(HCO3Y/ HCO3S) 平均值为1.02,主要集中在0.95~1.1之间(占总数的75%)。野外滴定过程中的人为随机误差是造成两种离子质量浓度野外测试值普遍高于实验室测试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寒旱环境盐生植物根系对增强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本项研究以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区及其周边地区作为试验区,选取区内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in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 C.A.Mey.)、赖草(Leymus secalinus Tzvel.)、洽草(Koeleria cristata(L.)Pers.)5种优势盐生草本植物作为供试种,通过野外采集根-土复合体原状和不含根系的素土试样,且由表层向下层分层制取直剪原状试样方法,分别进行复合体和素土试样的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不同取样位置深度处的含水量、垂直压力、根系分布形态、含根量以及根面积比5种因素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取样深度位置处土体含水量增加,复合体黏聚力c值呈逐渐降低变化规律;5种植物根-土复合体和素土试样垂直压力和抗剪强度之间符合莫尔-库仑准则,5种植物根系起到浅层加筋作用且抗剪强度增幅为3.26%~57.18%。随着海韭菜和芦苇根-土复合体试样的根面积比(RAR)及无脉苔草、赖草和洽草根-土复合体试样含根量的减小,复合体试样黏聚力c值呈降低趋势;根面积比对海韭菜和芦苇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值的影响程度,以及含根量对无脉苔草、赖草和洽草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值的影响程度均相对大于含水量。5种植物根-土复合体在不同深度处黏聚力c值均显著高于素土黏聚力c值,其增强幅度为9.61%~182.56%,相比较而言,内摩擦角φ值变化相对较小。区内海韭菜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作用相对较为显著,其次为芦苇、无脉苔草、赖草、洽草。该项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评价盐生植物根系增强土体强度作用,以及与试验区地质条件相类似的地区采用盐生植物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南美地区下地幔速度界面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地幔间断面是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理解地球深部的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西部密集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南美洲太平洋地区深震的短周期波形资料有利于震源下方下地幔间断面的研究.本文收集了美国西北太平洋地震台网和犹他大学地震台网所记录的南美洲西部俯冲地区15个深震的19组短周期垂向台网资料,并利用4次根倾斜叠加方法提取震源下方下地幔中速度界面上发生转换的次生震相SdP,据此发现南美洲西部下方下地幔中800~120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转换点集中,主要分布在900,1000和1100 km三个深度附近,三个速度界面具有不同的起伏形态,应为在研究区域双层地幔对流中间边界层.  相似文献   
104.
梭梭和白梭梭主根周围土壤养分的梯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从娟  马健  李彦  李惠 《中国沙漠》2011,31(5):1174-1180
采用野外原位分层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个主要建群种——生长于丘间低地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生长于沙丘顶部流沙地上的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主根周围土壤的pH值、电导率及养分的梯度变化状况。结果显示,梭梭和白梭梭根际微区(0~1 cm)pH值均较土体(1~10 cm)低,电导率和各养分在根际微区均出现了聚集现象,最大聚集率在0~0.2 cm圈层,梭梭、白梭梭的最大根际效应R/S分别为电导率1.17、1.23,有机质2.00、2.41,全N 2.64、2.86,有效N 2.42、3.26,有效P 2.14、1.71,全P 1.14、1.12(在两种植物根围土壤变化不是很大,但也存在正的根际效应),这说明梭梭和白梭梭根际微区均有显著的养分聚集的现象。结果还显示,梭梭根围土壤各因子均较白梭梭高,这可能是梭梭和白梭梭生活在不同生境所致。R/S分析表明,除有效磷外,白梭梭根际的“肥岛”效应均较梭梭明显,这说明了越是在养分胁迫的土壤环境,荒漠灌木的“肥岛”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5.
应用埋袋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分布的优势种臭柏、油蒿细根分解进行研究。对两年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臭柏、油蒿细根分解过程中C、P、K、Mg均表现为释放,释放率油蒿>臭柏,元素重量损失率K>P>C>Mg;N在臭柏分解中表现为积累,在油蒿分解中表现为释放;Ca在臭柏、油蒿细根分解中都表现为积累的趋势,积累率为油蒿>臭柏;能量在臭柏、油蒿细根分解过程中表现为释放。该研究为沙区土壤库中的能量转化和流动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赵建永 《地下水》2012,(4):126-128
根据现有的小水库等水利设施的资料进行分析其是否可以作为区域代表站,满足水利建设和防汛需要,以弥补站网不足,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的为防汛抗旱服务,扩大水文工作面,以此适应当前大水文发展的要求。对易县太宁寺水库资料,用河、库对比的方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07.
扎日根铁矿区地处三江成矿带沱沱河段。位于巴颜喀拉晚印支褶皱造山带、羌塘陆块二大构造单元间之羌塘陆块一侧。矿区为一轴向近东西、形态不完整的背斜,出露地层为下二叠统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组。赋矿围岩为印支期中-基性次火山岩体,东矿段赋矿岩体位于背斜核部及南翼,中、西矿段赋矿岩体位于背斜北翼。矿体主要受次火山岩体及其内部早期构造裂隙控制,矿床成因为次火山岩浆期后热液型。赋矿岩体所处构造部位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磁铁矿床。本区用磁法寻找磁铁矿的效果较好,而目前矿区部分1∶2000磁异常没有深部工程验证或验证不足,钻探工程控制深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大对已有异常的验证力度,以扩大资源远景。矿区南部正磁异常尚未圈闭,扩大高精度磁测范围以便发现新的异常,再对异常进行反演确定磁性体分布范围及空间形态,锁定赋矿有利部位并进行钻探验证,有望在深部发现较大规模的磁铁矿体。  相似文献   
108.
青海共和县加当根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当根矿床是近几年新发现的研究程度较低的斑岩型铜矿床,文章对含矿斑岩、石英脉和绢英中的石英岩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以大量发育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为特征,子矿物种类多样,包括石盐、钾盐、石膏、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等.石膏、赤铁矿的出现,暗示着岩浆结晶早期处于氧化环境.成矿流体由来自岩浆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和以天水成因为主的中-高温、低盐度流体2个端员组分组成,高温、高盐度流体为主要载矿流体,形成温度> 440℃,w(NaCleq)为30%~82%,其是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中-高温、低盐度流体主要来源于天水或天水与晚期岩浆热液的混合,温度主要集中在220~360C,w(NaCleq)< 20%.石英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流体混合在卸载成矿上的重要性,石英脉和绢英岩化阶段是含矿物质沉淀的主要阶段.脉石英的流体温度集中在280~440℃,绢英岩化蚀变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240~340℃.  相似文献   
109.
根际环境锌镉镍的形态变化与植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5种修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运用顺序提取实验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中Zn、Cd、Ni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Zn、Ni在根际与非根际土中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而Cd在非根际土中以硫化物态为主,在根际土中以可交换态和松、紧有机态为主。与Ni相比,非根际土中Zn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和Cd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偏大;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中Zn的铁锰氧化物态和硫化物态含量增加,碳酸盐态含量降低,松有机态、紧有机态和可交换态Zn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Cd的硫化物态降低,可交换态、松有机态、碳酸盐态、氧化物态和紧有机态含量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Ni的紧有机态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硫化物态明显降低,松有机态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根际Cd的碳酸盐态增加和氧化物态降低有利于植物Cd的吸收;碳酸盐态Zn的减少可促进植物Zn的增高。  相似文献   
110.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几种植物根系分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全根挖掘法挖掘河西菊(Hexinia polydichowma(Ostenf.)H.L.Yang)、沙拐枣(Calligonuin roborovskii A.Los.)、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阿克苏牛皮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 Hemsl)根系.运用分形理论对其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根系分支状况以及根系分形特征与拓扑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四种植物根系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大小与拓扑参数连接总数、外部连接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2)根丰度是描述根系在土层中扩展能力的有效指标,与根系长度、平均连接长度之间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分别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y1=2.7 694e1.5496x,y2=0.0369e2.0 267x(其中y1、y2分别为总根长、平均连接长度,R2分别为:0.9 353、0.9 832),根丰度直接反映了根系空间占有能力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四种植物根系分支状况与分形特征的研究表明.分形理论可以很好的反映根系空间占有能力与资源吸收效率,所以说分形理论是对根系几何、功能特征进行定量化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