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71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采用对称化测量可克服现有单发双收高频电磁波测井仪器(DPT)由于收-发不对称结构导致的幅度比测井曲线严重失真的缺陷,提高DPT的纵向分辨率.通过对二线非均质测井环境下DPT响应的数值模拟,指出选用原频率较低、源距较长仪器的相位差测量与源频率较高、源距较短仪器的幅度比测量进行组合,可获得高品质的视介电常数和视电阻率曲线,显著提高DPT的资料解释能力.这里源频率的恰当选择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2.
杨欣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9,13(3):221-232
强地震的孕育过程也是孕震介质的形成过程,在强震前震源附近小地震的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变化过程,则反映了孕震介质的变化过程,为研究地震的孕育,发展和发生的过程,采用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尾波持续时间比,尾波衰减系数这3项地震波参数作为地震学短期前兆指标,分析其震兆特征,从而达到监测孕震介质变化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单台地震波参数能够有效地发现地震的前兆,但地震波参数的前兆图像复杂多变,不具有统一的  相似文献   
53.
采取对比法、排除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卫星地面接收站的HRPT系统,接收的NOAA-17、FY-1D卫星出现随机丢帧现象异常原因进行了排查判识。利用现有的两支前置高频放大器(又称:场放)进行对比实验,跟踪监视白天NOAA-12、NOAA-16、NOAA-17和FY-1D,观察记录每条轨  相似文献   
54.
Introduction The effect of local site conditions on wave propag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topics in engineering seismology. It may be resolved by either a numerical method or an analytical method. Numerical methods include the finite difference, finite elemen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etc. The analytical method is the wave 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The advantage of these numerical methods is that they can be applied to local inhomogeneity of arbitrary shapes, but analytical method …  相似文献   
55.
西藏北部雁石坪地区晚巴柔—早巴通期玛托组是一个以砂岩、泥岩为主夹少量灰岩组成的混积型陆棚环境的沉积。含有介壳的凝缩段、下超面及沟蚀面,它们是划分体系域的关键界面。体系域具有二元结构特征,即海侵—高水位体系域,且TST沉积旋回厚度>HST,准层序类型有3种,分别是以砂岩为主的准层序、以泥岩为主的准层序和以潮坪体系向上变浅的准层序,准层序叠置构成进积型和退积型准层序组。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初步建立研究区玛托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并与藏南及全球海平面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碳、氧同位素和磁化率资料,探讨研究区晚巴柔—早巴通期玛托组海平面变化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了雁石坪地区晚巴柔早期海平面变化,而班公湖—怒江逢合带向北俯冲构造活动引起的区域洋盆容积变化是晚巴柔晚期—早巴通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2004年7月20日在五里湖南岸生态示范工程区共布设9个采样点进行水下光场的测定,并采集水样分析悬浮物、叶绿素a、DOC浓度和各组分吸收系数。结果表明,3类主要光衰减物质总悬浮物、叶绿素a和DOC的浓度分别为5.1~38.7 mg/L、25.5~86.4μg/L和7.43~8.74 mg/L;生态示范工程能明显降低水体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Ⅱ类区总悬浮物、叶绿素a浓度相对Ⅰ类区分别降低了53.4%、33.0%,而Ⅲ类区总悬浮物、叶绿素a浓度相对Ⅰ类区分别降低了77.4%、65.0%。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系数在1.81~4.93 m-1间变化,对应的真光层深度为0.93~2.54 m,Ⅱ、Ⅲ类区相对Ⅰ类区PAR衰减系数分别降低了42.2%、52.8%,对应的真光层深度则分别增加了73%、112%。ag(440)、ad(440)、aph(44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9~1.31 m-1、0.41~2.22 m-1、0.73~2.12 m-1。纯水对总吸收的贡献均在15%以下,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18.16%~40.28%间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14.40%~37.88%间变化,浮游藻类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基本上是各组分贡献率中最高的,在31.05%~45.28%间变化。对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透明度等表观光学参数与主要水色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水体中浮游藻类和有机颗粒物对生态示范区内的水体光学性质影响最大,而围隔外围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对光的衰减相当。  相似文献   
57.
槽波测量用速度检波器常产生高频谐振,是由于横向激励引起的二次谐振所致。有极徊速度检波器芯体,增大速度检波器芯体阻尼等措施,可改善二次谐振的危害,经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8.
在高频地波雷达海浪谱反演问题中,广泛采用的Barrick后向散射公式属于第一类非线性Fredholm积分方程。此类积分方程的解在本质上是不适定的,加之高频雷达二阶回波信号信噪比较低,使得反演海浪谱存在解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稳定且低复杂度的反演算法,此算法首先根据高频雷达一阶回波谱测量海浪方向,并将其引入积分方程求解过程,减少求解变量的个数,降低反演算法的复杂度。为解决反演结果不稳定的问题,使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并利用广义交叉验证法(GCV)确定其正则化系数。通过在不同测试条件下对反演算法的仿真测试分析,表明此方法具有运算量小、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通过露头、钻井岩芯沉积相观察及高频旋回识别,结合全岩碳氧同位素旋回、自然伽玛能谱测井ln(Th/K)值频谱分析及地震反射特征,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分布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开阔台地及外缓坡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的四~六级高频层序(旋回)特征及其叠置关系。认为其六级米级旋回、五级准层序及四级准层序组可能分别与20~40ka、100ka及400ka周期的Milankovitch日-地轨道气候旋回有关,并识别出该区良里塔格组由11~12个400ka周期的准层序组构成。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生物壳碳同位素值可作为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指标及识别形成三级层序的主控因素(全球海平面变化、地区性构造沉降-抬升运动)的方法——碳同位素-沉积旋回对比分析法。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塔中台地北缘总体表现为向上变浅的加积型沉积叠置型式,主要与塔中I号断裂活动控制形成的高陡型镶边台地边缘有关;巴楚台地西北缘则表现为向上变浅的加积-进积复合型沉积叠置型式,主要与其断裂活动弱、受沉积作用控制为主的缓坡台地边缘有关。塔中-巴楚台地良里塔格组表现为一个完整三级层序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控于该台地的构造(沉降-抬升)运动而不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属于典型的地区性构造层序及不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