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5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大地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短边GPS点阵、短基线标石阵和精密激光测距,在与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破裂带垂直的剖面上和构造盆地内进行构造大地测量,获得了断层软弱带和断层蠕变带上的最佳形变分布。综合利用相关地学成果和理论,揭示了构造形变所隐含的动力学信息,识别了断层应变带、塑性流变带和主断面在地面的分布范围。用外围GPS远场联测成果探讨了该断裂带的驱动力机制,匡正了其“左旋”运动和现今活动速度的含义。最后,评估了该断裂的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02.
103.
中国鲜水河断裂的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4.
川滇菱形地块白垩纪古地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位于川滇菱形地块的西昌西南大德里向斜两翼的白恶系红和岩内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96个,进行了古地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昌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5.9°,古地磁倾角为45.8°,地磁极位置为北纬84.7°,东径193.3°,将该数据与作前期研究结果对比,则可见自楚雄至无谋,进而至西昌,其古地磁偏角逐渐靠近正北,而古地磁极纬度渐次升高,这反映了川滇菱形地块内的断块呈自西南至东北逐渐减弱的顺时针  相似文献   
105.
张岳桥  陈文  杨农 《中国科学D辑》2004,34(7):613-621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构造测量和白云母、黑云母、钾长石等矿物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分析, 获得了鲜水河断裂带新近纪左旋剪切变形冷却年龄. 观察和测试结果记录了剪切带两次热事件. 早期热事件(12~10 Ma)对应于鲜水河主干断裂西侧折多山中细粒花岗岩体从高温(>700℃)到中低温(<350℃)的快速冷却; 晚期热事件(5~3.5 Ma)对应于鲜水河主干断裂东侧细粒花岗岩体或岩脉的快速冷却. 测年结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块晚新生代向东构造挤出提供了重要的热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106.
107.
任金卫 《中国地震》1993,9(3):246-255
断层平均滑动速率是描述和衡量断层活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破裂过程的分形结构决定了断层能量结构和几何结构都存在自相似性,断层系的尺度无关性对于断层活动性的定量化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以破裂发展的分形理论为基础,发展了求解活断层现代滑动速率的分形方法,导出了一个便于应用的分形公式。并以川西鲜水河断裂带为例对其中的活动断层的现代滑动速率作了计算,结果表明分形方法是研究断层活动强度的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108.
张超  陈连旺 《地震学报》1994,16(2):176-182
根据鲜水河断裂带构造几何和运动学特征及地貌的新近考查研究结果, 应用边界单元法分析了该断裂带某些断层和特征地貌的成因机制, 并讨论了该断裂的分段性及相应的地震破裂分布特征。主要结论为:作为一级分段, 鲜水河断裂可分为3段:(1)西北的炉霍-乾宁段;(2)中部的破裂连结区;(3)南东的康定段。各段之间不仅存在几何和构造上的差异, 其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也有所不同。该断裂带的某些特征地貌反映了断层长期运动积累的形变效应, 并显示了断裂带在不同级次上的分段性。这种地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地震破裂的发育与分布。   相似文献   
109.
一、前言 地震可能是由于介质本构性质的软化特性所引起的非线性力学过程,因断层介质的软化,能导致断层介质和周围岩体的失稳和弹性应变的释放,产生地震。 目前有限元分析中常使用一种描述断层的层状材料模型(O.C.zienkiewicz,1971),  相似文献   
110.
鲜水河断裂带的断错地貌及其地震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洪 《地震地质》1989,11(4):43-49
断层的近代位错必将在地貌形态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因而凭借断错地貌现象有可能得到关于活断层上地震活动性的重要信息。鲜水河断裂带上的断错地貌现象表明,断层以间歇性的地震滑动为特征,而且服从于大小相当的地震在原地重复发生的特征地震模式。断错水系的演化图象则进一步提供了在一定时段内,同一地点滑动速率基本稳定的线索。于是,可以把断错地貌的研究作为地震活动性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