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5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01.
李晓帆  马延路  解滔  岳冲  吉平 《中国地震》2023,39(3):472-492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断裂上。本文依据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断层面物理力学参数、断层滑移速率等基础资料,构建断裂带三维模型,基于Virtual Quake地震模拟器开展鲜水河断裂带准静态数值模拟。对七条分支断裂独立模拟的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的最大震级和复发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模型长度影响震级大小,滑移速率影响地震复发周期。断层面几何弯曲展布使得断层面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弯曲处出现应力积累的现象,易触发地震,并出现了地震分段破裂现象,降低了几何弯曲断层的地震频次,为强震的孕育创造了条件。联合模拟的10000年时间内,鲜水河断裂带共发生了33次M≥7.0地震,最大震级为M7.6,地震活动性呈现一定的活跃期与平静期。断层系统地震间的相互应力作用和复杂的断层几何结构影响着地震迁移的复杂性。道孚断裂上相距40年发生两次M≥7.0地震,乾宁断裂北端相距5.8年发生M≥7.0双震,此类现象与历史地震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2.
203.
罗宇  张文 《四川地震》2021,(2):18-23
本研究以鲜水河断裂带为例,通过断层三维活动参数、断层活动信息合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汶川8.0、芦山7.0和康定6.3级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带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断层水平扭错速率、水平张压活动速率的各个主成分和能够反映断层总体活动水平的综合指标W.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信息,...  相似文献   
204.
活动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其断层线两侧的建筑物破坏最为严重。因此准确探测出活动断层的位置和分布范围,并采取有效的工程避让措施,可大大降低地震灾害和经济损失。康定—色拉哈断裂作为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主干断裂,具备发生强震的地震地质构造条件,因此该断裂所穿越的几个城镇的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针对康定新城探测场区存在交通条件不便、场地工作面狭窄等问题,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工作中采取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道短排列接收和共反射点多次覆盖观测的工作方式获取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浅层地震探测结果辅以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断面,并结合地表地震地质调查结果,共同揭示康定—色拉哈断裂在康定新城北侧的展布位置、产状规模和近地表构造形态。研究结果发现康定—色拉哈断裂在康定新城北东侧呈左旋右界羽列状展布,经过两岔口村折多河Ⅰ级阶地处该断裂隐伏段近地表倾角约40°~50°,其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宽度约110m,随着地形的升高,破碎带的视宽度进一步增加至200m左右,并沿断层垭口向木格措方向延伸展布。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为判定康定—色拉哈断裂近地表构造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证据,也为康定新城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制定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5.
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与缓震效应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同震库仑应力改变的基本概念,应用Navier-Coulomb破裂准则,探讨了其求解方法,从同震库仑应力改变思想出发,结合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方法,分析了断层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触震与缓震效应及其定量表达方法,并以鲜水河断裂带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检验和评价了断层间相互作用触震与缓震效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6.
受自然环境和技术方法制约,青藏高原岩溶发育演化和岩溶地下水循环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青藏高原碳酸盐岩区的经济发展、民生设施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通过野外地质测量,岩溶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分析,泉水流量动态,水均衡计算和物探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四川省康定市北郊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岩溶发育特征,识别了岩溶径流通道和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康定市北郊碳酸盐岩分布于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区,可溶岩地层分布、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均受构造控制,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和活动断裂附近的岩溶发育程度较强。岩溶水呈管道流径流,主要以岩溶大泉形式集中排泄,泉流量约1.5×104 m3/d且动态较为稳定。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识别出研究区存在通化组岩溶水径流带和雅拉河断裂岩溶水径流带。水化学-同位素数据、岩溶泉流量动态和水均衡计算结果显示,雅拉河河水是岩溶大泉的主要补给源,岩溶地下水主要沿雅拉河断裂岩溶水径流带径流并集中排泄。   相似文献   
207.
活动断裂的活动习性是认识活动断裂应变加载及释放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关键所在,也是研究区域运动学、动力学和科学评价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安宁河断裂、大凉山断裂与鲜水河断裂呈倒“Y”字形交于石棉一带,共同协调了鲜水河断裂向SE的应变传递,2022年鲜水河断裂磨西段发生了泸定MS6.8地震后,安宁河断裂和大凉山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这3条断裂相关的古地震和历史大地震资料,得出以下认识:(1)安宁河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磨西段近4 000 a来的大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700 a,大凉山断裂则为524 a;(2)鲜水河断裂磨西段和安宁河断裂的古地震活动表现为丛集特征,大凉山断裂的古地震活动则表现为准周期特征;(3)近4 000 a来三条断裂在200 a时间窗内的大地震活动表现出准同步性,在时空上有相互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