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51篇
  免费   4058篇
  国内免费   5373篇
测绘学   3723篇
大气科学   4047篇
地球物理   6632篇
地质学   11289篇
海洋学   3550篇
天文学   1505篇
综合类   1960篇
自然地理   4076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785篇
  2021年   999篇
  2020年   1138篇
  2019年   1449篇
  2018年   966篇
  2017年   1296篇
  2016年   1282篇
  2015年   1365篇
  2014年   1708篇
  2013年   2013篇
  2012年   1714篇
  2011年   1847篇
  2010年   1406篇
  2009年   1848篇
  2008年   1829篇
  2007年   1904篇
  2006年   1811篇
  2005年   1458篇
  2004年   1383篇
  2003年   1160篇
  2002年   910篇
  2001年   777篇
  2000年   720篇
  1999年   649篇
  1998年   651篇
  1997年   581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417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1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26篇
  1973年   17篇
  197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粗颗粒悬移质测验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其为 《水文》2008,28(1):1-6,20
本文根据流速与含沙量分布,研究了悬移质积点法对粗颗粒含沙量测验误差.首先指出无论从输沙率还是从悬浮高度看,粗颗粒悬移质集中于河底,致使水文测验中的一些测验方法(如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等)带有较大的误差.进而分析了各种测法对粗颗粒的相对误差,并且随着颗粒变粗,误差愈来愈大,以致不能接受.这种情况在水库下游河道冲刷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必须重视研究和调整测验方法.最后通过与长江委水文局在沙市及监利两水文站试验结果对比,证明本文理论上的分析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2.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与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构造解析基础上,综合地质学、深源岩石包体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是控制该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建立起该地学断面地壳及岩石圈与软流圈速度结构模型和物质组成结构模型,划分出岩石圈3种几何结构模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高原陆根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二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和增厚型岩石圈。在系统论述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基础上,探讨了该断面软流圈结构特征,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及其地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3.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4.
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的晶体结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CD单晶衍射仪对草莓红绿柱石进行晶体结构测定,测定其空间群为R3c,并讨论了结构中Li 有序地置换Be2 造成c/a值的变化特征。晶体中发现复三方偏三角面体的负晶包裹体,其宏观对称属m,它与空间群Rc相对应,但与测出晶体结构的空间群有矛盾。X射线结构测定已否定了其空间群为Rm的看法。要解决草莓红绿柱石晶体空间群是否有对称中心(Rc或Rc)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将X射线结构的数据及其有关的电性实验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5.
对国内29家由各地地矿行政主管局创办的地质期刊的发展现状作了概要介绍;综合整理了相关单位公布的期刊评价和引文数据等定量分析成果;简要分析了地方地质期刊的特点;提出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学术争鸣、强化刊文引用等有效提升期刊影响的初步建议。《贵州地质》在同类期刊中综合优势明显,具有很高水准,办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6.
The changes in the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 properties during a diurnal cycle were investigated at one station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area of the Alborán Sea.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spring when the water column was strongly stratified. This hydrological situation permit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ep chlorophyll a (chl a) fluorescence maximum (DFM) which was located on average close to the lower limit of the mixed layer and the nutricline.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pico-phytoplankton (estimated as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chl a) was higher in the surface, however, micro-phytoplankton dominated the community at the DFM level. Chl a specific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λ)) also varied with optical depth, with a* (the spectrally average specific absorption coefficient) decreasing by 30% at the DFM depth with respect to the surfac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icro-phytoplankton to the total chl a and a* was obtained indicating that a* reduction was due to changes in the packaging effect. Below the euphotic layer, a* increased three-fold with respect to the DFM, which agrees with the expected accumulation of accessory pigments relative to chl a as an acclimation response to the low available irradiance. The most conspicuous change during the diurnal cycle was produced in the euphotic layer where the chl a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afternoon (from a mean concentration of 1.1 μg L−1 to 0.7 μg L−1) and increased at dusk when it averaged 1.4 μg L−1. In addition, a* and the blue-to-red absorption band ratio increased in the afterno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λ) diurnal variability was due to increase in photo-protective and accessory pigments relative to chl a. The variation ranges of a*(λ) at 675 and 440 nm (the absorption peaks in the red and blue spectral bands, respectively) in the euphotic layer were 0.01–0.04 and 0.02–0.10 m2 mg−1 chl a, respectively. Approximately 30% out of this variabil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urnal cycle. This factor should therefore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refining primary production models based on phytoplankton light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147.
本文研究了直接测定海洋河弧菌 (vibrio fluvailis) 5 10脂多糖的分光光度法。利用 1,9-二甲基亚甲蓝 (DMB) ,在适当条件下同脂多糖发生染色反应 ,在 5 5 0 nm波长下 ,反应体系的吸光值同脂多糖含量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0 .9993,最低检出限为 10 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 1.6 2 ,平均回收率为 (10 5± 2 .18) %。  相似文献   
148.
作者研究三维变系数抛物方程 Douglas交替方向隐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采用 H1能量估计方法 ,证明格式按离散 H1范数是绝对稳定的 ,并且收敛阶为 O(Δ t2 + h2 )  相似文献   
149.
基于GF-1卫星数据对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潍输油管道爆炸造成的海面溢油进行定量监测。研究首先采用2013年11月26日GF-1卫星数据对海面溢油进行提取,其统计面积为0.67 km2;其次,结合肖剑伟提出的油膜厚度单波段反演模型估算油膜厚度,最终计算得到溢油量为0.28 t;最后,对Band 1反射率与油膜厚度结果进行灰度分割,将溢油污染程度分为6级,对比发现两者分级结果较为一致。由此得出,通过反射率直接进行灰度分割可以对溢油污染进行有效的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150.
对海洋湍流速度脉动的一维概率密度作了测量,并把测量结果与高 斯分布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一个接近于高斯分布而另一个却差别较 大。计算到直至五阶湍流相关函数并与网格湍流进行了比较,结果都表明小时 间间隔中测量结果与网格湍流的结果近似一致,而大时间间隔中却相差很大。 以上结论说明了较长的测量时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