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soft X‐ray studies of the classical nova V2491 Cygni using the Suzaku observatory. On day 29 after outburst, a soft X‐ray component with a peak at ∼0.5 keV has appeared, which is tantalising evidence for the beginning of the super‐soft X‐ray emission phase. We show that an absorbed blackbody model can describe the observed spectra, yielding a temperature of 57 eV, neutral hydrogen column density of 2 × 1021 cm–2, and a bolometric luminosity of ∼1036 erg s–1.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found a good fit with an absorbed thin‐thermal plasma model, yielding a temperature of 0.1 keV, neutral hydrogen column density of 4 × 1021 cm–2, and a volume emission measure of ∼1058 cm–3. Owing to low spectral resolution and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below 0.6 keV, the statistical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are large, but the ambiguity of the two very different model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ystematic errors are the main point of concern. The thin‐thermal plasma model implies that the soft emission originates from optically thin ejecta, while the blackbody model suggests that we are seeing optically thick emission from the white dwarf (© 2010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72.
The newly discovered periodic comet P/2008 T1 (Boattini) is found to have experienced a recent capture into its present orbit, following a close approach to Saturn in 1995 to within 0.17 AU. This orbital change transferred the comet into an orbit tangent to that of Jupiter, which lead to an even closer passage within 0.02 AU with that planet in 2003 decoupling it from the influence of Saturn (© 2010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73.
估计同震滑移向量对于认识和理解破裂方式和破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上各形成了一条长250 km和72 km的地表破裂带。地震发生后至今,已经发表了大量有关同震位错沿破裂带分布的论文和报告,但绝大部分都仅仅是破裂的走向位错和垂直位错,极少有同震滑移向量的报道。这不仅是因为野外难以直接测量到水平缩短量(或拉张量),而且还因为这些走滑位错实际上是视走滑位错,部分或全部来自水平缩短或拉张。因此,仅仅根据视走滑同震位错和垂直同震位错估计的同震总滑移量肯定包含了相当大的误差。尝试利用据不同走向参考线测量到的一组(两个以上)视走滑位错来计算水平滑移向量的这一新方法,获得了中央破裂带上的7个水平同震滑移向量,并结合垂直位错量进一步计算了走滑、倾滑和水平缩短三个同震滑移分量以及断层倾角和破裂面上的同震滑移向量,综合出露破裂面的擦痕所指示的滑移向量,并对比根据矩张量解获得的震源深度的滑移向量,得出以下认识:(1)破裂南段的地表滑移向量的方位角明显小于震源深度滑移向量的方位角,表明在破裂从震源向地表传播过程中破裂面上的滑移向量发生了逆时针旋转;(2)滑移方位角向北东方向逐渐增大,表明地平面上水平滑移向量表现出顺时针旋转的趋势,而且在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过程中近地表的走滑分量逐渐减小而倾滑分量逐渐增大;(3)几乎在每一个观测点倾滑分量都大于走滑分量,表明汶川地震的破裂方式在任何地点都是以逆冲运动为主;(4)破裂面倾角在10.4°~64.7°,平均值为41°,与天然破裂露头和探槽揭示的结果基本一致;(5)滑移向量沿破裂带的分布显示,走滑分量中段大而两端小,倾滑分量则相反,中段小两端大。  相似文献   
74.
利用多颗卫星的测高数据,经共线平均及交叉点平差,建立浙江深海海域2.5′×2.5′格网分辨率的平均海面高模型,在扣除海面地形影响后得到海域的大地水准面起伏,并与EGM2008所得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利用移去-恢复技术及SVR方法,联合验潮站GPS/水准数据与EGM2008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浙江近岸海域大地水准面起伏;最终建立浙江海域2.5′×2.5′格网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  相似文献   
75.
翟继伟 《东北测绘》2014,(6):184-185
结合地理国情普查中工作的实例,简要叙述了应用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开展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之前需要进行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编制模板),同时介绍了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中模板的概念、构成以及编制和修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利用搜集的某地区225个GPS水准点数据对最新的超高阶全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进行了外部检核,并将其结果同EIGEN-5C、EIGEN-4C及EGM96等全球重力场模型进行了比较。外部检核结果表明,EGM2008模型相对其他全球重力场模型的整体精度有所提高。该地区的相对检核结果表明,可将EGM2008模型和GPS大地高相结合应用于低等级的水准测量和长距离的跨障碍物高程传递。  相似文献   
77.
本文利用最新全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和GPS水准数据计算了我国1956黄海高程基准面和香港主要高程基准闯的垂直偏差和重力位差.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准面间的重力位差为8.065±0.343 m2s-2,即我国1956黄海高程基准面平均高于香港主要高程基准面82.4±3.5 cm.同其它重力场模型及局部重力场模型计算...  相似文献   
78.
A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lithosphere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t tectonic reactivation of the craton in Mesozoic and Ce-nozoic.We achieve this goal by applying the newly proposed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theory to the Gravity Field Model(EGM 2008) data in the region.Distinct structural variations are identified in the scalogram image of profile Alxa-Datong(大同)-Qingdao(青岛)-Yellow Sea(profile ABC),trans-versing the main units of NCC,whi...  相似文献   
79.
高程基准面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是区域高程基准转换和全球高程基准统一的基础数据.利用最新发布的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和中国均匀分布的936个GPS水准点数据计算得出中国青岛大港验潮站的重力位为62 636 852.85±0.07 m2/s2,进而得到中国1985高程基准相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为0.32 m.  相似文献   
80.
高程基准面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是区域高程基准转换和全球高程基准统一的基础数据。利用最新发布的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和中国均匀分布的936个GPS水准点数据计算得出中国青岛大港验潮站的重力位为62 636 852.85±0.07 m2/s2,进而得到中国1985高程基准相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为0.32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