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崩塌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研究崩塌体的空间格局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其做出防治决策。本文基于最新时相的延吉市区高分1号遥感影像,从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的角度,选取了如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坡度等主要指标,并结合了前人对崩塌影像光谱特征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本次的自动化解译模型,在成功提取崩塌体后,经过栅矢数据转换,选用ArcGIS 10软件的K函数分析模块,进行了崩塌灾点的空间格局分析。  相似文献   
72.
昆明世博会效应的定量估算:本底趋势线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戴光全  保继刚 《地理科学》2007,27(3):426-433
对重大事件活动效应的估算是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往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方法,由于财务统计资料不完整和相关影响难于界定,这些方法往往难于进行量化计算。以本底趋势线模型方法为依据,在对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用通行的SPSS和Excel程序包进行统计分析,对1999昆明世博会的经济和旅游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73.
地球电子外辐射带对太阳与地磁活动呈现高度动态变化的响应,了解外辐射带的全球动态变化过程对于近地空间粒子辐射环境的理解认知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卡尔曼滤波数据同化方法,本文利用范阿伦A星、B星和GOES-13和GOES-15四颗卫星的辐射带电子观测数据,分别利用三种不同维度的辐射带物理模型,将观测结果与数值结果有机融合,对2013年3月地球外辐射带电子通量的径向分布与变化进行数据同化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磁层波动与辐射带电子共振作用引起的径向扩散、投掷角扩散以及能量扩散过程的三维同化模型可有效、合理地重现外辐射带电子通量的径向分布.本文进一步利用该三维同化模型对2013年一整年外辐射带电子的相空间密度分布进行重构与分析,得到了不同绝热不变量和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电子辐射带的时空演化过程,从而为深入理解外辐射带电子的变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强有力信息.通过分析同化过程中的新息矢量以及度量同化过程中观测数据在多大程度上修改了物理模型结果,还有助于定量分析现有辐射带物理模型中的源项和损失项的相对贡献以及可能忽略的物理机制或过程.  相似文献   
74.
陈学忠  李艳娥  郭祥云 《地震》2011,31(4):15-25
本文根据近震源条件下,由北京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利用Brune模式,得到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首都圈及邻近地区989次ML≥2.0地震的震源谱,测定了它们的拐角频率和零频幅值.通过相关计算公式,得到了破裂半径、地震矩、地震能量、应力降、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分析了这些动力学参数的标度关系以...  相似文献   
75.
GPS观测成果是WGS-84中的地心空间直接坐标,现实测绘中,我们通常需要的是国家平面坐标。如何有效地转换该坐标成果,一直是工作中的难题。在介绍几种常用坐标系统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坐标转换的基本原理,结合转换模型取得的精度,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构造、震源机制解、前震、余震和地震调查记录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地震震源物理过程,认为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是2000年Ms6.5级地震过程的延续,是2000年地震的10km深度余震层北边缘应力集中导致岩石"粉碎性"破裂产生的。根据及时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认为这次地震的震害比2000年Ms6.5级地震的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次地震震源浅且以水平晃动为主,地震灾害主要是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和房屋破坏,这2个方面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房屋破坏还与房屋结构及地基条件密切相关,房屋破坏具有方向性。灾后恢复重建应尽量避免本次地震及余震震中构成的矩形范围,要加强农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地基勘查和地基处理工作,提高建筑质量,加强抗震设防,注意进一步查找和治理建筑区和建筑物内隐藏的灾害。  相似文献   
77.
文章从温都尔庙群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特征入手,研究显示该套岩石具有洋中脊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岩石稀土特征表明其形成于陆间小洋盆环境.它属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新元古代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为研究华北板块北缘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胶东望儿山金矿成矿构造分析和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井下现场调查、构造编图,提出望儿山金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压扭性断裂构造系统之菱形结环式构造.矿区构造控矿规律表现为:矿体在剖面上呈特征的"S"型,矿体规模受制于构造规模,在倾向方向上矿体呈平行近等距产出,矿体间距多在60m±;矿化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段富集规律,共包括3个富集段,大体上矿体富集区间垂直距离180-26...  相似文献   
79.
Arjuna‐type orb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ing Earth‐like, having both low‐eccentricity and low‐inclination. Objects following these trajectories experience repeated trappings in the 1:1 commensurability with the Earth and can become temporary Trojans, horseshoe librators, quasi‐satellites, and even transient natural satellites. Here, we review what we know about this peculiar dynamical group and use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characterize geometrically the Arjuna orbital domain, studying its visibility both from the ground and with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Gaia spacecraft. The visibility analysis from the ground together with the discovery circumstances of known objects are used as proxies to estimate the current size of this population. The impact cross‐section of the Earth for minor bodies in this resonant group is also investigated. We find that, for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the solar elongation at perigee of nearly half of these objects is less than 90°. They are best observed by space‐borne telescopes, but Gaia is not going to improve significantly the current discovery rate for members of this clas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ize of this population may have been underestimated by current models. On the other hand, their intrinsically low encounter velocities with the Earth induce a 10–1000‐fold increase in the impact cross‐section with respect to what is typical for objects in the Apollo or Aten asteroid populations. We estimate that their probability of capture as transient natural satellites of our planet is about 8 %. (© 2015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80.
Disks originating from supernova fallback have been suggested to surround young neutron star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isk and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neutron star may considerably influ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star through the so called propeller effect.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eller mechanism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We investigate the fallback disk-involved spin-down of young pulsars.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of pulsar evolution, we present some possible constraints on the propeller torques exerted by the disks on neutron st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