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7篇
  免费   2141篇
  国内免费   2792篇
测绘学   218篇
大气科学   1498篇
地球物理   1311篇
地质学   6770篇
海洋学   96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810篇
自然地理   103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554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703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652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91.
Push-pull factors in mountain resor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sh-pull framework provides a useful approach for examining the tourist motiv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world heritage—Huangshan Mountain as a sample. From the two different aspects of pull and push factors, the underlying features of visitors’ motives to Huangshan Mountain a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factor analysis. As a result, five push factors and four pull factors are identified. Further analyses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the push and pull factors among different socio-demographic subgroups with one-way ANOVA analysis.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affords us useful references for development, protection and marketing expansion of mountain resorts. Foundation item: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03BJY084) Biography: WANG De-gen (1973-), male, a native of Huangshan of Anhui Province, lecturer, specialized in tourist market and tourist planning. E-mail: dgwang73@263.net  相似文献   
992.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geomorphology and runoff characteristics in saturated areas under different partial contributing area (PCA) conditions. Geomorphologic information and hydrologic records from two mid‐size watersheds in northern Taiwan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The PCA ratio in the watershed during a storm was assumed equal to the ratio of the surface‐flow volume to the direct runoff volume from measured hydrologic data. The extents of PCA regions were then determined by using a topographic‐index threshold. Consequently, the geomorphologic factors i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areas could be calculated using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nd these factors could then be linked to a geomorphology‐based IUH model for runoff simulation, which can consider both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flow processes in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area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geo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aturated areas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different PCA ratios especially for higher order streams. A large PCA ratio results in a sharp hydrograph because the quick surface flow dominates the runoff process, whereas the hydrologic response in a low PCA case is dominated by the delayed subsurface flow.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根据对马超营断裂带系统进行的地质—地球化学剖面研究,探讨了该带断裂构造活动及其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富集规律与构造地球化学分异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蚀变、矿化与成矿的关系,认为早期面型蚀变伴有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但无矿化富集,后期带状蚀变伴有金的富集成矿且以硅化、绢云母化为主要标志。从而,为马超营断裂带这一重要的以金为主成矿带的进一步工作、研究,提供了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塔中1井储层段进行了岩芯、薄片、阴极发光等观察和分析,划分出了角砾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3种岩石类型,识别出了白云石化、硅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萤石化、黄铁矿化、自生粘土矿物化以及溶解、压溶等成岩作用类型;归纳出塔中1井储层段经历了3个成岩阶段、4种成岩环境的改造和叠加,并在物性测定的基础上给出3个岩性段的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995.
文章通过对西虎岭黄铁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认为,围岩蚀变大致可分为6种基本蚀变类型,5个蚀变阶段,3个蚀变带。各蚀变带以矿体为中心对称分布,各带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并指出围岩蚀变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对金牙金矿床石英的化学成分、包裹体、物理性质及稳定同位素等万面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因信息和找矿标志。认为该矿床属浅成中低温地下热(卤)水渗滤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围岩。还指出石英颗粒极细小,多为隐晶至微晶,自形程度低,呈白色或无色、透明;比重低,晶胞棱长a_o大而Co小、单位晶胞体积增大(与标准石英比);红外光谱有1个宽峰、4个吸收峰和2个强的特征峰的波段,具单峰或双峰发热光曲线(在50~350℃范围内);具结构铝,含Ca、Fe、Mn、Au、Ag、Co、Ni、Se、Te与∑REE等杂质元素,其中Au与Al成正相关,而Au与∑REE呈负相关;包裹体呈无色透明、个体细小且少,以液相为主.气液比低,且出现沸腾包体群,其含盐度低,无子矿物,Na、Ca较高,为富含CO_2,CH_4的Ca~(-2)-Na_a-HCO_3~1-Cl型地下热(卤-水(温度305~190℃、压力25669~16945kpa.深度小于1km);δ~(18)O、δ~(18)O_(H_2O)、δD值具大气降水特征,δ~(13)C值类似油田碳等特征,是找“金牙型”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7.
安徽省五河县钱台子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钱台子金矿的地质特征、含矿带特征、矿石类型、围岩蚀变、成矿环境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初步总结和建立了本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垂向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998.
咸阳渭河高漫滩沉积洪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咸阳高漫滩XY剖面中116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资料得出,渭河约120年来形成的高漫滩洪水沉积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变化反映清楚,分辨率高,能够作为很好地指示洪水变化的指标。XY剖面最上层为2003年大洪水沉积,最上层之下的其它15层为古代洪水发生时期形成的沉积层,整个剖面记录了16次规模较大的洪水。XY剖面随深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节律,其中第1、3、5、7、9、11、13、15层粒度组成较第2、4、6、8、10、12、14、16层细。在充分考虑了因洪水沉积逐步叠加引起的地形增高对粒度成分的影响之后,可以确定这16个阶段洪水深度和规模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第12阶段>第15阶段>第6阶段>第9阶段>第16阶段>第1阶段>第5阶段>第14阶段>第7阶段>第11阶段>第3阶段>第13阶段>第8阶段>第10阶段>第4阶段>第2阶段。其中第12、15、6、9、16、1阶段的洪水规模较第5、14、7、11、3、13、8、10、4、2阶段洪水规模更大。根据2003年河漫滩上的洪水沉积层粒度成分和洪水深度为2.2 m左右确定,所研究的剖面中第6、9、12、15、16、1层形成时的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大于2.2 m,第5、14、7、11、3、13、8、10、4、2层形成时的洪水深度小于2.2 m。通过与现代大洪水发生时期年降水量的对比可知,这些大洪水发生的主要是渭河流域一些地区当年降水量显著增加造成的。在这16个洪水阶段之间没有洪水发生的阶段是降水量正常或偏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9.
为探讨贵州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物质来源及钼-镍、钒多金属形成的沉积环境与成矿作用,在钼-镍、钒多金属层及其顶底页岩、底部硅质岩中采集样品测试分析。通过对样品中金、铂族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值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中金及铂族元素含量显示协同变化特征;Pd富集,Ru、Ir亏损明显,Pt、Rh、Os基本持平或略有变化;样品的原始地幔标准值标准化模式配分曲线从Os、Ru、Rh、Ir、Pt到Pd大致呈“W”型,配分曲线略呈左倾,总体上呈现w(Pd)>w(Pt)>w(Os)>w(Rh)>w(Ru)>w(Ir)的变化关系;黑色岩系铂族元素来源与正常海水及海底热水喷流作用关系密切,地外来源可能性极小;黑色岩系钼-镍、钒多金属层中铂族元素的富集存在单独成矿作用或成矿作用的叠加,而且在钒多金属层内局部存在分层或条带分异。  相似文献   
1000.
刚果(金)马诺诺地区地处基巴拉稀有金属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对该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特征分析,总结了该区的成矿规律。结果表明,区域性断裂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局及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岩浆活动强烈,其中尤以G4期岩浆侵入活动与稀有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地层中的云母片岩类岩石提供良好的封闭条件,此3种要素的耦合有利于促使该区形成稀有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