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0篇
  免费   866篇
  国内免费   1162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1575篇
地球物理   1135篇
地质学   898篇
海洋学   938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00篇
自然地理   79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1955—2007年拉萨市雨季夜雨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忠水 《气象》2011,37(12):1584-1588
利用1955—2007年拉萨市逐日降水和气温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拉萨市雨季(5—9月)夜雨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市整个雨季日夜雨率变化是比较稳定的,近50多年来基本没有发生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夜雨率与日降水量有显著关联,当日降水量在25 mm以下时,夜雨率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大,当日降水量〈1 mm时夜雨率最小为75.2%,当日降水量为25 mm时,夜雨率达到最大值93.4%;夜雨率与日温差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拉萨多夜雨与地形有关,高夜雨率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夜雨率是制定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对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72.
GPS折射率资料在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显  郁红弟  沈桐立 《气象》2011,37(12):1511-1518
运用WRF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并应用到2007年7月4—6日梅雨锋暴雨个例中进行数值模拟试验,以此考察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在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同化结果表明: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对初始资料的调整主要是中低层湿度场,对于温度场和高度场的调整都是从底层到高层逐渐增大;加入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对降水预报有所改进,这与中低层湿度场的初始调整有关系;从对模拟结果进行诊断和结构分析中可以发现负散度增量和正涡度增量与降水中心和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同化资料之后对于各降水中心地区增强了产生降水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73.
云南地区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中体波信号来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云南地区4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2008~2010年垂直分量数据,计算了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并得到了5~40 s周期的瑞利面波信号。研究发现在5~10 s周期范围内,瑞利面波信号之前存在很强的前驱信号,该信号能量优势频段为0.1~0.2 Hz,其到时接近噪声互相关函数零点,视速度约为30 km/s。该信号到时随季节存在正负交替变化,进一步的质点分析表明该信号为出射角较小的P波信号。参考已有的研究,认为远场地脉动噪声源中的P波信号穿过地球深部到达云南地区,形成了噪声互相关函数中视速度较高的体波信号,并且相关的噪声源位置在冬季和夏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974.
利用法国电磁卫星Demeter装载的ICE(电场探针)及IAP(等离子体分析仪)探测数据,分析研究2006年不同季节、不同地方时顶部电离层电场及各等离子参量的全球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电场x分量及H+离子浓度、O+离子浓度、He+离子浓度、等离子体温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地方时变化,而电场y分量及z分量全球分布的季节...  相似文献   
975.
应用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法,研究了细鳞斜颌鲴三个群体(粱子湖群体19尾、龙窝湖群体19尾、淮河群体18尾)的遗传变异关系.结果显示:细鳞斜颌鲴线粒体Cyt b基因大小为1149 bp.三个群体共测出10种单倍型,11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9%,碱基组成中A+T含量(57%左右)明显高于G+...  相似文献   
976.
江苏地区地电场变化特征与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理、分析了江苏省4个台的地电场日变化资料,结合地磁场水平分量H、线应变理论固体潮,研究了地电场日变化特征和差异,得到:(1)4个台地电场日变化明显,主要以12小时的半日波成分最强,8小时周期和全日波成分次之;(2)地电场日变化存在地磁场和固体潮影响。靠近海边及湖泊的台站,受固体潮的影响较为明显,各方向还具有明显的固体潮半月波,但没有像固体潮一样大小的波;而远离江、海、湖的一些台站观测到的地电场日变与地磁水平分量比较相关,其差异性与台站的位置、电性结构有关系。  相似文献   
977.
通过对克孜尔水库跨断层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垂直形变每年3~4月、10~11月分别为峰、谷值时间;水平形变每年6~7月、1月分别为峰、谷值时间.②垂直变形的峰-谷时间间隔在1997年之前多为5~8个月,1998年后多为1~3个月;谷-峰值时间间隔在1997年前多为4~7个月,1998年后多在8~11个月.水平形...  相似文献   
978.
1960—2009年广西霾日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广西80个地面观测站资料,运用EOF、线性倾向估计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年广西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广西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与该地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引起的污染排放增长密切相关;空间分布呈现出主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霾日多,边远地区及沿海地区霾日少的特点;广西霾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以轻微霾 (能见度为5~10 km) 为主,且霾天气发生时的相对湿度8成以上介于70%~90%;除了空气污染之外,近50年风速呈下降趋势可能也导致更多的霾天气。  相似文献   
979.
21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模拟的评估II:年际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宏芳  陈海山 《气象科学》2011,31(3):247-257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40再分析资料, 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21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对东亚地区不同要素的年际变率模拟能力整体偏弱, 500 hPa高度场的模拟能力总体优于海平面气压场及850 hPa风场;(2)两大环流系统年际变率的模拟结果评估表明:就相关系数而言,副高强度、面积的模拟能力优于印度低压,多数模式能正确模拟出副高1970s后期增强的趋势;就标准差来看,模式对印度低压、印度低压东伸槽模拟效果相对较好;(3)评估三种季风指数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环流异常指数模拟效果略好,但多数模式都不能模拟出海陆气压差、经向风、环流异常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980.
利用WRF/Noah/UCM模拟系统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进行了2003—2007年共5个夏季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了夏季长三角城市群热岛效应及其对大气边界层影响。开展了2组平行的积分试验,控制试验为MODIS遥感资料给出的地表特征分布,敏感性试验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表面改为农田类型,其他与控制试验完全相同。两组试验的对比分析表明城市群热岛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热岛效应白天向上发展较高,夜间地表热岛强度明显增强。城市热岛导致午后城市上空产生强烈的局地上升气流,从而使得低层大气以补偿流的形式向城市辐合,然而在夜间上升运动很微弱。伴随这种热力状况的日变化,大气边界层高度也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白天增高,夜间降低。同时,白天城市边界层内风速明显减小,夜间地面风速减小加剧,但夜间边界层顶风速却有所增强。另外,城市化还会导致“城市干岛”现象,且其白天强度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