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413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4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疆湿地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新疆地区是中国西北最干旱的地区,湿地分布最少的区域之一。新疆湿地资源以天然湿地为主.按湿地特征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区,由于南疆和北疆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水文条件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湿地在空间分布结构、资源类型等方面表现出不同变化特点。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对新疆湿地类型、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和"一带一路"核心区,新疆城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地缘属性,科学诊断和识别城镇化绿色发展驱动因子,可为统筹边疆发展和安全格局提供实证依据.根据绿色发展和空间结构理论,用熵值法、地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研究了2008—2018年新疆14个地州(市)城镇化绿色发展的...  相似文献   
993.
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和近远郊区分布差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鲁奇  黄英  孟健  王国霞  李娟 《地理科学》2005,25(6):655-663
为深入认识中国流动人口在城市内不同地带就业、生活的分布状态与分布差异,选择北京为例,着重社会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地带的分布差异。发现:①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的流动人口在人口来源地、来京时间长度、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诸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带分布梯度差异;②除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外,中心区是来源地较近、年龄较大、来京时间较长、收入相对较高、就业相对稳定、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之外来人口聚集地;③近远郊区是来源地较远、年龄较轻、来京时间较短、收入相对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而教育程度却相对较高的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99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新自由主义政策推行,封闭社区以其空间私有化、社会分异与隔离的特征成为一种特殊的全球现象。封闭社区对城市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封闭社区的性质、类型和形成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讨论封闭社区对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变的影响。封闭社区具有物理空间封闭性、社会空间隔离性和文化空间契约性,是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政策、制度环境与历史文化变迁和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空间效应上,封闭社区影响着城市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塑造和演变,进而深刻影响城市空间演化与城市发展。最后,从城市政府和城市规划的角度讨论封闭社区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纵向岭谷区地表格局的生态效应及其区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西南纵向高耸山岭与深切河谷并列排布的特殊地表格局对该区自然环境与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效应明显。利用纵向岭谷区1:5 万DEM数据、建站以来至2010 的气象观测数据、水文观测资料、MOD13 与MOD17 的NDVI与NPP产品以及1:100 万植被类型数据等,选取地表大气水汽含量、降水量、干湿指数、地表径流等水分指标,平均气温、年积温等温度指标以及太阳总辐射等热量指标,基于ANUSPLIN样条函数、GIS空间分析、小波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区水热格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子,揭示地表格局对生态地理要素区域分异的效应。结果表明:受地表格局的影响,纵向岭谷区的水分、温度与热量都表现出明显的沿纬线方向间断式差异和经线方向连续式延伸的分布特征,纵向山系与河谷对地表主要自然物质和能量输送具有南北向通道作用和扩散效应以及东西向阻隔作用和屏障效应;特殊地表格局对植被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是植被景观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小波方差分析反映了环境因子以及NDVI、NPP的空间各向异性,而小波一致性分析揭示了NDVI与NPP空间分布的控制因子,及其控制程度的定量关系。纵向岭谷特殊地表格局是该区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地带性规律与以“通道—阻隔”作用为主要特征的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纵向岭谷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特殊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96.
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 (redtail shrimp) is an important marine commercial animal in China. Recently, its resources have been depleted rapidly as a result of, for example, over-exploi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spawning grounds. Therefore, we analyz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ine wild populations of F. penicillatus of China (Ningde, Lianjiang, Putian, Xiamen, Quanzhou, Zhangpu, Dongshan, Nanao, and Shenzhen populations) by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technology, to provide genetic information necessary for resource protection, rejuvenation,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sustainable use of the resource. Eight AFLP primer pairs were used for amplification, and 508 bands were detected among the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P) ranged from 41.34% to 63.58%; the Nei’s gene diversity (H) of the populations was 0.119 4-0.230 5; and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I) was 0.184 1-0.342 5. These genetic data indicate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F. penicillatus was high.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GST=0.216 2) and gene flow (Nm=1.812 4) show that there was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a moderate level of gene flow among populations. More studies on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of F. penicillatus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need to be conducted to find more effective scientific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F. penicillatus genetic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97.
厦门常住人口社会分层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来人口是城市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研究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居住、就业特征和社会经济情况,探索常住人口内部分层现象及其成因,进一步分析人口政策,有助于消弭差异,实现社会融合,合理分配城市空间资源,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全面发展,构筑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本文以厦门市为研究区,构建外来人口集中度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和Logistic 模型,分析厦门市常住人口的居住分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在厦门市域范围内接近随机分布,具有经济导向性,并与第二产业规模显著相关。在城市核心区显示较强的空间聚集效应,与地价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Logistic 模型验证了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之间,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单位职务,房屋产权,居住面积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以住房资源分化引起的居住分层最为严重,并影响了外来人口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认同。这种分层会阻滞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应以政策为导向,提高外来人口的居住效用,将外来人口的政策融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998.
以Landsat TM 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单窗算法反演河南省南阳市市区的地表温度。在GIS支持下,研究全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探讨了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高温斑块主要集中在仓储区和商业与公共服务区,该类区域过高的LST对城市环境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拦蓄河流所营造的水体是面积较大的低温斑块,对改善城市热环境和中小型城市拦蓄河流措施有一定意义;研究区内LST的空间自相关性在不同方向上有明显差别,东-西方向和东北-西南方向上空间自相关的范围较大,这种格局与区内水体走向有关;地表温度与道路密度指数呈明显正相关。提出中小城市可在仓储用地和交通发达地段周边规划绿地和水体,以抑制热岛呈大面积连片分布。  相似文献   
999.
农户生计资产决定着农户生计方式选择与生计策略行为,作为当前农户主要消费性投资行为的农村居民点建设消费受制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产量,基于此引导农户的居民点建设消费行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已成为当前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为样点,采用“PRA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3S”相结合的方法,以地理坐标为标识码,建立农户属性数据与地块的空间数据相链接的“农户-土地”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构建农户生计资产量化指标体系,量化农户生计资产进行农户分化,剖析不同农户的后顾生计来源及其住居意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产的配置结构差异明显,8%的农户各项资产产值高于平均水平,23%的农户各项资产产值处于中等水平;以农户拥有的自然资产产值为主辅以其他各项资产产值,将农户划分为农业多样化发展型(16%)、农业专业化发展型(8%)、兼业化发展型(23%)、非农多样化发展型(31%) 和非农专业化发展型(22%) 5 类;根据不同生计来源农户的住居意愿并结合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构建了社区型(非农多样化发展型与非农专业化发展型)、组团型(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块状型(农业多样化发展型) 和带状型(兼业化发展型) 4 种农村居民点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冯健  周一星 《地理学报》2008,63(8):829-844
利用分街区人口普查数据, 分析1982-2000 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 通过计算信息熵、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 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 的重构特征。研究表明: “街区尺度”是展现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尺度; 北京各类居住人口、就业人口以及住房状态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除了老年人口、性别比、户均人数和农业就业人口等少数指标以外, 1982-2000 年北京绝大部分社会指标 的空间分异程度在下降; 同期, 外来人口、各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以及二产、三产就业人口等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在变好, 而老年人口、文盲人口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人口 逐渐偏离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18 年间城市人口的混居性普遍增强, 但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和农业人口却表现出相对于其他人口混居性变弱而群居性增强的特征。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特征还可以从各社会指标与距离关系的演变中获得直观认识。在中国大城市转型期 间, “规模重构”和“空间效应”交互作用, 构成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外在表现, 其基础动力主要来自于制度、市场和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