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284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332篇
地质学   718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隆升作用特征-低温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研究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泸定地区低温年代学样品(ZFT样31件、AFT样56件和 A(U­Th)/He 样37件)各参数(隆升年龄和隆升速率)特征表明,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冷却过程具由北向南的递进隆升特征,南部丹巴弧形带与北部茂县弧形带产生了显著的隆升剥露“翘掀式”调整,北部弧形带隆升剥露较早、速率先快后慢,南部弧形带隆升剥露较晚、速率先慢后快; 且在早中新世研究区处于平静期,抬升剥露作用显著减缓。年龄及抬升冷却速率等值线垂向上浅部(70℃等温面)较深部(110℃等温面)弧形展布特征显著; 平面上总体向南具连续弧形变化趋势(年龄变新、隆升速率增大)。抬升冷却(剥露)特征显示出中央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对该地区隆升过程的强烈影响,以及弧形构造格架对浅部地表抬升剥露的显著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2.
宁夏香山—青龙山地区奥陶纪地层格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资料表明,早奥陶世宁夏香山—青龙山地区为开阔的浅海台地,接受了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至早奥陶世晚期,由于贺兰拗拉槽重新裂陷,该区古地理面貌及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西部香山地区转化为大陆斜坡—次深海、深海盆地,而东部青龙山地区虽海水深度较前期有明显加大,但仍继承了早期台地性质。通过对香山、米钵山、牛首山、罗山及青龙山等地奥陶纪沉积地层特征、沉积相及生物群时代的对比分析,依据地层结构及关键界面鉴定,将奥陶纪地层划分为早期高水位体系域(HST1)、低水位楔(LSW)、海侵体系域(TST)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HST2)4个沉积体系域。其中,HST1与LSW之间被I型不整合面(SBI)分开;TST与HST2之间被饥饿段(SS)分开。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在建立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高分辨率层序格架时,提出了整体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和概念术语为基础,对于该理论体系中分析较薄弱的更高级别的层序,用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加以研究。这样既克服了Vail理论体系中对高级别层序划分的薄弱环节,又发挥了Cross的高分辨层序划分在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及其地层响应和成因划分对比研究上的优势,形成了一套集各家之所长的综合层序地层学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974.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层序格架和时空分布,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及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开展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发现盆地内虽然具有构造复杂、物源多样、岩相不均、组名不统一的特点,但依然具有全盆地范围内可追溯的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通过层序界面追踪及沉积旋回分析,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3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及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盆地内各级旋回的对比关系。通过全盆地对比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南北方向上各级旋回个数变化不大,沉积厚度相对稳定;东西方向上旋回变化复杂,西部缺失LSC6旋回和大部分LSC5旋回,东部则缺失大部分LSC1旋回,由于沉降与沉积中心位于龙门山前缘坳陷,盆地近西部沉积速率极高,整体的沉积体展布呈现西厚东薄的楔形体形态特征。在层序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的综合对比,推测了各旋回的相对年龄值以及不整合面的沉积间断时间,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下一步油气资源探勘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75.
伊宁地块石炭纪火山岩及其对构造演化的约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西天山伊宁地块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之认识久存争议,倍受关注。分歧焦点有三:(1)石炭纪有无洋盆存在?(2)若有洋盆,何时闭合?(3)"沟-弧-盆"消亡时究竟是单向俯冲还是双向俯冲?若是单向俯冲,俯冲方向是由北向南或是相反(即俯冲极性)?因此,这些重大地质问题均聚焦于本区的火山岩。石炭纪火山岩是伊宁地块中的最主要建造和指示构造演化的关键层位,争论长久而激烈。本文认为,伊宁地块早石炭世发育弧前-岛弧-弧后盆地钙碱性火山-沉积建造,是塔里木板块北缘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晚石炭世碱性系列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沉积组合则是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建造,形成于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是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缝合后的陆内建造,因而古洋盆的关闭时限是早石炭世晚期(鄯善运动)。依据区内早石炭世建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作者们认为古天山洋盆与当今地学界作为典型的日本沟-弧-盆体系有着极好的相似性和空间分布可对比性。石炭纪火山岩为本区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约束信息。  相似文献   
976.
地理空间数据库联动更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多比例尺、跨行业的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与更新为背景,介绍了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联动更新模式,描述了多比例尺数据的级联更新和跨行业数据的协同更新两种模式,以及支撑联动更新的两大关键技术,即实体级增量更新和地理实体编码。联动更新技术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的运用与相关机制的建立,对提高平台各类空间数据的更新效率和数据一致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77.
拉丁美洲大地构造轮廓、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丁美洲是全世界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划分成矿区带、研究成矿系列将对进一步规划勘查和开发起到指导作用。在大地构造轮廓方面分成3个构造亚域,对次级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案进行了探讨。在成矿区带划分方面,按5级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对一级成矿域和二级成矿省进行了划分,三级及其以下的成矿单元,对前人的划分方案作了扼要的比较。在成矿系列方面以大地构造演化为主导,以成矿作用和矿床类型为标志,将有内在成因联系的一系列矿床整合成一个成矿系列,并细分为成矿亚系列和成矿组合。  相似文献   
978.
The study presents a recent slope failure in India which resulted in the burial of a village and claimed large number of lives. Current methods of probabilistic back analysis incorporate uncertainty in the analysis but do not consider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is study, back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Bayesian analysis in conjunction with random field theory. The probabilistic method is shown to be efficient in back-analysing a slope failure. It also provides confidence in parameter values to be used for post-failure slope design. The back analysis method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spatial variability overestimates the uncertainty in analysis, which can lead to uneconomical slope remediation design and measures.  相似文献   
979.
任燕宁  崔桐  刘杨  朱莹  张航 《世界地质》2017,36(1):174-181
根据榆树断陷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了榆树断陷地层-构造格架,恢复了主要地层单元岩相展布特征,剖析了生储盖发育特征,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榆树断陷的榆东、榆西两个次级断陷均为雁行式组合断裂控制的半地堑式复合体,二者以中部榆树凸起为中线,构成了镜像次级断陷组合;其内发育了湖泊-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并在火石岭组时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火山溢流相和爆发相,构成了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及上生下储型有利生储盖组合;预测榆东次级断陷内位于中部凸起区邻接两侧次洼区烃源岩的火山穹窿带,是油气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980.
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地资源紧缺是威胁世界食物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类似于国内已经开展的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概念及相关研究, 首次提出"虚拟土"和"虚拟土战略"新概念, 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不同管理阶段及其相关问题. 结合当前国家耕地总量平衡、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从土地资源的社会属性出发, 实证分析了土地生产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关系, 提出了基于虚拟土概念及虚拟土战略下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框架. 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解决区域粮食安全的一些新思路. 建议: 在保证国家粮食基本自足基础上, 实行区域耕地总量弹性平衡政策; 成立专业性土地银行, 加快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强化土地使用权拍卖机制, 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透明度; 实施虚拟土战略举措, 构建新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加强开展虚拟土战略相关理论及其对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