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266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420篇
地质学   227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钻孔体应变与面应变观测参数k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空  牛安福 《中国地震》2013,29(3):335-346
钻孔体应变与面应变观测模型是地壳岩石应变测量资料分析的理论基础,对揭示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有所帮助,因为都含有参数k(应变仪钢筒内壁面应变与空孔岩石面应变之比),故k 的解算对模型的正确表述十分关键。考虑到外加应力需在岩石、膨胀水泥和仪器钢筒等3 层介质中传递的实际情况,根据弹性力学中的厚壁圆筒方程,推导出轴对称应力作用下k的计算式,该式与平面应力作用下基于双衬套理论(潘立宙、欧阳祖熙和陈沅俊等建立)的解算结果完全一致,公式的可靠性由此得到互证。又对k 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给出有关变化规律曲线和定量指标。最后,与Evertson 用2 层介质模型(岩石、钢筒)推导的k 值(0. 9)进行了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明显差异和0. 9 的狭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32.
通过新疆及周边几次中强地震前克拉玛依钻孔倾斜表现出的异常特征分析发现,震前钻孔倾斜表现出的异常往往具有临震特征.根据对钻孔倾斜工作原理分析及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连续GPS最大剪应变的高值出现时间与钻孔倾斜异常出现时间具有部分重合现象,认为克拉玛依钻孔倾斜除了能反映地面倾斜意义之外,还具有反映剪应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933.
扩孔是水平定向钻进铺管的重要工序。对大直径管道铺设,扩孔施工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常常会占到全部工程的绝大部分比例,成为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施工工作。扩孔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施工的效率、效益与安全。在研究扩孔器的功能与结构关系基础上,提出:大、小直径相异的工作空间,决定扩孔器的总体结构应当以导向一切削一扶正三段式为佳;环状台阶式的破碎工作面,决定其切削段结构应以最小切削量设计布置切削具;水路设计的流体运动方向,应向着钻机一侧的孔口;为使碎屑尽快排出切削面,应以保证高速流动为原则。对常见的软土及松散地层扩孔,建议采用带挤压护壁功能的新型扩孔器。  相似文献   
934.
塔里木DB区块砾石层特征及对优快钻井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DB区块浅层砾石研磨性强,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性差、机械钻速低等问题较突出,严重影响深层油气勘探进展.本研究结合工程地质资料及室内实验,重点对该区岩石矿物成分随井深变化规律、胶结特征及水化过程研究,得出该区第四系到库车组上部层段砾石胶结强度低,且含大量水敏性粘土矿物.库车组下部、康村组和吉迪克组砾石胶结致密,成岩性好,不含膨胀性粘土矿物.研究成果可为今后该区砾石层段气体钻井等安全优快钻井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5.
针对传感器发展现状、特点及应用,利用STM32微控制器与轻量级TCP/IP协议栈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传统传感器的智能化,并利用在程序中编程技术实现了传感器电子数据表格TEDS(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s)的在线更新。一方面实现了传统传感器的智能化,使其能够自动识别、即插即用,并支持在线更新与升级,另一方面实现了传感器的网络化,方便传感器的远程访问与控制。  相似文献   
936.
????б?????峱????????????????Ms5.1???????и???400 km??Χ??????α?????????з????????????????????Щ????????????????仯?????????????????????仯????????????????л???????????  相似文献   
937.
为了降低获取异构传感器网络数据的复杂性,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接入异构网络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的中间件设计方案.该方案是以S3C6410为主处理器的嵌入式开发板作为硬件开发平台,通过AODV路由协议,使多个监测区域的WSN网关和Adhoc网关组建成Adhoc类型的网络,从而解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外部公网无缝隙连接的问题.该方案不但实现了经过WSN网关处理加工后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上传至远程服务器的功能,而且为多个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时接入外部网络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38.
水温传感器置深不同,所反映的固体潮效应不同。基于非自流井水温传感器深度,从与井底深度和含水层顶板埋深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水温传感器不同置深对固体潮体应变响应的影响,明确其最佳观测条件,分析认为:非自流井中水温记录固体潮效应的前提条件依次为:水位能记录到固体潮效应,水温传感器投放在观测含水层上方,传感器投放在地温梯度相对较大位置及井半径较小位置。  相似文献   
939.
杨小林  杨锦玲 《地震》2021,41(4):180-191
2018年3月4日华东地区爆发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 为揭示过境区域钻孔体应变对该飑线生命史期间的响应特征与机制, 本文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气象站数据, 系统分析了南昌、 黄山、 湖州和岱山等4个钻孔体应变台的观测记录。 结果表明: ① 飑线过境时的气压突变是引起体应变显著变化的主因, 由此引起最大的体应变量为16.2×10-9; ② 气压涌升幅度与体应变的弹性压缩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两者变化的周期较一致, 为26~74 min, 而气压影响系数高达5.0×10-9/hPa; ③ 各台对飑线的响应能力较好, 而且在时间、 空间和强度上, 体应变变化能较好地呈现飑线的演变过程和传播特征。 以上结果, 不仅有助于科学识别飑线所引起单台或多台体应变异常变化的物理本质; 还能为短周期气压效应的改正模型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40.
Obt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dynamics of the interaction of turbulent flows and the bed surface that contains them, leading to the transport of coarse particles in fluvial, coastal, and aeolian environments,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s and the most complex problems in Earth surface dynamics and engineering.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made it possible to directly assess sediment entrainment rather than monitoring surrogate flow metrics, which could be related indirectly to sediment entrainment. In this work, a novel and low-cost instrumented particle, 7 cm in diameter, is used to directly assess the incipient entrainment of a coarse particle resting on a bed surface. The particle has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 (IMUs) embedded within its waterproof shell, enabling it to track the particle's motions and quantify its inertial dynamics. The sensors of the instrumented particle are calibrated using simple and easy-to-validate theoretically physical motions to estimate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ir readings, which are reduced using an inertial sensor fusion process. A series of well-designed laboratory flume incipient motion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entrainment of the instrumented particle for a range of flowrates near the threshold of motion. The readings of the instrumented particle are used to derive metric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probability of its incipient entrainment. The flow velocity measurements are obtained for the experiment runs, and the derived metrics are explicitly linked to the flow hydrodynamics responsible for the entrainment. The framework presented in this work can be used for a range of similar applications of low-cost instrumented particles, spanning the interface of sensing and instrumentation in engineering (i.e., 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geosciences (e.g., habitat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