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8篇
  免费   2391篇
  国内免费   2955篇
测绘学   691篇
大气科学   1881篇
地球物理   3482篇
地质学   6687篇
海洋学   1034篇
天文学   593篇
综合类   883篇
自然地理   235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886篇
  2005年   1033篇
  2004年   1054篇
  2003年   835篇
  2002年   838篇
  2001年   817篇
  2000年   772篇
  1999年   937篇
  1998年   1124篇
  1997年   737篇
  1996年   734篇
  1995年   680篇
  1994年   618篇
  1993年   738篇
  1992年   582篇
  1991年   497篇
  1990年   325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173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897年   7篇
  187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朱鑫华 《海洋与湖沼》1992,23(3):270-279
本文根据1980—1986年间鱼类生物学参数测定,结合体长分布资料的模拟分析,研究黄、渤海区牙鲆种群年龄结构、死亡动态以及在不同年龄和死亡率条件下世代资源生物量变化的规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F=1.0和t_c=6.0a时,单位补充量最大群体产量为1492g。由此认为,现阶段牙鲆资源利用的最佳策略是通过增殖放流,增加资源补充;同时应适当控制捕捞压力,减少渔具对幼鱼资源的破坏并增设繁殖保护区,以追求最大持续产量。  相似文献   
112.
The uptake of a chemical species by an aquatic microorganism is modelled considering two kinds of sites where Langmuirian adsorption is followed by first order internalisation kinetics. Simpler models, such as only one internalisation route (while most of the adsorption takes place on non-internalising sites) or a linear isotherm for adsorption on one or both sites, become limiting cases of this double-Langmuirian model.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sites located on the spherical (or semi-spherical) surface of the organism, and takes diffusion from the medium into explicit account. The numerical solution for the internalisation flux shows a maximum. We provide an estimate for the time needed to reach a certain proximity to steady state. The transient solution confirms that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steady-state flux are usually valid and that the accumulated amounts reflect the impact of the short-time uptake. The Instantaneous Steady-State Approximation (ISSA), where an intercept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of accumulated amount as a function of time is interpreted as an adsorbed amount, can be critically assessed with the transient numerical code for two cases: (i) when the total burden of metal on the cell is the input data and (ii) when an extraction procedure provides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adsorbed and internalised amount.  相似文献   
113.
梭鱼标准代谢、内源氮排泄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13.5 ,18,2 1.5 ,2 4和 2 7℃ 5个温度条件下测定了梭鱼 (体重范围 1.88~ 14.0 2 g)的标准代谢率和内源氮排泄率。梭鱼标准代谢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二者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二者的关系为指数关系 ;标准代谢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RS=0 .12 4 6 W0 .9954 e0 .0 84 1T(r2 =0 .92 2 0 )。梭鱼的氨氮、尿素、总氮及能量的排泄率随体重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体重为幂函数关系 ,与温度的关系为多项式形式。梭鱼氨氮和尿素日排泄率的变幅分别为 0 .15~ 0 .88mg N/d和 0 .0 3~ 0 .2 9mg N/d。不同温度下 ,尿素排泄量占总氮比例在 9.9%~2 2 .4 9%之间 ,随温度升高该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4.
1998年5-6月南海上混合层、温跃层 不同定义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根据混合层和温跃层的两种不同定义,对1998年南海南北部和西太平洋混合层和温跃层的定点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了不同定义确定的混层,温跃层的共同点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得出南海和西太平洋的障碍层厚度。  相似文献   
115.
对虾养殖水质与饵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投喂不同厂家生产的对虾配合饵料致使水质因子变化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水体的pH、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的变化和饵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且影响到对虾的生存。而养殖水体的盐度、温度的变化和饵料的相关性不甚明显。文中还对配合饵料影响养殖水质因子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6.
SubunitcompositionandchromophorecontentofR-phycocyaninandallophycocyaninfromPorphyrahaitanensis¥GaoHongfeng;CaoWendaandJiMing...  相似文献   
117.
本文根据CTD观测资料,分析了研究海区的温、盐、密度跃层的分布与变化,讨论了逆温逆盐层的分布区域,并从跃层角度出发,分析了深层水的涌升,黄海冷水团的上边界以及台湾暖流在东海北部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18.
考虑底摩擦的波浪折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考虑底摩擦的折射模式计算了浅水中波高和波向分布。作为一个例子,根据不同的摩擦系数和不同的边界条件计算了一种简单海底地形的折射系数、衰减系数和折射角,所得结果与不考虑底摩擦的折射模式结果进行比较,发展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明在浅水中底摩擦对波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9.
本文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期间1986年5—6月和1989年7—8月航次水文与生物的同步取样资料,分析了东海测区内水系组成与浮游甲藻类及浮游桡足类等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不同生态类型的生物需要不同的物理海洋环境条件。同时,某些指示生物的分布又为区分水系、了解流系情况提供了良好的示性指标,并且从某些生物数量的变化还可以判断出水系混合与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在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1975—1984年南海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及其在1982—1983年的表现。研究发现,与正常年份比较,各要素在1982—1983年的表现都比较特殊,沿岸江河径流量猛增;气温、水温、盐度、pH值偏低;海水含氧量偏高,温、盐、密跃层强度增大;南海暖流和黑潮南海分支流轴的平均位置移到调查海区的最南面。作者认为,这一异常现象与1982—1983年赤道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强E1 Ni(?)o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