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46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降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剂量对于降低临床应用中的辐射风险至关重要,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低剂量CT成像算法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大多数受益于手动设计的先验函数或有监督学习方案的现有先验驱动算法不同,本文使用基于深度能量模型来学习正常剂量CT的先验知识,然后在迭代重建阶段,将数据一致性作为条件项集成到低剂量CT的迭代生成模型中,通过郎之万动力学迭代更新训练的先验,实现低剂量CT重建。实验比较,证明所提方法的降噪和细节保留能力优良。   相似文献   
112.
文章以山东省济南西南裸露—覆盖型岩溶山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钻探资料,将区内岩溶发育形态分为小型溶洞与溶孔,并利用瞬变电磁法、电磁波CT成像两种物探方法,探讨岩溶分布、形态特征与地球物理场的关系。对比瞬变电磁剖面与钻探揭露的岩溶发育段,确定出120 Ω·m作为解译岩溶发育区的分界值,以此圈定岩溶分布区域,之后实施钻孔进行验证,符合性较好;在验证孔及附近钻孔进行电磁波CT成像探测,进一步验证并刻画两孔间的岩溶发育特征。两种物探方法中,电磁波CT的探测数据离散程度较高;两种岩溶发育形态中,小型溶洞的地球物理参数离散程度较大,同时小型溶洞发育区视电阻率平均值较小,视吸收系数平均值较大。   相似文献   
113.
冻融循环作用和初始含水率是影响粗颗粒填料水分迁移特征和冻胀融沉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明确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初始含水率粗颗粒填料的水分迁移特征及细观机制,采用荧光素为追踪剂,以CT细观机理观测为研究手段,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粗颗粒填料的一系列冻融循环试验,探究了温度场和冻深变化、水分迁移图像、补水量变化、最终含水率分布及CT值变化规律等。试验结果表明,冻深基本随冻融循环的次数增加不断加深,初始含水率越大,不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深的变化越稳定。外界补水量和液态水迁移高度与初始含水率呈负相关。CT扫描结果分析表明,经历多次冻融循环后,试样中的水分迁移导致土体孔隙结构及颗粒构造发生变化,试样的密度普遍增加,孔隙率以减小为主,进而导致土体发生相应变形。  相似文献   
114.
115.
郭晓明  马腾  陈柳竹  刘林 《地球科学》2015,40(11):1896-1903
污水中的悬浮物、盐分和有机营养物对土壤孔隙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和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的方法, 定量研究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孔隙数、孔隙度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与对照点相比, 污水灌溉区上层土壤总孔隙数和大孔隙数(当量直径≥1.00 mm)均显著升高, 而下层土壤总孔隙数、大孔隙数、粗孔隙数(当量直径为0.26~1.00 mm)、总孔隙度、大孔隙度和粗孔隙度均显著降低(p<0.05);在模拟悬浮液和盐液灌溉条件下, 土壤总孔隙数、粗孔隙数和粗孔隙度均有所升高, 而大孔隙数、总孔隙度、大孔隙度和孔隙成圆率均有所降低; 在模拟营养液灌溉条件下, 土壤总孔隙数、大孔隙数、粗孔隙数和粗孔隙度均有所增加, 而孔隙成圆率有所降低; 对于研究区土壤来说, 悬浮液灌溉对土壤孔隙的影响效应强于盐液灌溉; 对于同种性质的污水灌溉来说, 污灌对对照点土壤孔隙的影响效应强于污灌区土壤.   相似文献   
116.
恐龙蛋化石是探索恐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研究材料,由于恐龙蛋化石的珍贵性,对其进行实体解剖的可行性较小,应用医学界CT扫描技术于恐龙蛋化石的内部形态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早期部分学者已应用CT扫描对恐龙蛋化石进行了有益尝试,绝大多数均显示恐龙蛋化石内的胚胎结构由于成岩作用未被保存下来,仅有少数报道保存了恐龙蛋胚胎结构,但也因当时CT扫描技术不完善,结果不明确、图像不清晰等可能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次研究利用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以1mm层厚,1mm间距对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馆藏18枚恐龙蛋化石内部结构进行研究,测出恐龙蛋内部各部分的密度分布数据,发现仅有一枚标本卵壳与原生质之间存在规则的空腔,可能保存了恐龙蛋胚胎的原始结构。  相似文献   
117.
王刚  杨鑫祥  张孝强  薛娇  李文鑫 《岩土力学》2015,(11):3322-3328
为了建立能够表征煤体真实孔隙结构的数字模型,进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μCT225k VFCB高精度CT系统扫描得到了大柳塔煤矿长焰煤CT数据,可观测到的最小孔隙直径为1.94μm。使用基于Matlab语言的三维重建程序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了一种将煤体CT三维数据转换为CAD数字模型的方法。以Ansys建立的煤体有限元模型为例,对煤体瓦斯渗流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煤体孔隙内的速度及压力分布规律,并计算了沿X、Y、Z方向的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微观尺度下(<100μm)煤体渗透系数呈现各向异性,其受煤体结构的影响较明显。提出的基于CT三维重建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构建的煤体CAD数字模型不仅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时也可以被EDEM等离散元分析软件所使用,拓宽了煤体CT三维数据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煤体在微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8.
镉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能够在人体的软组织中积累。过量积累时会引起心力衰竭、动脉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因此,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对镉含量规定了限值。  相似文献   
119.
《海洋世界》2009,(2):9-9
治疗糖尿病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找到个简便的方法,将胰岛素运送到血管中。对于病人而言,口服胰岛素显然是他们更愿意采用的治疗方法。但研究表明,在通过消化道的时候,胰岛素易遭到破坏,很难进八血管。现在,美国雪城大学的化学家罗伯特·多伊尔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他为胰岛素找了一个“交通工具”——维生紊B12。  相似文献   
120.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中.然而,提高剂量辐射会引发人体组织器官受损,降低剂量又会造成成像质量严重下降.为解决上述矛盾,在确保成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条件下,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X射线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己成为低剂量CT成像技术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在人工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