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504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叶加兵  张家发  邹维列 《岩土力学》2018,39(12):4457-4467
颗粒形状是影响碎石料孔隙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而影响碎石料的渗透特性和力学行为。选取粒径为2~5 mm和5~10 mm的灰岩碎石颗粒填筑试样,同时与相同级配和孔隙率的玻璃球试样进行对比研究,采用CT扫描技术和图形处理软件获取多孔介质孔隙边界轮廓,选取0.5 mm开度阈值分割孔隙;每组试样选取3张扫描断面图像,取定量参数的平均值为研究对象,对孔隙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球多孔介质孔隙形状的复杂性甚于碎石料;玻璃球多孔介质孔隙系统的连通度大于同粒组碎石料。  相似文献   
92.
In the Great South Basin, within the Eocene section, at time-depths around 700–900 ms two way time below the seafloor, unusual features are observed on 3D seismic data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olygonal faults. The features, referred to as honeycomb structures (HS), cover an area of ∼600 km2, are packed circular, oval, to polygonal depressions 150–400 m across in plan view and several to 10 + m in amplitude. Polygonal faults rapidly die out at the Marshall Paraconformity, which is overlain by the Oligocene Penrod Formation. Hence the polygonal faults are inferred to have formed prior to the Marshall Paraconformity, and they cross-cut HS features. Consequently the top of the HS probably formed at burial depths of around 375–500 m, which is their decompacted depth below the paraconformity. The interval containing HS is about 125 m vertical thick. There are several possible origins for the HS. The most probable is related to bulk contraction of the sediment volume accompanied by fluid expulsion, which suggests a diagenetic origin, in particular the opal-A/CT transition. There are actually two polygonal fault systems (PFS) present in the area. The Southern Tier 1 PFS lies laterally to the HS and overlaps with it. The Northern PFS (Tier 2) lies above the HS, appears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HS, and formed in the upper 200–300 m of the sediment column. The Tier 1 PFS probably formed by shear failure related to the same diagenetic effects that caused the HS.  相似文献   
93.
王刚  杨鑫祥  张孝强  薛娇  李文鑫 《岩土力学》2015,36(11):3322-3328
为了建立能够表征煤体真实孔隙结构的数字模型,进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μCT225kVFCB高精度CT系统扫描得到了大柳塔煤矿长焰煤CT数据,可观测到的最小孔隙直径为1.94 μm。使用基于Matlab语言的三维重建程序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了一种将煤体CT三维数据转换为CAD数字模型的方法。以Ansys建立的煤体有限元模型为例,对煤体瓦斯渗流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煤体孔隙内的速度及压力分布规律,并计算了沿X、Y、Z方向的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微观尺度下(< 100 μm)煤体渗透系数呈现各向异性,其受煤体结构的影响较明显。提出的基于CT三维重建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构建的煤体CAD数字模型不仅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时也可以被EDEM等离散元分析软件所使用,拓宽了煤体CT三维数据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煤体在微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及癌性腹膜炎(CP)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为两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24例TBP和47例CP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进行确诊,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结合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TBP组及CP组患者大量腹水,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7%、72.3%,χ2=9.695,P〈0.05)。TBP组以壁层腹膜均匀光滑增厚、肠系膜污垢样改变为主,CP组壁层腹膜以不规则、结节、块样增厚为主。结论:以壁层腹膜改变为基础,综合大网膜、肠系膜、腹水及淋巴结改变CT征象进行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在箱包CT检测中,当放射源活度很低的情况时,对CT成像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多次累加的方法降低统计涨落和噪声的影响,使CT图像质量得到提高。实验证明对于弱信号情况下,利用多次累加的方法,CT成像具有比较高的质量,能够实现物性判别的要求。另外对于A/D量化误差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前后的主要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评价BAL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为PAP的CT表现,观察病灶的范围、形态、边界及对比BAL前后的变化。结果:PAP的CT表现呈多样化,主要归纳为:地图征、碎石路征、肺水肿样及肺实变征。BAL后15例显著改善。结论:CT能直观显示PAP的影像特征,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可评价本病BAL后的效果,确诊依赖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97.
煤岩吸附二氧化碳气体的CT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CT技术及应变测量研究不同气压下煤岩的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性质。研究发现:煤样的应变随吸附时间和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方向是不同的,吸附气体导致煤样孔隙率增加;煤样CT图像的灰度均值和灰度标准差随吸附时间和气体压力的增长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吸附二氧化碳导致煤样总体发生膨胀变形,这为吸附提供更多的孔隙表面积而使吸附气体量增加,含气煤样的密度也因此而增大;气体吸附导致的煤样密度均值增加的效应大于体积膨胀导致的煤样密度均值减小的效应;吸附使煤样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CTU或IVP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9例纳入研究。50例CTU检查提示诊断46例。29例IVP检查提示诊断13例。CTU诊断率高于IVP。泌尿系结核的CTU征象主要有:肾实质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肾内点片状钙化灶、肾盏不均匀扩张、尿路上皮增厚、输尿管僵直、"串珠样"改变及膀胱挛缩等。结论:CTU能准确反映泌尿系结核的不同病理改变,可作为一线检查手段,特别是对于肾功能差和IVP显影不良的患者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9.
哈拉哈塘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潜山背斜西翼上,其中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具有成因复杂、非均质性强和识别困难等特点。以该地区现有钻井资料、地震解释成果为基础,在现代岩溶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利用分时窗提取、断裂属性(Fault Fracture Attribute,FFA)裂缝预测等特色技术,详细刻画了一间房组孔洞、裂缝型储集层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层CT扫描古河道识别、残厚法古地形恢复、基于优化算法的构造识别体断裂精细刻画等特色技术开展了岩溶储集层控制因素分析,指出古地形较高、水系发达、小断裂发育等是一间房组岩溶储集层发育的有利控制因素。面对现有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勘探难题,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钻井-地震结合,综合利用多种地震预测技术是开展研究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识别和控制因素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脊柱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5例,女性7例.结果 CT诊断共计86节椎体骨折,累及T11~L2椎体依次为8节,30节,36节,12节.结论 CT能正确的评价脊髓损伤的类型,了解椎管内受损程度,判定脊柱稳定与否,是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