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67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研究了一类具有S分布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利用Banach不动点定理,通过构造Lyapunov 泛函,结合Hardy不等式和推广的Halanay时滞微分不等式,给出了全局指数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并做出了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992.
全球集装箱航运的空间组织网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成金 《地理研究》2008,27(3):636-648
集装箱运输网络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质要素资源在全球进行配置的主要承载体,而航运企业是航运网络的组织者;基于航运企业的组织行为,可以考察全球航运网络的基本格局与空间体系。本文选取全球主要的24家集装箱班轮公司和530个港口为研究样本,以集装箱船月度运营表为研究对象,构筑数理评价模型,剖析全球集装箱航运组织网络的空间格局和主要港口的集装箱组织能力,探讨了全球港口的运输联系格局和主要空间系统。研究表明:东亚和东南亚为重点组织区域,以此为核心构筑全球集装箱航运网络;全球港口的航线设置和航班组织及运输联系形成东亚、东南亚、西北欧和美东四大集聚区域,航运组织尚未形成全球性空间系统,但形成许多区域性系统,区域化明显。  相似文献   
993.
航运企业是全球航运市场的主要掌控者.其企业行为和航运组织深刻影响全球航运市场和航运网络的演化。近些年来,航运企业重组成为全球航运市场最为突出的事情;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本文分析了全球航运企业的合作模式与航运重组过程.并勾勒出航运企业的并购图谱;然后,深入探讨了航运重组对全球航运市场的影响,包括全球运力的企业配置和主干航线运力配置,同时构筑数理模型对基于航运联盟的全球港口体系进行刻画。最后,本文分析了全球航运重组对中国港口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白银市重点资源型工业企业在产品、副产品或废弃物方面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的目的首先在于揭示白银市企业网络的基本特点,从而使得企业不是用偶然的外部联系这一短期机制来获取竞争能力,而是利用网络拓展其知识基础,达到整个网络的互利和共生;其次,为构建企业间合作环境管理网络甚至整个区域的可持续性网络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银市资源型企业间联系较为密切,个体间的联系以最终产品联系为主,区内企业对外依存度高,区外企业在企业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5.
刘勇健  李彰明 《岩土力学》2011,32(4):1018-1024
通过对广州市南沙地区大量软土物理力学试验和微结构分析,获取了40组软土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微观结构参数。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建立了软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微结构参数的灰色关联-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重要因子作为网络的输入,而径向基神经网络充分利用样本数据信息,自适应确定隐含层节点个数、径向基函数中心、宽度以及网络的权系数。克服了传统RBF网络隐层节点数为样本个数,当数据较多时导致网络结构庞大、学习速度慢的缺点。通过模型A和模型B的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简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训练速度和预测精度,为软土物理力学性质与微结构参数关系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6.
The notion of Resilience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ReSES) in balancing and sustaining development are increasingly breeding more multidisciplinary attentions from world scientists and government managers. However, with the tremendous growing in theoretical system, certain problems hinder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uch as the low degree of research recognition, lacking of unified paradigm, unevenly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opics, etc. Thus,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sort out the construction, sour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ory, and its gaps with practices. To identify the hotspot in current research, including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methods, current focus and future trend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integrating Citespace and TDA tools were made. Using searching queries on “system resilience”, 10 315 articles i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were retrieved. Then, a series of contents were examined on these publications, including: topics division on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keywords; journal and co-citation analysis of highly cited papers; trends by keyword burst analysis; changing of high-frequency categories and keywords. Several findings were achieved through scientometric analysis. Firstly, research on system resilience were summarized into fiv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namely, research objects, changes incentive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and adaptive measures. Secondly, by analyzing the knowledge atlas, it is found that the theory has developed for nearly 45 years since 1973. In the past 20 years, ecosystem resilience driven by climate changes has been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consistent research topics, and formed a well-develop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research on the system resilience on community and urban scale has rapidly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dapt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soci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s. Overall, improving system simulation and scenario based adaptive management analysis can build the bridg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practice.  相似文献   
997.
以广东省各地级市辖区和县域中心点为公路网络节点,通过对各节点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分析及其相互之间在公路网络的连通关系为基础,综合应用日通达性模型、通达性度量模型和潜力模型,对广东区域通达性进行分析,并以不同指标和度量模型的广东区域通达性的空间格局和分异特征进行GIS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圈层空间分布结构,以广州市核心区域和佛山市中心区域(禅城区和顺德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其影响通达性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地理区位等,其中,在交通条件影响下的通达性区域差异,在空间上表现出高等级公路网络指向性。研究结果反映出广东省省域公路网络通达性的空间分异规律,诠释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地理区位对通达性的综合作用,从而为广东省城镇网络体系发育、区域经济协调及珠三角产业转移规划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98.
针对贵州冬季凝冻天气中导线覆冰难以定量预报的问题,探索导线覆冰预报新的思路和方法,利用2007~2012年6年间12月到次年2月气象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及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贵州省分5个区域建立导线覆冰厚度预报模型,并进行了检验和试预报.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逐步回归模型,但在试预报中,两种模型的预报效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99.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大量随机部署导致冗余节点的存在,寻找冗余节点并使它定时休眠,可以减少网络冗余数据和信道拥塞、降低节点能耗,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现有的CCP算法、圆周覆盖算法在去除冗余节点后网络产生覆盖盲区;基于Voronoi图的算法计算量大且只能用于同构网络;节点时间表制定算法在判定过程中只考虑部分邻居节点,不能完全消除冗余节点.提出基于网格划分的冗余节点判定方法,并且将网格算法与EECRS协议结合,建立基于冗余节点消除的路由协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网格算法冗余节点判定的准确性优于圆周覆盖算法和CCP算法的;网络生命周期比圆周覆盖算法的延长22.2%,比CCP算法的延长30.5%,该路由协议能够有效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00.
在总结全国各典型煤矿断层防水煤柱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水头压力、煤层厚度、安全系数、煤的抗张强度为主要影响因子,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构建了BP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各煤矿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宽度进行了预测,并与规程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煤矿断层防水煤柱留设宽度预测中,RBF神经网络比BP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